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總局社區垃圾分類桶站值守工作培訓會

2021-02-25 綠貓

為深入貫徹落實《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根據市區關於垃圾分類桶前值守的工作要求,將桶站值守作為當前垃圾分類工作的關鍵環節,實現垃圾從源頭分類、家庭自主分類,提高居民分類自覺性、正確性。體育館路街道體育總局社區於2021年2月4日組織開展垃圾分類桶站值守工作培訓會。

培訓會上,首先,體育總局社區工作人提出桶前值守志願服務活動的總體要求:一是思想認識上高度重視,全身心投入到桶前值守垃圾分類工作中去,積極引導居民參與垃圾分類;二是志願服務活動中要認真負責,耐心服務,將垃圾分類指導員高素質的精神面貌展現出來;三是積極推動垃圾分類工作,做好桶前宣傳、指導、勸導、監督工作,凝心聚力推進垃圾分類工作。隨後,「綠貓」宣傳員開展桶站值守工作的意義、桶站值守工作的內容以及注意事項,幫助值守人員全面地理解桶站值守志願服務,引導大家在後續工作中更好地推進相關工作。同時,「綠貓」宣傳員圍繞垃圾分類基本方法、垃圾分類末端處理工藝、實行垃圾分類的好處和必要性等內容,向值守人員講解了垃圾分類知識,幫助大家進一步夯實了開展垃圾分類桶站值守工作的理論基礎。

此次垃圾分類桶站值守工作培訓會解答了廣大志願者們在前期工作中存在的疑惑,進一步明確了桶站值守作用,為規範地區垃圾分類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垃圾分類僅需記住三句話

有廢品,找綠貓

可腐爛垃圾投綠桶

垃圾袋、其它垃圾投灰桶

相關焦點

  • 垃圾分類丨「小手拉大手」桶前值守暖人心,為小小守桶員們點讚!!
    為了更好地開展垃圾分類工作,牢固樹立垃圾分類理念,響應團員回社區報導參與「桶前值守」的行動號召,1月20日至2月底,防化社區組織開展社區青少年開展「小手拉大手」垃圾分類桶前值守志願活動。活動採取線上報名方式,募集社區青少年、團員志願者,並通過線上、線下兩種方式對青少年志願者進行值守前培訓。
  • 石景山八角北路社區親子志願服務隊帶頭宣傳垃圾分類
    「阿姨,這是垃圾分類手冊,看了以後會對您的垃圾分類有很大幫助哦。」「爺爺,您的垃圾有一部分屬於其他垃圾,不能放在廚餘垃圾桶,我幫您一起重新分類吧……」1月9日早上,石景山八角北路社區的小志願者們守候在垃圾桶旁,向前來投放垃圾的居民宣傳垃圾分類知識,引導居民分門別類將垃圾投放到相應的垃圾桶中。
  • 萬壽路社區2020年居民代表工作總結會
    萬壽路社區轄區共24個垃圾分類桶站,但有物業值守的點位僅7個,17個點位靠社區動員志願者完成。現在垃圾分類是海澱區、萬壽路街道的重點工作,每天都有區級和街道的檢查,一旦發現桶站無人值守,就扣分、扣錢,通報批評。任務艱巨,但工作必須得做,怎麼辦?
  • 盡心盡責守護「垃圾分類桶」
    ,會議上,以《盡心盡責守護「垃圾分類桶」——讓垃圾分類成為新的生活方式》的主題展開培訓課程。△陳玉華老師組織召開垃圾分類培訓會議山水天地在垃圾分類培訓課程中,強化分類管理員的技能培訓,實操案例的講解,問題導向的梳理,細化到每個點位居民的各種投放情況和投放問題,提出工作的難點和痛點,以及解決問題的方式和方法
  • 北控集團丨集思廣益 多措並舉 凝心聚力 踐行垃圾分類新時尚
    結合重點項目,打造「綠色」工程結合「一山一湖」重點項目建設,積極開展垃圾分類走進重點項目宣傳教育活動。會都黨支部組織全體黨員前往雁柏山莊項目現場開展「桶前值守」主題黨日活動,黨員們嚴格按照垃圾分類標準,開展「桶前」宣傳、「守桶」指導和「桶邊」清潔工作。
  • 「牛人」自製垃圾桶「開蓋器」,志願者獻策助力垃圾分類
    走近一問才知道,他正在安裝一款可以在投放垃圾時解放雙手的自製小裝置。只見他一邊安裝,一邊調試,一下引起了小編的注意。這個裝置被社區工作人員王晶稱為「腳踏式雙桶開蓋器」。使用「開蓋器」不僅能解放雙手,保證「無接觸投放」,還能方便居民進行垃圾分類精準投放。簡易裝置已經初見雛形:在廚餘垃圾桶與其他垃圾桶之間,安裝木製踏板,並用粗線將踏板與兩個垃圾桶桶蓋相連。
  • 汕頭路社區開展倡導「集中分類+定時定點」垃圾分類新模式宣傳暨垃圾分類法規宣傳活動
    居民也從一開始的不適應,到現在的舉雙手贊同,這些可喜的變化如今正悄然改變著汕頭路社區珠海路小區居民的日常生活。今天(2020年12月4日)上午汕頭路社區在珠海路小區開展倡導「集中分類+定時定點」垃圾分類新模式宣傳暨垃圾分類法規宣傳活動,深化居民對生活垃圾定時定點分類投放重要性的認識。
  • 白鶴洞街志願垃圾分類督導員上線,讓垃圾分類不再「蒙查查」
    每日早晚,白鶴洞街人流量較大區域的垃圾桶旁,都出現了志願引導員的身影,監督指引居民準確投放垃圾。廣州市垃圾分類撤桶一年來,白鶴洞街居民垃圾分類準確率已達九成多。近日,白鶴洞街組織轄內黨員、居民志願者參加垃圾分類站桶活動,宣傳並指導垃圾分類準確投放。
  • 垃圾分類撤桶並點有哪些好處
    ①撤桶並點是推動垃圾分類工作的重要前提。經過近幾年垃圾分類工作實踐發現,只有把樓層垃圾桶撤掉,讓居民將垃圾拿到集中分類點投放,才能更好的做到垃圾源頭分類和源頭減量。②撤桶能有效地改善樓道空氣品質。如果在樓層設置垃圾桶,每天樓道暫存大量的生活垃圾,嚴重影響樓道的空氣品質,遇上潮溼炎熱的天氣,樓道內空氣更是難聞,這就在無形中降低了居民的生活質量。
  • 垃圾桶自從有了「主人」和名字就有了「動力」 每日廚餘出桶數是原來的3倍
    徐建華發現垃圾桶被承包後,垃圾分類效果得到了提高。於是她有了在社區逐步推廣這一做法的想法。她找到了社區老年健身隊領隊羅瑛,把包桶想法說了一下,立刻得到了羅瑛的響應。「徐書記,這樣吧,我們隊就把319樓給包了,這個樓的桶站值守就不用排別人了!」羅瑛對社區書記徐建華表態。
  • 過新年,穿新衣,四團的垃圾分類桶也換上「新衣裳」啦~
    近日,四團鎮各個村的垃圾分類桶也迎來了「新衣裳」。張天康是夏家村的保潔員,平日裡負責收運夏家6個村民小組的生活垃圾,得知村裡的垃圾桶要換新,老張很是高興,「之前的垃圾桶經過長時間風吹日曬,多多少少都有損壞,有的沒了蓋子,就拿木板頂替,有的不能用了,就拿別的桶當做垃圾桶,給我們的清運工作帶來了諸多不便,現在有了新垃圾桶就方便多了。」
  • 【媒體聚焦】潮海街道創建市級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區
    「你好,果皮和廢紙是兩類垃圾,應分裝在兩個垃圾袋裡分類投放。」近日,即墨區潮海街道河南楊頭社區的垃圾分類督導員正式上崗,並對居民垃圾分類投放情況進行檢查及分類投放指導。河南楊頭社區是潮海街道首批實施垃圾分類的社區,共涉及居民1737戶。街道已建成4個標準化四分類投放桶點並投入使用,每個桶點配備四分類垃圾桶12個,同時組建由20人組成的督導員隊伍督導居民有效投放垃圾。
  • 文明李遂 綠色WE來 | 21天垃圾分類打卡活動現在開始!
    【第一周:垃圾分類同學習】必選任務——垃圾分類家刊秀以家庭為單位,共同繪製垃圾分類創意宣傳家刊報,把你知道的分類知識分享給更多的人!打卡任務——垃圾分類智多星依託打卡平臺完成線上垃圾分類小遊戲,爭做垃圾分類「智多星」。
  • 馬路辦公:市級生活垃圾分類指導員走進醫院、社區
    市級生活垃圾分類指導員走進醫院、社區……促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繼續向好發展 在兩江新區 👇4月28日下午,市環衛局紀委書記劉新宗及兩江新區市政園林水利管護中心副主任傅有強一行,在人和街道及社區相關領導的陪同下,蒞臨兩江新區人和街道萬紫山社區農轉非小區實地查看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情況
  • 文明李遂 綠色WE來 | 垃圾分類21天打卡活動周五開啟 快來趕「潮」!
    【第一周:垃圾分類同學習】必選任務——垃圾分類家刊秀以家庭為單位,共同繪製垃圾分類創意宣傳家刊報,把你知道的分類知識分享給更多的人!打卡任務——垃圾分類智多星依託打卡平臺完成線上垃圾分類小遊戲,爭做垃圾分類「智多星」。
  • 哈爾濱師範大學產業處保潔服務中心召開垃圾分類員工培訓會
    10月22日,哈爾濱師範大學產業處保潔服務中心在後勤樓三樓會議室召開「垃圾分類 」培訓會,產業處副處長蘇巖出席了會議。
  • 桂花園社區垃圾分類搞「創新」,4名專職督導員、垃圾分類服務第三方開展合作
    、社區勸導,幫助居民進行垃圾分類工作。據了解,這是西湖區率先專職聘請督導員參與垃圾分類工作,這種日常面對面的引導,讓人覺得既新鮮又通俗易懂。桂花園社區為了使小區生活垃圾減量,提高示範小區居民生活垃圾的分類和投放質量,帶動居民主動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搞起了「創新」。
  • 【關注】大連生活垃圾分類「紅黑榜」來啦!
    相關連結:為更好地指導我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我市編制實施《大連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示範街道工作導則(試行)》,針對餐飲垃圾、廚餘垃圾、建築垃圾的收運管理有了詳細的規範要求。集中收運的餐飲垃圾統一送往餐廚垃圾處理廠進行無害化處置。終端處置環節由市市政公用事業服務中心負責監管。廚餘垃圾分類收運管理,居民廚餘垃圾收運與現行的其他垃圾除運體系原則上保持整體同步。廚餘垃圾在源頭分類收集後,要求物業公司或環衛企業負責分類送往現有的垃圾分類待運點。要求環衛企業在待運點增設易腐垃圾專用投放桶(240升),數量滿足服務範圍的廚餘垃圾分類存放需要。
  • 我市垃圾分類又有新進展 分類垃圾桶亮相街頭
    我市垃圾分類工作於2019年12月份啟動,先在鐵西街道辦事處的雙興福悅灣、銘人居兩個小區開展了示範試點
  • 【垃圾分類】臺灣:隨分類而消失的垃圾
    臺灣的垃圾就像裝了隱形的翅膀,而旅人手中喝空的奶茶罐、鹽酥雞的包裝紙和吃剩的果核有時候甚至要跟著他們一整天,因為連很多街角的食肆和商鋪裡也看不到垃圾桶。臺灣的垃圾都去哪了呢?原來,它們只是在特定的時間出現在特定的地點。實際上,臺灣每年大概產出700多萬噸的垃圾,數量並不少。不過回收率高達56.8%。能有這樣的高回收率,就在於垃圾在扔掉之前的分類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