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浙江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表決批准通過關於《修改〈杭州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的決定》。
8月1日起,溫州實施浙江省最新發布的《城鎮生活垃圾分類標準》。
易腐垃圾、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分別是什麼?為了宣傳垃圾分類,浙江各地也是使出了「十八般武藝」。
「燈管燈泡和容器,化學產品和過期的藥品、油漆桶、溫度計,還有一個血壓計,這些都屬於有害垃圾,都要扔到紅的桶裡去。」這樣的宣講,對於道情說唱達人王惠仙來說,近段時間隔三差五都會進行。
她創作了城市垃圾分類「兩定四分法」道情版,一經推出就受熱捧。不僅在網上大量轉發,她還經常受邀到街道社區巡演。
除了道情說唱,這個婺劇版《垃圾分類源頭減量「七步曲」》也在金華流行開了。
此次,《垃圾分類源頭減量「七部曲」》由著名婺劇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周子清用《僧尼會》小和尚選段曲調唱響垃圾分類歌。
片中從市民買菜倡導菜根爛葉挑出留市場,餐桌點菜要控制好量提倡光碟,通過熟記垃圾「兩定四分法」倡導市民過綠色時尚新生活。經典曲目加入時尚元素,環保工作融入全民生活,既有喜感也容易記憶!
「這個宣傳,我們聽得懂、方便、能夠理解.」隨著道情版《兩定四分要做到》和婺劇版《垃圾分類源頭減量「七步曲」》的廣為傳唱,金華市區市民參與垃圾分類及垃圾分類正確率顯著提高。在金華市金東區,有的小區業主參與到垃圾分類達到100%,垃圾分類正確率也達到了85%。
「收垃圾了,收垃圾了,爛得掉的放綠桶,爛不掉的放黑桶 」, 一大早,平湖市曹橋街道孔家堰村的喇叭裡就響起了用土話錄製的垃圾分類宣傳。
為推廣垃圾分類,前段時間,村裡特意採購了6個擴音喇叭,本來錄了一版普通話的宣傳口號,試行幾天後,效果並不理想。
平湖市曹橋街道孔家堰村黨總支書記 褚壽根 :
村民說普通話我們聽不懂,說些什麼也不知道,一個老黨員提出來,是不是可以用土話來錄音。
但是問題又來了,原來普通話版分類口號用土話讀起來非常生硬彆扭,為此,村裡的老黨員想了幾個晚上,重新寫了一版通俗的土話宣傳口號,讓村裡的老人家也都能聽得懂。
此外小喇叭宣傳的同時,垃圾收集員還會仔細檢查每戶村民的垃圾投放是否準確,並要求當場整改,真正讓垃圾分類入腦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