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著美國的面,馬克龍與德國吵了起來,放出狠話,這次還提到中國

2021-02-14 南徵北戰1

據觀察者網報導,此前德國國防部長發表了一篇文章,文章認為歐洲的很多國家並沒有自衛的能力,甚至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也很難實現,所以仍然是需要和美國之間加強聯繫,尋求來自於美國保護的。可這篇文章的觀點卻跟馬克龍提出的觀點截然相反,馬克龍直接就當著美國的面跟德國吵了起來,不僅還直接地放出了狠話,這次的爭吵的過程中還多次的提到了中國。

馬克龍在這個問題上面有著自己的看法,一直以來他都希望歐洲應該建立獨立防衛戰略,這樣就能夠更好地保證歐洲各國的安全。他還通過公開的媒體表達了對德國提出的這個觀點的反對,他表示現在美國新的總統還沒有上任,不知道未來歐洲和美國的關係會發展成什麼樣。

雖然美國一直以來表現出來的態度都比較友好,但是這並不代表著這種態度會一直持續下去,歐洲也不可能一直都依賴於美國,想要讓歐洲各國擺脫對美國的依賴,最主要的就是應該要實現獨立自主,尤其是在軍事防衛上面,只有這樣,美國和歐洲的其他國家才能夠在平等的基礎上進行交流,現在對於歐洲來說是一個很不錯的機會,如果他們能夠抓住這個機會,實現軍事防衛的獨立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馬克龍在這次還多次的強調了中國影響力。馬克龍對此非常的贊同,他認為我們國家的做法直接的帶動了經濟發展的同時,還是得在國際上的地位不斷的提高,這事值得歐洲其他國家學習的。同樣的,歐洲也應該在很多的領域進行自主的發展,增加一定的投資,在某一些經濟政策方面進行改革,只有這樣才能夠讓歐洲變得越來越強大。

其實之前馬克龍就在很多事情的態度上面表現出了和美國完全相反的意見,甚至和川普也出現了一定的分歧,就比如說在經費的分攤問題上面,馬克龍一直以來都強調歐洲應該不斷的壯大,只有這樣才能夠不受制於美國。此外,他還認為,美國不斷的打壓其他國家,導致了這些國家都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只有獨立自主,真正擺脫對美國的依賴,才能夠讓歐洲變得越來越好,不至於在任何的事情上面都只能夠跟在美國後面。

其實不只是法國,歐洲的很多國家在對待和美國的關係上面都已經發生了變化,之前這些國家一味的依附於美國,無論是在什麼事情的決定上面都和美國保持著高度的一致,但是現在很多的國家都有自己的觀點,他們不願意再繼續的受到美國的限制,歐洲有著非常輝煌的歷史,歐洲各國也希望能夠儘快的恢復他們以前的地位,這一點相信歐洲的很多國家都相當的認可,其實在這個問題上面,法國的總統馬克龍是非常的聰明的,他知道依附於其他人根本就不可能獲得其他人的尊重,只有變得逐漸的強大了,才能夠得到對方的尊重。

對於是否應該進行獨立的自衛能力的建設這個問題,歐洲的不同國家其實有著不同的觀點,很多國家在這件事情上面並沒有達成一致的意見,這也就使得在這麼多年的時間裡,歐洲都沒有建設一支能夠進行防衛的部隊,在這個問題上面馬克龍有自己的觀點,其它的國家也有不同的看法,只有大家都達成了一致的意見,才能夠更好地解決這個問題。

相關焦點

  • 美國變天德國緊跟,馬克龍呼籲從美國「脫身」:像中國一樣獨立
    馬克龍與卡倫鮑姆吵翻為此,法國總統馬克龍與德國女國防部長卡倫鮑姆吵翻了。在法國及其周邊國家發生多起恐怖襲擊後,美國總統川普旁敲側擊,德國女國防部長卡倫鮑姆也在背後給了一刀。她認為,歐洲需要美國軍事保護,借美國之手對付中國。馬克龍得到消息後勃然大怒,表示「完全不同意」卡倫鮑姆的說法,並喊話德國總理默克爾稱,相信她會在該問題上站在馬克龍這邊。
  • 鐵了心跟隨美國?炮轟馬克龍後,德國又和俄羅斯吵起來了
    默克爾在4天內3次拉攏拜登且不說,被譽為"默克爾接班人"的德國防長卡倫鮑爾,還先後炮轟了法國與俄羅斯,且用詞都是怎麼狠怎麼來。德國的強硬出招,不由得讓人想起了當年那個叱吒歐洲的德意志。為提醒默克爾和卡倫鮑爾,俄羅斯還刻意強調,德國在20世紀的類似立場,曾給德國及歐盟帶去了巨大悲劇。
  • 吵起來了,馬克龍和德國防長"隔空互懟",爭論焦點和中國有關
    因為美軍駐軍問題和"中國問題",歐洲一號強國和二號強國爭論得臉紅脖子粗。此情此景不禁讓人想起此前熱議一時的話題:歐洲分裂風險極大。據環球網11月17日報導,近日德國和法國陷入了爭執。導火索為德國防長卡倫鮑爾的表態:歐洲離不開美國。 卡倫鮑爾是有名的親美派。
  • 美國優先行不通了?馬克龍默克爾公開與美國唱反調,場面很精彩...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2月19日這天,馬克龍默克爾在和美國唱反調,但英國首相詹森卻在拍拜登馬屁——而且還是當著法國總統、德國總理和日本首相的面。可英國就是英國,拍馬屁的功夫確實不可小覷,詹森擺出的姿態,完全就是「只要我不覺得尷尬,那就不存在尷尬這回事」。
  • 美國這次聽懂了中國的話!
    聽起來冠冕堂皇,看上去天衣無縫,順坡下驢,對於驕橫慣了的蓬佩奧,實屬難得。這次他終於清醒了一回,讓他清醒的不是別人,正是中國人的警告。自宣布克拉夫特將訪臺後,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示,我們敦促美方立即停止幹涉中國內政、損害中方利益、破壞中美關係的言行。中方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堅決維護自身主權、安全利益。美方必將為其錯誤行為付出沉重代價。
  • 爆笑段子:閨蜜相親,相到小學的死對頭,當著媒人的面吵起來了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 【國際】馬克龍是德國「昂貴的朋友」嗎
    在馬克龍當選前,他提出設立一個歐元財長職務,並發行歐元區共同債券,這令德國財長朔伊布勒十分不滿,朔伊布勒在接受法國媒體採訪時就表示,這一主張在操作上「不現實」,認為此舉同之前南歐國家讓德國為其低迷的經濟和巨額債務埋單是同樣的性質。不
  • 普京發動「雷霆反擊」,當著歐盟外長的面,給了西方「一耳光」
    這次,普京終於要來硬的了。
  • 公然與拜登唱反調,馬克龍發出呼籲,「不與美國聯手抗中」引關注
    他說:「把自己置於依賴美國決定的境地,絕對不是我們的責任;即使歐盟與美國有相同的意識形態和價值體系,也不應該與美國聯手起來對付中國。」。馬克龍接著,馬克龍說,如果歐洲及其合作夥伴奉行「共同反對中國的戰略」,將最有可能發生最高衝突的場景。並且只會使中國「增強其區域戰略」,減少在全球問題上的合作。
  • 德國首都爆發抗議示威,拜登或高興不起來了
    從今年10月下旬開始,先是法國出現了"歷史教師當街被斬首"案,氣得馬克龍連夜趕到現場,痛批激進主義分子。法國甚至還因強硬處理此案,惹惱了不少中東國家。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就曾當眾指責馬克龍"精神有問題"。隨後,在10月底,第二波疫情突然席捲了歐洲。德法兩國再次展開"封城"計劃,導致數萬人連夜出逃,之後的抗議示威一波接著一波。
  • 中國效率令我們略感羞愧!又一個大國總統服軟:歐盟不該親美抗中
    在德國總理默克爾之後,2月4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在一場線上研討會上發表了講話,委婉地評價了中國疫苗,還對歐盟國家在國際上的立場給出了正面建議。馬克龍在會上講話時多次提到中國。法國和德國作為歐盟的兩大領頭羊,他們說的每一句話,在歐盟內部都極有分量。不管是疫苗問題還是國際關係問題,馬克龍和默克爾的態度都是風向標。
  • 法國總統馬克龍確診!最近他會見了德國總理、西班牙首相、葡萄牙總理...
    lohomontreal今天又有一位國家元首被確診新冠陽性——法國總統馬克龍!法國總統府(Palace Élysée)今天發表聲明,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在新冠病毒檢測中呈陽性!
  • 法國總統馬克龍在與拜登的對話中,提出把中國視為「夥伴和競爭對手」!怎麼認識?
    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也表示,在從氣候變化到新冠疫情等議題上,「美國的領導作用至關重要」。這些表態令力求恢復「跨大西洋關係」的拜登團隊備受鼓舞。2月4日,拜登在美國國務院演講時高呼「美國回來了」,然而美國已不再是過去的美國,歐洲也已不是過去的歐洲。就在當天,法國總統馬克龍就與拜登上演了自對方上臺以來的首次「隔空交鋒」。
  • 拜登打電話給歐洲盟友:英國第一,法國第二,德國第三
    默克爾不僅表示對美國重回世衛組織和《巴黎協定》表示歡迎,還邀請拜登疫情好轉後出訪德國。客觀講,比雙方通話內容更值得外界關注的,是拜登在打給歐洲盟友的電話中,第三個才打給德國。顯然,德國在拜登心目中的地位,仍不如英國和法國。
  • 重大事件盛讚中國!武契奇收到我國疫苗後回贈兩份「大禮」,歐洲國家酸了
    對於塞爾維亞能取得如此成就,參考消息援引德國主流媒體《法蘭克福匯報》報導稱,這主要是因為有中國的幫助。2020年3月,應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的請求,中國醫療衛生專家組搭乘一架中方援助滿載防疫物資的專機緩緩降落在塞爾維亞土地上,武契奇親自率隊迎接,當著所有人的面將兩國國旗系在一起,並深情親吻中國國旗。
  • 馬克龍發表電視演講,這句話,引人深思
    趕緊學起來哦~新的封國政策,將從本周五開始生效(come into force on Friday),一直延續到12/1日(last until 1 December)。馬克龍希望通過新的封鎖政策,能夠將每日新增病例數能控制在5000例左右。接下來,馬克龍在講話中提到了大西洋另一邊的美國,正在大力研究實施的政策——群體免疫。而據估計,在美國實現群體免疫所需的死亡人數可能遠超100萬。
  • 打破常規,2018年1月法國總統馬克龍攜夫人訪問中國!行程如何?
    這是馬克龍去年5月當選總統後首次訪華。馬克龍把中國作為2018年出訪首站,他也是2018年第一位訪華的外國元首,可見兩國高層對中法關係的重視。去年,在德國漢堡G20會議期間,兩國元首已經舉行會談。但是雷厲風行的馬克龍簡化了上述程序,計劃在1月8日之前把上述送祝福活動集中搞定,確保1月8日可以出發前往北京。馬克龍選擇在此時訪華被認為是一種打破了常規的做法。目前,無論是法國媒體還是中國國內媒體,都尚未披露這位剛剛40歲的法國總統的行程安排。
  • 德國在安理會氣急敗壞,中俄反擊相當到位
    去年12月21日,在美國的授意下,德國提出的一份草案認為原有的4個跨境點只能關閉1個,保留3個。俄羅斯提出的一份草案認為要關閉2個,保留2個。這兩份草案當時在安理會表決都未通過,尤其是德國的草案被中俄一起動用手中的一票否決權直接否了。
  • 馬克龍不願讓68歲妻子冒風險,將布麗吉特孫子視如己出,真愛了
    但是相差24歲的愛情,還是帶來了許多問題,兩人至今都沒有孩子,就是最大的問題,不過兩人愛情絲毫沒有受到影響,還經常在公共場合,大方的秀著恩愛。在這個兩人相差24歲,組成的家庭當中,馬克龍是十分尷尬的。布麗吉特在前一段婚姻中,已經有了三個孩子,而且布麗吉特還當了奶奶。在當年,布麗吉特和馬克龍的婚禮上,她的子女們都出席了,她的孫女甚至還當了花童。
  • 川普下臺一個月,俄羅斯拉攏美國,普京態度變了
    1月26日,拜登執掌美國的第七天,普京與這位新美國總統進行了交流。雖然俄羅斯形容這場對話的用詞是「坦誠而有序」,但實際上,雙方可謂是唇槍舌劍。吵歸吵,鬧歸鬧,但基本的禮貌還是要有的,雖然拜登給了普京不少下馬威,但在明面上,兩人並沒有破口大罵。首次交鋒,拜登就對普京釋放了強硬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