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我探訪過T灣。出發之前的好奇、落地之後的驚豔,當然完全符合一個傻遊客的標準定義。不過,我心裡其實有一個小小的願望,就是想看看他們總結二二八事件的方式。
具體內容相信大家都知道,那是牽扯近萬人的大案,同時T灣官方的道歉,當然也是有目共睹。我只是不知道,他們到底如何向全世界——也向後人——傳達事件的具體內容。難道他們真的準備把一萬人的名字刻在牆上嗎?
然後,當我走進T灣總統府對面的二二八紀念公園時,遠遠地看著那區區幾百字的碑文我不禁狐疑起來:就這麼短?莫非他們的道歉不過是口是心非的應付差事?
然而,在那篇600多字的碑文中,除了對事件經過的大致介紹之外,我看到了下面的內容:
「……10日,全臺戒嚴。警備總司令部參謀長柯遠芬、基隆要塞司令史宏熹、高雄要塞司令彭孟緝及憲兵團長張慕陶等人,在鎮壓清鄉時,株連無辜,數月之間,死傷、失蹤者數以萬計,其中以基隆、臺北、嘉義、高雄最為慘重,事稱二二八事件。」
當時我真的覺得如雷灌頂,因為T灣人居然是把加害者的名字寫在了這裡!看著這短短的碑文,我真的為T灣人的智慧喝彩,因為他們發現了一個好辦法,能夠讓感興趣的人實實在在地看到什麼叫「歷史的恥辱柱」!
當然,在這動蕩的2019年夏秋交替的季節,我再次想起當年人在T灣二二八公園的震撼,當然是有原因的。
二戰之前,全球範圍內主要的動作,是宗主國的擴張。毫無疑問,面對打下來的殖民地,大家需要認真考慮如何去管理。所以英國女王訓誡印度總督的一段話——「你要像愛護大英帝國子民那樣愛護當地的印度人」——就永遠留在了加爾各答維多利亞紀念館的漢白玉牆上。
二戰之後的情況則恰恰相反。隨著軸心國的戰敗、以及英國主動放棄管理權,很多殖民地重新被以前的同胞接管了。
在我看來,這就好像出嫁很長時間的女兒又回來和兄弟姐妹一起生活。這裡面,當然存在一個彼此應該如何適應、如何互動的問題。
這個意義上說,T灣的二二八事件,其實是全球華人大規模重新接管殖民地的首次嘗試。經驗何其寶貴、也何其慘烈!
如果讓我來總結,可能我會建議這兩個方法:千萬別試圖改變別人的生活方式;問問人家「我怎麼才能給大家提供更好的服務?」,因為Z府本來就是一個服務所有納稅人的機構。
鄭經衛
2019年1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