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板橋鎮板橋村村民孫智興燒完午飯,拎著一桶廚餘垃圾往村可堆肥垃圾回收站換積分,「一桶能換一包紙巾,四次可堆肥垃圾就有一塊透明肥皂了。」孫智興說,換到獎品時很開心,但更重要的是,村民通過這種方式養成了垃圾分類的好習慣。
據了解,板橋村村民每回收一次可堆肥就可獲得一張面值30分的積分卡,憑積分卡兌換相應物品。參與率在90%以上的,另行獎勵積分500分,每月最後一個雙休日為積分兌換日。
板橋村在確保硬體設施到位的基礎上,積極探索管理模式。今年村裡率先試行垃圾分類積分兌換制度,試行制度給垃圾分類工作添了彩,提高了村民的環保意識,整潔乾淨的村莊環境成了村子的一大亮點。
下個月,回收站的臨時工作人員徐蘭就要「下崗」了,「智能垃圾分類積分採集系統裝好後,我就不需要現場給村民發放積分卡了。」據現場安裝的技術人員介紹,裝在垃圾桶上的智能感應卡裡記錄著村民的基本信息,村民只要拎著垃圾桶走進回收站,信息庫就能把相應的積分加到村民的帳戶上。
八月初,智能感應系統將刷新這個垃圾回收站的功能。板橋村近一半的村民已經自願領走了裝有智能感應器的系統配套的藍色垃圾桶。村民將垃圾分類後,裝進藍色垃圾桶內,再倒入相應的垃圾桶內,電腦系統自動生成積分數據。
今後,在板橋鎮智能的垃圾分類體系的覆蓋面將進一步擴大,除了板橋村,接下來靈溪村也要進行全面推廣。通過智能積分機器和自動回收機的推廣,逐步替代人工回收。以後幾秒鐘就能完成垃圾分類積分兌禮的工作了。
文字/王苑陽 編輯/王雨聰 楊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