經濟總量
1970年,中國和蘇聯國內生產總值分別為926.03億美元和4334.12億美元,蘇聯是中國的4.68倍。
蘇聯解體後,由於各國經濟連年負增長,1993年,中國經濟總量首次超過前蘇聯15個加盟共和國的合計,以6191.11億美元微弱超過前蘇聯的6163.65億美元,雙方比值為1:0.996。
1993年後,即使中國由於人民幣大幅貶值,雙方經濟總量差距進一步拉大,至1999年,由於俄羅斯金融危機,雙方經濟總量差距達到第一次最大值。是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為10939.98億美元,前蘇聯各國合計為3167.83億美元,前蘇兩15國經濟總量僅為中國的28.96%。
2000年開始,由於國際原油價格開始逐年上漲,極度依賴能源出口的前蘇聯各國經濟總量開始快速增長,與中國經濟總量的差距逐漸縮小,至2007年逐漸恢復到中國的一半以上。
2008年,在國際金融危機打擊下,原油價格出現下跌,至今再也未恢復到金融危機前的最高水平,而中國經濟卻繼續穩步前進,雙方經濟總量差距又開始逐年拉大,2016年創下歷史最低紀錄,前蘇聯15國經濟總量僅為18389.04億美元,僅相當於中國的16.41%。
人均GDP
1970年,中國人均GDP只有112美元,而同年蘇聯人均GDP高達1789美元,是中國的15.94倍。
1976年,蘇聯人均GDP增長到2691美元,是當年中國人均GDP的16.66倍,是1970年至今的歷史最高值。
蘇聯解體後,1991-199年,前蘇聯各國人均GDP逐年下滑,1999年下降到1099美元,但仍是當年中國人均GDP的1.27倍。
2000年後,隨著國際原油價格上漲,前蘇聯各國人均GDP也開始恢復增長,又開始拉大了與中國的優勢,至2007年,前蘇聯各國合計人均GDP恢復到中國當年人均GDP的2.37倍。
2015年,由於國際原油價格的下跌以及前蘇聯各國匯率的大幅度貶值,中國人均GDP首次超過前蘇聯,以8058美元對6787美元,領先前蘇聯18.9%。
2016年,中國人均GDP繼續拉大了與前蘇聯的領先優勢,以8126美元超過前蘇聯的6242美元,領先約30.2%。
2017年,隨著前蘇聯各國經濟復甦、原油價格反彈及匯率的穩定,中國的領先優勢將會被再次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