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浙江寧波一位九旬老人
來到象山縣人民法院反映
女兒為了拆遷款把自己給告了
「我被女兒告了,說拆遷款她也有份!」
老人情緒十分激動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老太太與丈夫在25年前建造了一棟二層樓房,房產登記在丈夫名下。10年前丈夫去世,一兒一女早已成家,老人現居住在養老院。
因棚戶區改造,老人及兒女和房屋徵收辦公室籤訂了房屋徵收補償協議,房屋徵收辦公室將180萬元補償款匯入了老人的帳戶。
拆遷款到帳後,老人的女兒認為樓房是父親留下的遺產,要求繼承三分之一的補償款,也就是60萬。這遭到了老人和兄長的反對。
老人認為樓房是自己和丈夫一起建造的,現在丈夫去世了,自己還健在,樓房應由自己來處分。
老人說:「按照象山的習俗『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拆遷補償款應歸兒子所有,女兒沒有資格繼承。」
女兒自然不肯同意,要和母親、兄長對簿公堂,維護自己的權益。
「在象山老一輩中,的確有相當一部分老人有這樣的觀念。認為嫁出去的女兒是不能繼承娘家的財產的。尤其是房子這樣的大件,肯定要留給兒子的。」象山縣家事審判庭的法官說,在平時的工作中,也時常會碰到類似的案例。
法官說,繼承分為法定繼承和遺囑繼承這兩類。由於老人的丈夫生前並沒有訂立遺囑,這就不屬於遺囑繼承了,屬於法定繼承。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規定,繼承權男女平等。
遺產的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繼承開始後,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的,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在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情況下,才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
除了配偶、子女、父母以外,還存在幾種特殊的第一順位繼承人:
喪偶兒媳對公、婆,喪偶女婿對嶽父、嶽母,盡了主要贍養義務的,作為第一順序繼承人;
被繼承人的子女先於被繼承人死亡的,由被繼承人的子女的晚輩直系血親代位繼承,在法律上稱為代位繼承。
比如,老王的兒子去世後,老王的兒媳沒有改嫁,而是帶著孩子和老王夫婦繼續共同生活,並且贍養兩位老人。那麼,老王去世後,兒媳可以作為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老王的部分財產。
比如,老王的兒子先於老王去世,那麼老王這位兒子的子女可以代為繼承。
法官說:老人丈夫的第一順位繼承人分別是老人、女兒和兒子。需要提醒的是,這三個人在繼承方面,沒有先後順序之分,並沒有差別。
經調解,
女兒、兒子各繼承20萬,
法定繼承的份額如何確定?
繼承從被繼承人死亡時開始。繼承開始後,繼承人放棄繼承的,應當在遺產分割處理前,作出放棄繼承的表示。
如果沒有做出表示的,視為接受繼承。本案中,老人丈夫死後,女兒沒有做出任何放棄繼承遺產的表示,視為接受遺產。
現在,這處房產現在是處於這位老人和子女共同繼承的狀態,只是說三個繼承人沒有對房屋進行分割。因此,這並不受繼承人知道或應當知道自身權利被侵犯之日起兩年的訴訟時效限制。
而且,本案從繼承開始到女兒主張權利的時限並沒有超過20年,因此女兒的訴訴並沒有超過時效。所以,老人的女兒是可以提起訴訟的。
來源丨寧波晚報、都市快報、新聞夜航
編輯丨劉樹源
值班主任丨張萌
都什麼年代了!
女兒也有資格繼承拆遷款!
同意請點Z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