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新年,穿新衣」是中國人過年的傳統習俗,寓意著辭舊迎新,用新的事物迎接新的一年。近日,四團鎮各個村的垃圾分類桶也迎來了「新衣裳」。
張天康是夏家村的保潔員,平日裡負責收運夏家6個村民小組的生活垃圾,得知村裡的垃圾桶要換新,老張很是高興,「之前的垃圾桶經過長時間風吹日曬,多多少少都有損壞,有的沒了蓋子,就拿木板頂替,有的不能用了,就拿別的桶當做垃圾桶,給我們的清運工作帶來了諸多不便,現在有了新垃圾桶就方便多了。」
村裡分發垃圾分類桶的當天,老張早早地就騎著車到村委會領取新桶,又急忙趕回他所負責的村組,為村民們換上了新的分類桶。做了兩年的保潔員,老張對鎮裡的垃圾分類工作感觸頗深,他說:「以前村民們垃圾分類意識不高,每次清運垃圾都要將乾濕垃圾進行再分類,現在隨著鎮裡和村裡垃圾分類工作的開展,大家投放垃圾前都會想想哪個是幹垃圾,哪個是溼垃圾,大大降低了我們的工作難度。」
大橋村在本次的換新桶活動中分配有680對垃圾分類桶,村委會面向轄區村民開展「以舊換新」活動,只要是大橋村的常住村民,就可以用舊的垃圾分類桶換取新的。看著家門口嶄新的垃圾分類桶,大橋張家5組的村民張品國打趣道:「快要過年了,垃圾桶也要換上新的。」「這次換了新桶,我們的垃圾分類工作也要做得更板扎。」本次換新桶活動受到了村民的積極配合,大家紛紛表示要一如既往地做好垃圾分類工作,助力家鄉環境美化。
據了解,本次垃圾桶換新由政府出資,涉及全鎮23個村以及部分拆遷居民,共計換桶近20000餘只,所回收的舊桶將進行循環利用。
自開展垃圾分類工作以來,四團鎮積極響應市委、區委關於垃圾分類工作安排部署,創新舉措、高效推進,基本形成了「群眾知曉、全民參與、集中投放、分類處理」的總體格局。
組建 「三色鳥」志願者服務隊伍,引領村居、單位開展分類宣傳和環境志願服務活動。強化入村居實地指導,以問題為導向,精準發力,確保問題得到及時整改。堅持桶長辦各項制度,通過例會督促整改,通過月報表揚先進通報落後,積極推動中轉站、服務點、投放點的提升改建工作。2020年,四團鎮成功創建上海市生活垃圾分類示範街鎮。
在全區創新實施 「廚餘化春泥」溼垃圾減量項目,全鎮已建成啟用23個村級工坊和1個鎮級檢測站,居住區溼垃圾採用村居結對模式進行處置,每月可累計處置約1800餘桶溼垃圾,發酵有機肥居民、大農戶端需求旺盛,全面實現了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和不出鎮處置的預期目標。
接下來,四團鎮將一如既往做好垃圾分類工作,積極調動群眾的積極性,進一步鞏固垃圾分類示範鎮創建成果及「廚餘化春泥」階段性成果,提升源頭減量回收力度和環衛保潔服務質量,從源頭把控,努力把垃圾分類工作做得更細緻、更接地氣,進而實現垃圾減量,環境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