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了心跟隨美國?炮轟馬克龍後,德國又和俄羅斯吵起來了

2021-02-14 怪聞驛站

不得不承認,國際局勢真是風雲突變,前腳還在想著如何"與美國切割,重新擁抱俄羅斯"的德國,在拜登拿下大選後,態度突然就出現了180度大轉彎。默克爾在4天內3次拉攏拜登且不說,被譽為"默克爾接班人"的德國防長卡倫鮑爾,還先後炮轟了法國與俄羅斯,且用詞都是怎麼狠怎麼來。

德國的強硬出招,不由得讓人想起了當年那個叱吒歐洲的德意志。

11月27日,俄國防部表示,卡倫鮑爾在德國聯邦議會上的表態,即必須以"強硬立場"與俄羅斯就裁軍進行談判,完全無助於增強歐洲安全。俄羅斯認為,和前德國防長馮德萊恩一樣,卡倫鮑爾"沒有能力"去改善歐洲安全,卡倫鮑爾的一些說辭,和小學生發言沒有差別。

為提醒默克爾和卡倫鮑爾,俄羅斯還刻意強調,德國在20世紀的類似立場,曾給德國及歐盟帶去了巨大悲劇。

俄羅斯的言下之意無非就是:卡倫鮑爾的所謂強硬立場,不但無助於改善俄歐關係,甚至還會削弱歐洲安全的基礎。此外,如果德國右翼捲土重來,並重新掌握柏林話語權的話,等待德國的必將是悲劇重演——俄羅斯將再次擊敗德意志。

俄羅斯之所以會如此怒不可遏,是因為卡倫鮑爾挑戰了俄羅斯底線。

卡倫鮑爾表示,為升級改造俄軍,俄羅斯已經投入了大量資金,且俄軍還擁有核武器,對德國的威脅也越來越明顯。在卡倫鮑爾看來,德國應與俄羅斯就裁軍問題進行談判,且態度必須非常強硬。

在這之前,也就是2018年,德國防長馮德萊恩也曾表示,德國應"強硬"對待俄羅斯。但俄國防長紹伊古的回應卻非常強勢。

紹伊古強調,"我不想表現得太粗魯,但是你明白的,對俄羅斯強硬之前,最好去回顧一下歷史,你可以去問問你爺爺,對俄強硬會有何結果,他們應該能告訴你答案"。

一心想當歐盟領頭羊的德國,雄心壯志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排擠法國當歐洲老大、主導歐盟與俄羅斯抗衡、打造歐元區以和美元分庭抗禮。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在國際局勢面臨前所未有之變局的當下,德國確實擁有很多合縱連橫的機會。

拜登承諾會改善美歐關係、將德國地位放在英國之前後,默克爾便做了一個重要決定:在軍事領域繼續依賴美國,並不再與法國聯手打造歐盟聯軍。為此,馬克龍和卡倫鮑爾吵了多次。馬克龍堅持認為,歐盟要想擺脫美國薅羊毛,必經之路就是打造睥睨歐洲的軍隊,唯有如此,歐盟才有對美國說"不"的底氣。

但德國卻認為,美國軍事實力一枝獨秀,而且還是北約老大,歐盟沒有必要費力提升軍事實力。

很顯然,除了討好美國外,德國還有另一層用意,那就是借美國之力掣肘擁有核武器,同時還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法國。默克爾很清楚,雖然德國經濟、科技能力更強,但在軍事領域,法國卻要超過德國一大截。

不過話說回來,德國再次對俄羅斯示強、不斷炮轟法國的所作所為,是否真能幫助歐盟走向世界?

答案還是未知數。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不能趕走美軍,德國就不能成為真正的德國。

 聞 驛 站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相關焦點

  • 當著美國的面,馬克龍與德國吵了起來,放出狠話,這次還提到中國
    據觀察者網報導,此前德國國防部長發表了一篇文章,文章認為歐洲的很多國家並沒有自衛的能力,甚至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也很難實現,所以仍然是需要和美國之間加強聯繫
  • 美國變天德國緊跟,馬克龍呼籲從美國「脫身」:像中國一樣獨立
    馬克龍與卡倫鮑姆吵翻為此,法國總統馬克龍與德國女國防部長卡倫鮑姆吵翻了。在法國及其周邊國家發生多起恐怖襲擊後,美國總統川普旁敲側擊,德國女國防部長卡倫鮑姆也在背後給了一刀。她認為,歐洲需要美國軍事保護,借美國之手對付中國。馬克龍得到消息後勃然大怒,表示「完全不同意」卡倫鮑姆的說法,並喊話德國總理默克爾稱,相信她會在該問題上站在馬克龍這邊。
  • 川普下臺一個月,俄羅斯拉攏美國,普京態度變了
    1月26日,拜登執掌美國的第七天,普京與這位新美國總統進行了交流。雖然俄羅斯形容這場對話的用詞是「坦誠而有序」,但實際上,雙方可謂是唇槍舌劍。吵歸吵,鬧歸鬧,但基本的禮貌還是要有的,雖然拜登給了普京不少下馬威,但在明面上,兩人並沒有破口大罵。首次交鋒,拜登就對普京釋放了強硬信號。
  • 吵起來了,馬克龍和德國防長"隔空互懟",爭論焦點和中國有關
    因為美軍駐軍問題和"中國問題",歐洲一號強國和二號強國爭論得臉紅脖子粗。此情此景不禁讓人想起此前熱議一時的話題:歐洲分裂風險極大。據環球網11月17日報導,近日德國和法國陷入了爭執。導火索為德國防長卡倫鮑爾的表態:歐洲離不開美國。 卡倫鮑爾是有名的親美派。
  • 美國優先行不通了?馬克龍默克爾公開與美國唱反調,場面很精彩...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2月19日這天,馬克龍默克爾在和美國唱反調,但英國首相詹森卻在拍拜登馬屁——而且還是當著法國總統、德國總理和日本首相的面。可英國就是英國,拍馬屁的功夫確實不可小覷,詹森擺出的姿態,完全就是「只要我不覺得尷尬,那就不存在尷尬這回事」。
  • 【國際】馬克龍是德國「昂貴的朋友」嗎
    39歲的馬克龍戰勝右翼候選人勒龐勝選,相信在歐洲最為高興的便是德國了。馬克龍當選法國總統,在德國人看來至少意味著歐盟還有可能繼續,甚至有一些媒體已經期待馬克龍和默克爾能夠重塑當年薩科齊和默克爾的黃金搭檔時期,帶領法德兩個歐洲大國繼續作為「火車頭」引領歐洲一體化列車筆直前進。
  • 公然與拜登唱反調,馬克龍發出呼籲,「不與美國聯手抗中」引關注
    他說:「把自己置於依賴美國決定的境地,絕對不是我們的責任;即使歐盟與美國有相同的意識形態和價值體系,也不應該與美國聯手起來對付中國。」。馬克龍接著,馬克龍說,如果歐洲及其合作夥伴奉行「共同反對中國的戰略」,將最有可能發生最高衝突的場景。並且只會使中國「增強其區域戰略」,減少在全球問題上的合作。
  • 美國、法國、德國和俄羅斯連續出現壞消息,引發國際社會的擔憂
    在疫情暴發之初,誰也想不到強大的美國竟然成為疫情最為嚴重的國家,有美國問題專家表示,美國的疫情控制不力和自身體制有關,政府和民眾無法做到步調一致。此外,英國疫情問題也很嚴重,日前發現變異病毒,感染性極強。值得一提的是,法國、德國和俄羅斯連續出現壞消息,引發國際社會的擔憂。
  • 德外長直言不諱:美國這麼幹,是把俄羅斯「送給」中國
    雖然當前的世界格局是一超多強,但是隨著美國的衰弱以及中國的崛起,世界主要的強國變成了中美俄,三國所擁有的軍事力量即使在全世界也是數一數二,由於美國及其盟友不斷對中俄施壓德外長:美國把俄羅斯「送給」中國美國跟德國的關係一直以來都非常緊密,跨大西洋合作關係對於美歐而言都非常重要,至少在德國看來,美國在歐洲部署軍事力量是很有必要的事情,這能夠防止俄羅斯對於歐洲的攻擊,不過由於川普在任期間跟德國關係惡化,目前拜登也在想辦法修復美德關係。
  • 德國發話了:俄羅斯不能入群 美國支持也不行
    最近美國和德國關係,成了國際社會討論的熱點話題。大家看到的是——默克爾和川普個人關係不睦;美國要制裁和俄羅斯發展天然氣管道項目的公司;兩國在軍費上談不攏,以至於美軍要從德國撤退近萬人。確實,這些都是兩國的重大分歧,毫無疑問影響了盟友關係。
  • 世界發生三件事,普京對默克爾攤牌,英國拍美國馬屁
    第一件事,拜登向世界宣布,「美國回來了,跨大西洋聯盟回來了」。拜登信誓旦旦地強調,美國決心與歐盟合作,俄羅斯攻擊了西方民主,美國的傳統盟友應該相信,美國的領導力會再次出現。拜登話音剛落,急著拍馬屁的英國首相便表示,「正如你們之前看到和聽到的那樣,美國將重新成為自由世界的領袖,這是件很棒的事」。
  • 法國總統馬克龍確診!最近他會見了德國總理、西班牙首相、葡萄牙總理...
    lohomontreal今天又有一位國家元首被確診新冠陽性——法國總統馬克龍!法國總統府(Palace Élysée)今天發表聲明,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在新冠病毒檢測中呈陽性!
  • 俄羅斯新聞:納瓦爾尼劫後更顯勇猛;斯拉維娜剛烈自焚身亡
    眾所周知,當地時間8月20日,納瓦爾尼在飛往莫斯科的航班上出現身體不適後進入昏迷狀態,疑似中毒。但俄羅斯醫生稱,在檢查中「沒有發現任何毒物痕跡」,很可能出現了代謝紊亂。但凡有點腦子都知道,在俄羅斯治療永遠不會知道昏迷真相,於是納瓦爾尼被轉移到德國治療。而德國醫生證實,他確實是中毒了。這下,普京成了下毒嫌疑犯。
  • 德國首都爆發混亂後,默克爾官邸又被車撞了,歐洲局勢或要生變?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在美國大選進入終章,歐洲各國領導人迅速選邊站的背景下,德國的局勢也相應產生了變化。(一)自從拜登宣布獲勝後,德國要和美國"重修舊好"的態度越來越明顯。德國不但第一時間祝賀拜登獲勝,還表示要和拜登政府構建新的大西洋關係。德國總理默克爾更是直接給拜登打電話,變相承認拜登為新一屆美國總統。
  • 德國首都爆發抗議示威,拜登或高興不起來了
    除此之外,德國也不太平。最近兩年,德國上交給北約的軍費是越來越高,如果真要達到國民生產總值2%的門檻,那就是損害工會以及民眾的利益。我想,這可能也是本次抗議爆發的根本原因。這次抗議示威,雖然沒有前幾次轟轟烈烈,但也傳遞出了意味深長的信號。尤其是對美國來說,德國工會和民眾對北約軍費的反應,其實是給拜登提了一個醒。怎麼說?
  • 美國關閉總領館後續:澳大利亞主動跟隨步伐,開始「驅逐」外交人員
    ,而國際上大部分國家聲音則是奉勸美國要冷靜,根本沒有國家會跟隨效仿,但話音剛落第一個跟隨美國步伐的國家卻出現了,這個國家就是號稱美國最忠實粉絲的澳大利亞,隨後澳大利亞直接表示中方在澳洲外交人員實在是太多了,懷疑有部分在澳洲從前間諜行動,因此出於這一考慮將會「驅逐」一部分外交人員。
  • 拜登打電話給歐洲盟友:英國第一,法國第二,德國第三
    因為疫情依舊肆虐,美國總統拜登上臺之後的國際訪問首秀只能推遲,不過他上任後與各國領導人的通話,也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
  • 美國宣布禁止向俄羅斯出口軍備,俄:有沒聽錯,二戰後你給過嗎?
    美國與俄羅斯自從二戰後一直是敵人
  • 以色列炮轟俄羅斯:S-500是普京圈錢的陰謀!
    此前俄羅斯就對這款防空飛彈系統進行了大肆的宣傳,但是當時俄羅斯稱這款防禦系統是要自用的,不打算出售,因此並沒有引起很多人的關注,但是近日俄羅斯並沒有拒絕印度等國家的引進申請,意思還是想要外售的,這款防禦武器系統是以「全球最強路基防空飛彈系統」推出的,現在以色列卻炮轟俄羅斯,稱S-500隻不過是俄羅斯圈錢的陰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