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剛在氣候雄心峰會上提出了相比2005年碳排放降低65%的宏偉目標,拜登就坐不住了,當天趕緊跟上行動。
12月13日,美國當選總統拜登在社交媒體上做出重要承諾,39天後,美國將重返《巴黎協定》。
川普宣布退出,讓世界失望
《巴黎協定》是繼《京都議定書》後第二份有法律約束力的氣候協議,旨在減少各國碳排放,遏制全球變暖,事關全人類未來。
而川普在2016參加選舉時,指責氣候變化是"中國的謊言",《巴黎協定》會傷害美國經濟:美國會減少650萬個就業崗位,遭受3萬億美元損失。
2017年6月1日,川普宣布美國將退出《巴黎協定》。這一決定遭到了國內外的一致"炮轟":歐盟各國領導人紛紛表示"十分遺憾";前總統歐巴馬表示,協定會帶來更多的就業崗位,而非減少,川普此舉乃是"鼠目寸光";美國環保協會主席佛瑞德•克虜伯說:"退出《巴黎協定》,不僅將造成川普個人聲譽掃地,也意味著美國從世界領袖位子上的退出。"
可是川普沒能聽進去這些聲音。今年11月4日,美國正式退出了《巴黎協定》,並缺席了今年的全球氣候雄心峰會。而就在這次峰會上,中國提出了相比2005年減少65%碳排放量的宏偉目標。兩者對比,還真是諷刺。
拜登承諾加入,世界仍需觀望
那麼拜登的承諾,是否代表著一定會行動呢?對此,《新京報》14日援引吉林大學公共外交學院副院長孫興傑教授的話表示,拜登此次承諾返回《巴黎協定》,主要有三點原因。
第一,在此次大選中,拜登已經多次承諾支持清潔能源的發展。從拜登的政治行動模式和經歷來看,拜登會對自己的承諾有所行動,而重返《巴黎條約》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第二,川普政府決定退出《巴黎協定》,給美國在國際上的形象和聲望帶來了很壞的影響,而重返《巴黎協定》則可以在一定程度的上修復美國的國際形象,更重要的是,它符合拜登用多邊主義重新樹立美國地位的戰略。
中美作為世界上前二的碳排放國,《巴黎協定》當然也屬於中美關係的範疇。氣候變化被認為是中美可以合作的重要議題之一,現在是中美兩國關係需要深度調整的關鍵時刻,拜登自然不會放過這個籌碼。
孫教授最後表示,雖然拜登不是一名"推特總統",但是其在社交媒體上的承諾是否能夠兌現,仍有待全世界觀察。其所謂"39天後重返《巴黎協定》",目前來看,根本目的可能並不是"良心發現、為了全人類而發展環保事業",而更可能是拜登團隊重塑美國全球領導力的一種"作秀"手段而已,反映出了美國政壇對於失去國際領導地位的深深焦慮。
(編輯:獨賢)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後語:希望大家閱讀後在右下方「在看」處點個讚,以示鼓勵!堅持是一種信仰,專注是一種態度!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