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法國領銜歐洲國家,迎來了第二波疫情(second Covid wave)的高潮。日增52010例病例刷新了法國的歷史記錄。
本周二的數據有所緩和,但也高達33417例日新增病例。
這一波疫情來勢洶洶,法國政府顯然是被打了個措手不及(has been taken by surprise)!
昨夜晚上8點,原本人聲鼎沸的巴黎街頭寂寥無人,漆黑的酒吧餐廳前堆疊著高高的座椅,仿佛回到了二戰前夜般的死寂。
總統馬克龍一臉肅穆,準時出現在電視上發表演講。
一開始,馬克龍就坦誠無忌,直言相告:第二波疫情,著實讓我們焦頭爛額!
「We have to admit, we are submerged by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spread of the virus. All of Europe is surprised by the speed of the spread of the virus. We are overwhelmed by a second wave that is set to be harder and more deadly than the first.」
我們不得不承認,病毒的加速傳播讓我們手足無措。整個歐洲都對病毒的傳播速度感到驚訝。比第一波更猛烈、更致命的第二波病毒讓我們難以招架。
他的這一句話中,使用了三個近義詞,反覆強調了危機四伏的境況:submerged, surprised, overwhelmed。
這三個詞都表示手足無措的意思。submerged是被水淹沒的意思,引申為焦頭爛額。overwhelmed也是類似的,難以招架、不知所措的意思。這兩個詞非常地道哦!
能夠這樣坦率地說出自己的困境,這種姿態,在國家領導人中,並不多見。
僅憑這一點,法國人民足以信任這位年輕的總統。
馬克龍接著表示,如果任由疫情肆虐而不加幹預,到11月中旬,法國所有的ICU都會住滿新冠病人。
而其他的重症病人都無法收治,救命的手術都會被取消!
If the virus continued at the current rate, all of France’s intensive care beds would be filled with Covid-19 cases by mid-November. The proportion of critical beds occupied by Covid patients is now 70% in Paris.
如果病毒以目前的速度持續下去,到11月中旬,法國所有的重症監護病床都會被Covid-19病例填滿。現在,巴黎被Covid病人佔用的重症病床比例為70%。
他深知封國政策是對經濟的一記重拳,經濟崩潰了,衛生系統也會崩塌,但即便如此,人命還是最重要的:
The health system won’t hold unless there is an economy to support it, but nothing is more important than human life.
除非有經濟的支持,否則衛生系統也無以為繼,但沒有什麼比人的生命更重要。
這裡的hold作為不及物動詞單獨使用,表示(某種樂觀的形勢)得以持續的意思,比如Our luck won't hold forever. 我們不會永遠走運。
這是一個口語中經常會出現的用法,但英語非母語的人很少會這麼用!趕緊學起來哦~
新的封國政策,將從本周五開始生效(come into force on Friday),一直延續到12/1日(last until 1 December)。
The new measures will mean people have to stay in their homes except to buy essential goods, seek medical attention, or use their daily one-hour allocation of exercise.
新政策意味著老百姓除了購買必要物資、就醫、以及每天一小時在家附近透透氣之外,都不準出門。
馬克龍希望通過新的封鎖政策,能夠將每日新增病例數能控制在5000例左右。
接下來,馬克龍在講話中提到了大西洋另一邊的美國,正在大力研究實施的政策——群體免疫。
而據估計,在美國實現群體免疫所需的死亡人數可能遠超100萬。
要知道,就在不久前的新聞採訪中,馬克龍剛發表過——「我們必須學會與病毒共生」,以及「我們不會再實行封國政策」等言論。
而如今,他還是站出來堅定表示,群體免疫不可行,40萬人會喪命:
We could do nothing and adopt the idea of herd immunity ... in the short term this would mean possibly 400,000 deaths.
我們可以什麼都不做,採用群體免疫的想法.在短期內,這將意味著可能會有40萬人死亡。
herd是一群(動物、牲畜)的意思,比如large herds of buffalo一大群水牛。
herd還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定義,就是一群人,眾人,芸芸眾生的意思,往往表示沒有獨立思想的一群烏合之眾。比如follow the herd 隨大流,herd mentality 從眾思想。herd immunity就是群體免疫。
這句話中,我們也可以看出,群體免疫在法國並非無稽之談,而是被審慎分析的方案。
看完馬克龍總統的講話,我想到最近友人經常會問我,法國怎麼了?怎麼就是 控制不好疫情?
在我的工作中,我經常要與法國人打交道,他們很喜歡就著一杯葡萄酒針砭時弊。
法國的「哲學」教育縱貫整個教育體系,法國人整體的人文素養和思辨能力因此比較強。
這次的疫情期間,法國人並不是不害怕死亡,而是同時思考疫情背景下的政府權力、輿論管理、公民監控等動態變化。
法國的一些學者認為,「活著」,如果成了一個人生命的最高目的,甚至是唯一目的,那麼這個社會就會變得無限自私、利己、冷漠,每個人對他人的惡,會被無限放大。他們害怕這會對法國社會造成不可逆的破壞。
這也是為什麼,即使疫情肆虐,法國學者依舊會寫文章抨擊防疫措施造成的不當監控,社會活動家依然會走上街頭。
作為法國總統的馬克龍,要在此刻權衡人文主義和實用主義,並非易事。
相比起對岸的那個以「不知」為榮,視顏面如命,每天謬誤百出卻大言不慚、唯我獨尊的川普總統,馬克龍的表現高下立現。
英文來源:BBC, the Guardian
圖片來源於網絡
national lockdown 全國封鎖
herd immunity 全民免疫
come into force 生效
overwhelmed 焦頭爛額
essential goods 必要物資
hold 可以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