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相關室內二氧化碳含量的標準常用的有三個。其一,是《室內空氣品質標準》GB/T 18883-2002。其二,則是《室內空氣中二氧化碳衛生標準》GB/T 17094-1997。其三,就是《公共場所衛生指標及限值要求》GB 37488-2019。前兩個標準為國家推薦標準,而後一個標準為國家強制性標準。
《室內空氣品質標準》中提到,室內二氧化碳CO2參數需小於標準值0.10%,檢驗標準來源《公共場所衛生檢驗方法 第2部分:化學汙染物》GB/T 18204.24,檢驗方法為:不分光紅外線氣體分析法、氣相色譜法和容量滴定法。
《室內空氣中二氧化碳衛生標準》中提到,室內二氧化碳CO2標準值≤0.10%(2000mg/m³),標準中具體羅列了檢驗原理為根據比爾定律和二氧化碳對紅外線有選擇性吸收的原理。檢驗儀器為:可攜式紅外二氧化碳監測儀和二氧化碳標準氣體。
《公共場所衛生指標及限值要求》中規定,對於睡眠、休息需求的公共場所,室內二氧化碳CO2濃度不應大於0.1%;其他場所,室內二氧化碳CO2濃度不應大於0.15%。檢驗標準來源根據《公共場所衛生檢驗方法》GB/T 18204。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出現了兩種單位,一種是0.10%,另一種是2000mg/m³。其實,0.10%也可以表達為1000ppm,因為ppm表達的就是百萬分之幾的意思。而mg/m³表達的是毫克/立方米。其兩者可以進行換算,但要涉及二氧化碳的分子量和溫度要素及其他一些影響因素。
(20℃下換算結果)
(30℃下換算結果)
所以,在不同的室內場合,對於二氧化碳的濃度會用到1000ppm或2000mg/m³進行描述。而不同的二氧化碳檢測儀器,檢測所得的數值也可能是ppm或mg/m³兩種單位,甚至有些檢測儀器還具有換算功能。
但不論怎樣,當室內二氧化碳含量在1000ppm或2000mg/m³以下時,室內人員都會處於呼吸順暢、頭腦靈活的狀態。長期處於這種良好環境下,無疑會對身體健康有著很大的好處,也會對工作或學習起到點滴的助力。
迪勤科技成立於2012年,坐落於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上海市大數據產業基地⸺市北高新技術服務業園區,致力於成為全球領先的基於智慧物聯的生態環境數據服務提供商,以傳感技術為核心,採用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AI等新ICT技術,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環境質量監控網絡,從大氣環境到室內人居到車內空間,從監測到淨化到治理,實現環境質量可視、可管、可控、可互動,助力「智慧與綠色共融,健康與商業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