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美國著名知華派學者謝淑麗呼籲美國應儘快取消醫療等產品的關稅

2021-03-01 jennieintheocean

今天上午(北京時間3月26日),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將舉行視頻會議,共商如何應對全球範圍內的疫情大流行。沙特國王薩勒曼將主持此次峰會,以推動全球協調應對COVID-19疫情及其對經濟和社會的影響。據沙特方面表示,除了G20成員國領導人以外,西班牙、約旦、新加坡和瑞士等國領導人將受邀出席。此外,東南亞國家協會、非洲聯盟、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非洲發展新夥伴計劃等區域組織的代表,以及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組織的領導人也將出席此次峰會。

在經歷了風雨飄搖的三個月之後,在2020年的第一季度接近尾聲之際,我們似乎可以看見全球協調與合作出現一絲曙光。

在前天(3月24日)的記者會上,外交部發言人耿爽指出:「希望美方個別人傾聽理性聲音,停止汙名化中國。」

(Source: 外交部官方微信)

其中提到了「美國國內的理性聲音」(reasonable voice at home)。毫無疑問,謝淑麗(Dr. Susan Shirk)是其中最具份量和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我於昨天上午,就近期疫情背景下的中美緊張關係向Susan Shirk請教。她告訴我:

" I have tried to do my own part to encourage rational thinking on the part of Americans too. " 

我也在嘗試儘自己的力量來鼓勵美國進行理性思考。"


" I』ve called for a 『truc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to concentrate on working together on the common threat of the virus. "

「 我呼籲兩國之間『休戰』,以集中精力共同應對病毒的共同威脅。」

" Today I wrote a short piece suggesting that the US immediately eliminate all tariffs on medical equipment and even more broadly all the tariffs which are burdening the struggling US businesses. "

" 今天,我寫了一篇簡短的文章,建議美國立即取消對醫療設備的所有關稅,甚至更廣泛地取消對陷入困境的美國企業造成負擔的所有關稅。"

在簡單介紹Shirk本人,以及她所提到的「今日」(美國當地時間3月24日早晨)在《華盛頓郵報》發表的短文和其它相關的「理性觀點」之前。讓我們先看一看她最近的兩條推文:

第一條是對川普政府拒絕與中國科學家合作抗疫的反思:

(Source: Shirk's twitter)

"美國政府未能平衡成本和收益,對在華與中國同事合作的科學家採取過於激進的調查。讓我們自我糾正。川普政府將他驅回中國,在那裡他發明了一種快速的Coronavirus測試。"

第二條則是一則轉發,其內容是對趕赴義大利支援的中國醫療隊成員的讚賞:

(Source: Shirk's twitter, original from Laura Gao's twitter.)

"這是武漢的醫療團隊,他們負責在短短幾個月內治癒5萬多名患者。如今他們又冒著生命危險來幫助義大利。你可以對中國在抗疫早期的錯誤進行指責,但你不能否認,這些人是真正的無私的英雄。"

(Source: CGTN)

對於了解中美關係的人來說,謝淑麗(Susan Shirk)這個名字幾乎是人盡皆知。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亞洲研究專業碩士,麻省理工學院政治科學系博士,目前是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21世紀中國中心主任。自上世紀60年代起學習中文,1971年隨基辛格博士秘密訪華並受到周總理親自接見,是繼美國桌球代表隊訪華後來到中國的第一批美國大學生之一。在柯林頓政府時期,她曾擔任美國國務院負責東亞和太平洋事務的副助理國務卿,並作為美方代表參與並推動中國加入WTO談判。

不誇張地說,謝淑麗是中美關係四十年來的親歷者與見證者,並致力於推動中美關係朝著對雙方人民都有益的健康、積極、穩定的方向發展。中美關係貫穿她治學與外交生涯始終。

(Source: website of Alumnae Association of Mount Holyoke College,  official wechat account of SIASWeChat, and Gettyimages. )

令人遺憾的是,包括Susan Shirk在內的這一批參與推動中美建交與九十年代後中美關係在相互調適與互動中穩定發展的知華派學者的聲音,隨著川普政府的上臺而被日益邊緣化。對於川普政府的一系列有損中美關係健康發展的負面行為(Trump-Tsai Call, trader war, "Chinese Virus」等等),在此不一一展開。

3月24日,美國《華盛頓郵報》組織一批專家學者討論如何「務實抗疫」,在這篇題為《如何減少冠狀病毒對我們生活的影響》(How to reduce the impact of coronavirus on our lives?)的文章中,ThePost團隊整理、編輯了來自專業人士的相關建議。這則專欄目前還在持續更新。

(Source: website of The Washington Post)

目前,在這篇專題報導內已發布了八篇短文,共提出八點對策建議:

1、將地方媒體納入振興經濟的方案中(Include local media in the stimulus package --- Suzanne Nossel and Viktorya Vilk)

2、取消對中國醫療設備的關稅(Lift tariffs on Chinese medical equipment --- Susan Shirk and Yanzhong Huang)

3、讓移民群體中的醫療衛生工作者和平生活 (Let foreign-born health care workers live in peace --- By Christopher Richardson)

4、提前讓四年級的醫學生參與工作(Unleash fourth-year medical students --- By Donald W. Landry)

5、在酒店安置輕症患者(House mild cases in hotels --- By Jeremy Samuel Faust and Cass Sunstein)

6、使用預付卡而非紙質支票來支付用以刺激經濟的錢款(Forget stimulus checks. Send prepaid cards instead --- By Herbert Lin)

7、在社區層級提供醫療保障(Provide health care at the neighborhood level --- By Stephen Grill)

8、讓患者在家自己進行測試(Let patients test themselves at home --- Shantanu Nundy and Marty Makary )

上述八點對策建議中,我們看到了許多具有「美國特色」的內容,例如對移民群體醫務人員的關注,經濟刺激計劃及支付方式等,也有著與「中國經驗」相似或一致的政策,如在酒店安置輕症或疑似病例進行隔離。在中美關係方面,則只有Shirk & Huang所寫的短文直接相關。因為篇幅較短,在此做全文翻譯。

----

(Disclaimer: 下述觀點均為原文翻譯而來,未經任何刪減,翻譯的差錯由本人自負,但原文觀點不代表譯者本人觀點。)

 

取消美國對華醫療設備的關稅

(作者:謝淑麗、黃嚴忠)

在中國,COVID-19的流行似乎已達到頂峰,生活正在慢慢恢復正常,而中國目前擁有大量的防護醫療用具,包括口罩、手套和防護服。中國調動了舉國上下的資源來製造相關醫療物資,如今正準備將其出口到有需要的國家。3月9日,中國宣布將向韓國出口500萬個口罩。中國還向包括義大利、法國、巴基斯坦、日本和伊朗在內的80多個國家提供了測試套件、口罩和防護服。

那麼,為什麼美國不從中國購買所需的設備呢?因為川普總統的關稅制裁是一個阻礙。

自2018年以來,川普政府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徵收了超過4000億美元的關稅;其中3600億美元的關稅仍然存在。在重要的醫療產品方面,包括口罩,手套,護目鏡和溫度計等,均受到301條例進口關稅的約束。

(Source: website of 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美國政府已提議對某些從中國進口的醫療產品免徵進口關稅。但是在3月5日,美國貿易代表(USTR)的辦公室僅批准了個別公司提出的200項具體要求,即對他們需要購買應付疫情所必需的物品免除關稅;但是醫療保健公司的一些要求被拒絕了。在3月10日和12日,美國政府表示,將暫時降低對中國產品的部分關稅,以應付這次的大流行疫情,但該清單僅涵蓋了少數急需的產品。

3月20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宣布,正在考慮「有可能作進一步修改,對COVID-19有關的其他醫療產品減免關稅」,並將收集有關方面的意見,但至少要等到6月25日才能完成。在這期間,成千上萬的醫生、護士和患者可能會因為缺乏防護裝備而死亡。

公共衛生和安全要求川普總統立即取消對我們所需醫療產品的所有關稅。美國人的生命危在旦夕。

-


面對川普政府頑固的對華關稅政策和進展極其緩慢的在醫療產品上的取消關稅的進度。Susan Shirk在上文中呼籲美國政府儘快取消對華醫療產品的關稅。

那麼,美國國內疫情走勢以及醫療資源的緊缺狀況究竟已經到達了怎樣的地步?

(Source: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國際權威期刊《新英格蘭醫學》3月23日最新發表了一篇題為《Covid-19時期對稀缺醫療資源的公平分配》(Fair Allocation of Scarce Medical Resources in the Time of Covid-19)的文章。

這篇文章指出,即使是保守的估計也表明,COVID-19大流行所產生的健康需求遠遠超出了美國醫院的能力。據美國醫院協會稱,2018年美國有5198所社區醫院和209所聯邦醫院。社區醫院共有792417張病床,3532個急診部門和96500張ICU病床,其中包括23000張新生兒病床和5100張兒科病床,這意味著僅有68400張各種類型的ICU病床可供成年人口使用。而其它數據來源則涵蓋了美國醫院協會少計入的數據,顯示總共85000張各種類型的成人ICU病床。

(Source: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在呼吸機方面,文章指出美國所稀缺的並不是呼吸機本身數量不足,而是相應的可三班倒工作的醫療人員人數不足。在美國,大約有62000個功能齊全的呼吸機(足以治療Covid-19的最嚴重併發症所需的類型)。據估計,美國「國家戰略儲備」中還有約10000至20000臺的待命呼吸機,還存在功能不全但在緊急情況下仍可提供基本功能98000個呼吸機。供應不足限制了更多呼吸機的快速生產。製造商不確定明年的產量。但是,在Covid-19大流行中,使用呼吸機的限制因素很可能不是呼吸機,而是健康的呼吸治療師和訓練有素的重症監護人員在安全期間每天三班進行操作

(An employee working at Ventec Life Systems, a ventilator manufacturer in Bothell, Wash, Lindsey Wasson, Reuters. Source: Website of NY T)

因此,基於這些數據,文章認為,除非感染者的流行曲線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趨於平坦,否則Covid-19大流行很可能導致醫院病床、ICU病床和呼吸機短缺。由於醫生和護士已經生病或被隔離,這也有可能影響醫務人員的可用性。

此外,文章還指出,診斷、治療和預防措施也將非常稀缺。即使開發出有效的疫苗,生產、分發和管理將需要時間。而其他重要的醫療用品和設備,例如個人防護設備(PPE),已經非常稀缺。存在這樣的危險,即隨著醫生和護士被感染,醫務人員的時間本身將變得稀缺。

(Source: website of US FDA)

而美國國內所面臨的N95口罩等防護設備和消毒液/清潔劑等衛生物資的稀缺,至少有兩個原因:一是進口減少,因為疫情在全球範圍內爆發,導致醫療資源在全球出現緊缺狀況,相應地也使得美國衛生物資進口減少。據美國《時代》(Times)周刊3月21日援引美聯社的數據,在過去的一個月中,美國洗手液和藥用棉籤的進口量均下降了40%,N95口罩的進口量下降了55%,通常從中國採購的手術服的價格接近正常水平,因為採購轉移到了宏都拉斯。此外,美國還向其「援助對象」尋求幫助。據《外交政策》網站的文章,美國國務院正在指示其高級外交官向東歐和歐亞大陸的政府和企業施壓,要求它們增加對美國的救生醫療設備和防護裝備的出口和生產。

(Source: website of Foreign Policy)


二是生產不足,美國國內的口罩產能已不能滿足疫情蔓延之下的醫療需求據美國媒體VOX的報導,美國衛生保健協會和美國國家輔助生活中心總裁馬克·帕金森(Mark Parkinson)在3月17日的新聞發布會上估計,下周將有20%的供應商無法為醫務人員提供更多的設備,另外20%的供應商將下周缺貨。儘管3M和霍尼韋爾(Honeywell)等公司都於近期表示要提高口罩產能。但就目前的趨勢看,擴大進口仍是打破美國國內醫療物資不足的關鍵。

(Source: website of Honeywell)

總之,隨著疫情的爆發和川普抗疫失敗,美國國內醫療資源出現了人力和物力的全方位短缺,在國內現有產能無法滿足醫療需求和國際層面大部分國家疫情嚴重且資源短缺的情況下,Shirk在短文中所提出的降低醫療產品關稅、拓展進口渠道似乎成了眼下能解決當前困境的唯一出路。

如文章開頭所言,今日,G20成員將與其它國家/地區,及政府間組織舉行視頻會議,共商如何應對全球範圍內的疫情大流行。讓我們拭目以待。

(Source: G20 Saudi Arabia)

---

寫到最後,我想對Dr. Susan Shirk換一種稱呼來完成這篇文章的結尾。對我個人而言,她首先不是一名外交官,而是老師。我曾於2018-2019學年以中美合作富布萊特學者身份赴美訪學,期間她是我的學術導師(Academic supervisor)。

富布萊特項目以美國參參議員威廉·富布萊特(J. William Fulbright)命名。1966年,時任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富布萊特舉辦了有關越南和中國問題的聽證會,鮑大可、費正清、漢斯·摩根索等14位中國和國際問題專家出席發言。

(Source: website of PBS learning media)

這次聽證會標誌著美國內部對美國的亞洲政策進行現實評估的開啟。70年代NYT曾在報導中稱這次電視直播的聽證會是該委員會有史以來最重要的一次聽證會。其重要性不是在立法方面,而是在播報與行政機關(即白宮)相反的觀點和信息方面。可以說,美國對華政策的轉向就此拉開序幕,在一定程度上富布萊特聽證會也為此後的中美破冰與建交提供了思想基礎。

(Source: Mr. Jensen's U.S. History Website)

當然,每位professor都會問候一下論文。。。。

(Source: Personal mailbox....)

相關焦點

  • 美國決定豁免中國口罩等醫療產品關稅
    3月5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網站更新,對27家美國企業總計100多項進口中國的醫療相關產品,進行了關稅豁免。
  • ,美國繼續徵收鋁進口關稅,降低大米關稅!
    今年年初,美國貨櫃進口港還被箱子壓得喘不過氣來,現在又出現了設備短缺。上周,洛杉磯港的進口量為159962TEU,船舶在港平均耗時7.5天。今年以來,洛杉磯地區新發冠心病肺炎病例增多,導致碼頭人力資源緊張。而近期的惡劣天氣也影響了碼頭運營。預計在中國農曆新年之前,擁堵情況不會得到緩解。
  • 美國:加徵關稅!加拿大:迅速反制!貿易壁壘重新架起,加拿大總理拒絕訪美邀請?
    △央視財經《天下財經》欄目視頻在今年六月份,川普政府曾經表示過可能會恢復這一關稅,所以,最終決定沒有太出乎市場意料之外,但卻在美加商界引起了巨大的爭議。川普指出恢復加徵關稅的原因是因為加拿大鋁產品湧入美國,奪走了美國就業崗位,並威脅到美國國家安全。
  • 國際動態:美國、墨西哥最新關稅動態出爐!
    美國上周五,美國在已經批准了的301案下818條產品線清單中,又加入了另284條產品線。新增加的產品包含了在8541.40.60下的太陽能電池和組件進口。這意味著這些電池和組件將成為需要被審查的產品之一,一旦批准將被加徵25%的關稅。
  • 又變卦,美國推遲對中國部分產品徵收關稅!美股飆漲!
    ·  今  ·  日  ·  資  ·  訊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表示,川普政府將推遲原定於下月開始對包括筆記本電腦和手機在內的某些中國產品徵收10% 的關稅。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其他產品的關稅將被推遲到12月15日,其中包括「電腦、視頻遊戲機、某些玩具、電腦顯示器,以及某些鞋類和服裝產品」。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將公布更多的細節,和受此聲明影響的特定產品類型的清單。該辦公室計劃對附加關稅的產品進行排除程序。
  • 美國取消古巴朗姆酒和雪茄100元限購令
    上周五 (10/14),歐巴馬政府宣布,將取消美國遊客不得從古巴帶回國超過100元朗姆酒和雪茄的規定。
  • 中國智庫「開條件」,呼籲放寬谷歌臉書,交換美國解禁華為
    合作:Xiaofu_Lu中國」全球化智庫「21日發表報告,分析美國拜登新政府走向,認為拜登對華政策或將趨向理性,中美貿易談判有望重啟;報告建議,中國放寬Google、Twitter、Facebook等美國企業赴中國投資經營,換取美國取消對華為、抖音TikTok、騰訊、阿里巴巴、小米等中企的打壓。
  • 德媒頭條| 2018.06.07:開始報復了,歐盟計劃對美國商品加徵進口關稅!
    《比起美國,德國人更信賴中國了》德國民調機構「選舉研究小組」為德國電視二臺進行的「政治晴雨表」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德國人對盟國美國的信賴正在減弱,而對中俄的信賴不斷加強。結果顯示,只有14%的受訪者認為美國值得信任,而認為「美國不是值得信賴的夥伴」的受訪者比例高達82%。43%的德國人認為中國值得信賴,36%的受訪者認為俄羅斯值得信賴,58%的人不信任俄羅斯,36%的受訪者支持歐盟取消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
  • 美國網購便宜?加拿大關稅讓北溫男子瞬間驚了!
    憑什麼,同樣的東西,一米之外的隔壁美國就那麼便宜,所以在加拿大就有種說法叫」南下購物「!南下購物,當然跟著而來的就是關稅問題,如果改為網購呢會不會好一些?看看下面這位大溫男子美國網購要交的加拿尺大關稅,直接震驚了!
  • 鋁市|取消原鋁出口關稅或壓制國際鋁價
    據印度《商業標準報》1月26日報導,印度國家鋁業公司(National Aluminium Company )董事長Ansuman Das表示,中國大陸的原鋁產量持續增長,是壓抑國際鋁價的一大因素;而近日傳出一些大陸鋁企呼籲政府取消原鋁出口關稅
  • 美國宣布對韓國與中國臺灣(地區)部分鋼鐵製品徵收懲罰性關稅
    聲明稱,美國此前分別於2015年12月、2016年2月對韓國、中國臺灣地區的相關鋼材出口徵收反傾銷與反補貼關稅。但後者試圖通過在越南進行少量加工後出口美國以規避關稅。據美國商務部統計,徵稅前的40個月(2013年9月起),越南對美國不鏽鋼出口價值2.2億美元。而開徵後截至今年4月,相關數字增至9.5億美元,同比增長331.9%。
  • 航空業補貼之爭難解 歐盟擬下周對美加徵關稅
    歐洲聯盟打算下周對大約4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加徵關稅,以報復美國補貼飛機製造商波音公司。  歐盟與美國的航空業補貼之爭已持續16年。美國指認歐盟違規補貼空中巴士公司,去年獲準對75億美元的歐盟產品加徵關稅。   【籌碼】   歐盟成員國貿易部長定於9日會晤。
  • 【分享】川普關稅威脅將導致安全鞋靴價格上漲
    對進口中國鞋類產品加徵關稅的問題日益突出據美國鞋類經銷商和零售商協會稱,川普總統提議對鞋類加徵關稅,這將使美國人每年的鞋類零售最終成本增加70億美元,安全靴的關稅可能提高60%以上。專門在中國生產鞋類產品的鞋類專業國際公司(Footwear specialty International)總裁兼營運長亞倫.g.阿特金森(Aaron G. Atkinson)表示,美國工人將因此受到巨大影響。
  • 美方稱維持對中國加徵關稅,外貿人做好準備!
    據路透社華盛頓報導,美國財政部長珍妮特·耶倫當地時間18日對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說,美國目前將保留川普政府對中國商品所加徵的關稅。耶倫是在接受採訪時作此表示的。她還說,美國正在評估在這方面下一步的對華政策。耶倫表示,華盛頓預計北京會遵守已經做出的貿易承諾。
  • 國際快訊:美國維持對華加徵關稅,美聯儲發出強烈警告,中方迅速發表回應
    因此,美國對中國十分忌憚,為了打壓中國,美國還不惜跟中國開展貿易戰,對中國出口商品加徵高額關稅,美國前總統川普還口口聲聲要對華脫鉤。                                                                      美國新任總統拜登上臺後,美國方面在對華商品徵收關稅這點事上做出表態稱短時間內還不會取消在中國商品上附加的關稅。
  • 美國僑領:美國種族問題由來已久,政客應停止煽動言行
    方李邦琴。中新視頻截圖而隨著疫情在美國蔓延,針對在美華僑華人的歧視事件卻時有發生。方李邦琴認為,作為多族裔國家,美國社會種族問題由來已久,「白人至上」仍是社會潛規則。此外,一些美國政客對「中國病毒」「武漢肺炎」等論調進行政治炒作,誤導民眾。
  • 豁免談判無果,美國向盟友痛下殺手!對歐盟鋼鋁關稅6月1日開徵
    美國總統川普今年3月23日決定對進口鋼材徵收25%的關稅,對鋁材徵收10%的關稅,聲稱是出於國家安全原因需要保護美國的鋼鐵和鋁生產商,但給予歐盟、加拿大、墨西哥、巴西、澳大利亞和阿根廷臨時豁免,豁免將在6月1日到期。
  • 加徵關稅倒計時!「大豆船」後,多艘美國煤炭貨船為避關稅正向中國飛奔!
    儘管「飛馬峰」號事件已告一段落,但隨著8月23日美國政府將掀起新一波對華加徵關稅,更多美國貨船或重演「飛馬峰號」的經歷,
  • 新聞串燒丨AMLO:感謝美國人民給予的支持;墨西哥州7、8月免費更換車牌;搶劫巴士5人被捕;老墨青睞免費醫療諮詢
    AMLO:墨西哥應當感謝美國人民在關稅危機時給予的支持
  • 【頭條熱點】美國網購免關稅額度調高至800元 加拿大20元倍感壓力
    美國總統歐巴馬上周籤署一項法案﹐將郵購進口商品的免關稅額度調增為800美金﹐是原先許可標準的4倍。而加拿大的海外郵購免關稅額度﹐僅為20加元。這個調整在加國總理杜魯多訪問華盛頓前作出﹐加國政府面對壓力﹐縮小這一差距﹐而其壓力來自美國政府與業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