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寒假期間孩子待在家中的時間較長,有更多機會玩電子產品打發時間,除了造成視力變差,還可能影響腦部發展及認知發展、容易注意力不集中等。醫師提醒,若無法掌控玩電玩時間,優先程度日漸增加或取代日常生活事情,要當心罹患「電玩失調症」,另外,醫師也提出各年齡層孩子建議接觸屏幕時間。
春節寒假期間孩子待在家中的時間較長,恐沈迷電子產品。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日前公布的第11版國際疾病分類編碼(ICD-11)草案中,將「電玩失調症」(Gaming disorder)納入危害精神健康的疾病之一,其主要症狀包含「無法掌控玩電玩的時間、電玩的優先程度日漸增加,取代其他日常生活的事情、出現負面後果仍無法停止玩電玩」。
醫師指出,並不是所有在打電玩的孩子都會電玩成癮,世界衛生組織也聲明估計被診斷電玩失調症的只有一小部分的玩家,若上述症狀影響到個人、家庭、社會、教育和職業等各方面,且時間持續超過一年,才有可能被診斷電玩失調症。
進一步解釋,大腦接收屏幕上高強度、快速、新奇有趣的訊息後,腦中的紋狀體會大量分泌多巴胺,增強自我回饋迴路,進一步形成「成癮」狀態,就算未達成癮的程度,長時間面對屏幕,除了影響視力,也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及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同時對於腦部發展及認知發展、睡眠、注意力問題、心理社會健康等方面皆有明顯影響。
為了避免電玩成癮的傷害,美國兒科學會也開始明確建議兒童青少年的屏幕使用時間。許瑜真說,現在孩童平均屏幕使用時間常遠超過建議量,馬上要調整到規範內一定會有困難,建議可從「孩子房間內不要有電視、不邊吃東西邊看3C、睡前一小時不用3C、記錄使用時間」等方式來逐步改善。
當注意到孩子長時間玩電玩時,建議家長一併觀察孩子是否有情緒方面的困擾(焦慮、憂鬱、易怒等)或是出現其他不同於以往的行為,在網路上花的時間越多,孩子會越不習慣處理現實生活中關係的議題,反而會在家庭及社會適應上遇到更多困難,造成惡性循環。
【孩子建議屏幕使用時間】
1歲半以前
不建議接觸除了視訊以外的屏幕電子產品。
1歲半-2歲
家長陪伴觀賞高品質節目/Apps。
2-5歲
小於1小時/天,建議勿單獨使用。
6歲以上
在不影響到睡眠、體能活動的情形下,家長應與孩子約定使用屏幕的種類與時間。
推薦閱讀
可直接點擊以下公號名稱進行關注:
說一千道一萬,不如你的一句「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