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槿惠丟棄的民族尊嚴,文在寅撿起來
圖片來源丨圖蟲創意
民間保持和諧共處,但政治層面鬥爭幾乎嚴重到要「斷交」。
長期以來,很多人將韓國向日本進行聲討的這個行為,看成是受到美國的暗中影響,並且有礙於2012年柬埔寨金邊交流時,中日韓三國所共同盼望的「中日韓自由貿易區協議」。
其實從現實的層面來說,正如開頭所寫,韓國與日本的長期以來的鬥爭,一直都是圍繞著兩國政府之間,很少會涉及經濟層面。
據2018年數據統計,拋開中美兩位頂級大佬以外,韓國與日本互為對方的「第三大貿易夥伴」。這個成果是不是看起來就很誘人,也改觀對經濟形勢信心大增。
可是話這麼說本沒有錯,但是劇情到了2019年,文在寅偏偏出來打臉了。
韓國人將「慰安婦」雕塑放滿城市每個角落
原本2015年12月安倍與樸槿惠促使兩國達成《韓日慰安婦問題協議》,2016年7月雙方根據協議成立「和解與治癒基金會」,日方出資10億日元用以向受害者發放撫慰金。
可是文在寅上臺之後,直接宣告樸槿惠籤的「賣國條約」,將10億日元退還日本之後,要求日本天皇必須親自為二戰中受辱的慰安婦和勞工道歉,這個事情才能算結清。
在與日本政府鬥爭了近一年之後,韓國一點「甜頭」都沒嘗到,終於決定把韓日之爭再次擴大,從政治鬥爭上升到經濟鬥爭層面。
引用《韓國民族日報》3月14日社論觀點:日本政府正在商討制定100多項報復措施,試圖以經濟優勢強迫韓國「屈從歷史」,為了阻止日本這個愚蠢的企圖,所以韓國必須先下手為強。
與習慣磨嘰的日本相比,韓國說出手就出手了,於是做了下面這個標誌。
據日媒《每日新聞》報導,首爾近郊京畿道議會擬通過一項條例,規範國小至高中的各學校,有義務在校區內的日本製品貼上「日本戰犯企業」的標籤。
該標籤上半部寫著「本產品是日本戰犯企業製造的產品」,下半部說明日本戰犯企業是指對日抗戰期間,強行動員大韓民國國民造成國民生命、身體、財產傷害的日本企業。
貼標籤的對象包含尼康、松下在內284家企業、單價超過20萬韓元(約1187元)的商品。介於對象均為日本大中型企業,以及韓國整體物價比較高,所以下結論說,絕大多數的日本企業,未來將被貼上這個標籤。
毫無疑問,這項措施的出現,已經打破了人類普通的思考層面,是一項開創先河的報復行為。也將韓國與日本之間的鬥爭,從兩國之間「言語較量」,上升到幾乎無法挽回的經濟惡鬥。
儘管之前文在寅聲討日本的時候,很多中國人紛紛投出大大的讚賞(小編也是這麼做),說他很有骨氣。骨氣確實是不可或缺的精神,從地區經濟來看,這次的事件升級顯然不是個什麼好信號。
京畿道圈在首爾市周邊,擁有1200萬人口,是韓國商業最為發達的地區,一旦該標籤在4月在議院會被通過,屆時京畿道4700個教育單位,均會看到這款標誌。
對於向來民族心高昂的韓國人來說,幾乎不用多思考就可以想像到,到時候韓國必然會在全國掀起一場「抵制日貨」的高潮,由於設置的20萬韓元的門檻較低,日貨應該早早做好最壞的打算。
再結合之前《韓國民族日報》所講,「日本政府正在商討制定100多項報復措施」。韓國和日本這場史詩級互撕,將讓處於「斷交」邊緣的兩國關係,滑入更深的溝壑之中。
如果你覺得一件事情永遠解決不了,應該改變思路,不妨將事情鬧得更大,鬧到那種徹底無法解決的地步,因為每當這時,原本看熱鬧的人群中總有人站出來,指出一條明路,而不是只顧著吃瓜。
那麼事到如今,對於韓國聲討日本的行為,你是繼續贊成還是深感憂慮?
熱文點擊
國家擔憂的事情發生了,數據又創新低……
該國突發重磅消息,原因成謎全球矚目!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