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子在外,最想念的就是家鄉的水餃,過年天天吃,總算解饞了

2021-02-26 木頭夢話

我們老家的餃子和我平時包的不太一樣,我們叫「水餃」,不是平時看到的薄皮大餡,而是皮稍微厚一點,餡並不太多,餃子個頭也不大,一口一個剛剛好。過年的時候家裡基本都會做豬肉大蔥、豬肉白菜、豬肉粉條等餡料。像我們這些在外地工作生活的遊子,在外地的時候最想念的就是家鄉味的餃子,這趁著過年回家天天吃,總算解饞了!

農村裡過年,過去沒有冰箱,但好在天氣冷,屋裡屋外一個溫度,甚至屋裡更冷些。很多家都會在年三十準備好三四種肉的餃子餡,分別放在小盆裡調好味道,一般都會鹹一點,這樣一直到初五,餃子餡都不會變質,揉點面就可以動手包餃子了,特別方便。

小時候我不會揉面擀皮,都是我媽揉面、擀皮,我負責包,老家的餃子也好包,把口收好不露餡就行,包的次數多了,我的速度越來越快,跟老媽搭檔包餃子,一會兒功夫就把全家五口人的餃子都包出來了,然後下鍋一煮就能上桌。跟媽媽邊包著餃子還邊聊著天,那種感覺好極了。

現如今我長大了,工作、結婚,一直生活在外地,但每年過年回來,還是會跟著媽媽一起包餃子,聊聊家常,說說母女倆的貼心話。來看看我媽媽家過年的餃子吧!

【家鄉的水餃】

今年媽媽準備了兩種餡,素的是韭菜雞蛋粉條餡,葷的是豬肉白菜餡,照顧了家裡人不同的飲食喜好。韭菜餡容易出水,放點粉條進去可以幫助吸水,口感更好一些。

豬肉白菜餡肉多菜少,以前家裡條件不好,都是肥肉多瘦肉少,現在物質豐富,肉都吃膩了,更是不愛吃肥肉了,所以即使包肉餃子,也大多用的是瘦肉了,其實有點兒肥肉餃子吃起來更香哦。

用清水、麵粉以1:2的比例混合在一起,揉成一個光滑的麵團,再放到小盆裡,扣個蓋子,靜置十來分鐘後取出來分小劑子,麵團更光滑柔軟,做出來的餃子皮也比較筋道。我媽擀皮速度特別快,一手拿擀麵杖,一手扶著面,轉兩圈就擀了一小堆餃子皮出來。擀出來的餃子皮中間厚一點四周薄一點,和機器壓出來的餃子皮是不一樣的。

取一個擀好的餃子皮,放上適量的餃子餃,這拍的是我媽媽的手,因為揉面,手上還粘了很多的麵粉呢。

餃子皮對摺,從一邊開始捏起來。

一圈捏下來,餃子形狀就出來了,中間的餡圓鼓鼓的,正好可以讓餃子「坐」起來!

家裡有兩個大大的帘子,每次包餃子都擺在上面擺滿一簾正好可以煮上一鍋,整整齊齊的特別好看。

大鍋裡燒開水,把包好的餃子依次放進水裡煮,我們家煮餃子的習慣是肉餃子打三遍涼水,素餃子打一遍涼水,就是水開了倒一碗涼水進去繼續煮開,叫打一遍水。

等最後一碗水放進去,鍋裡的水再次沸騰時,所有的餃子都白白胖胖的漂浮在水面上,就可以撈出來裝盤了,每次看到這樣的場景我就心情美極了,因為可以開吃了!

雖然這些年在外地工作生活,自己的飲食習慣多少都有些改變了,我包的餃子也喜歡是薄皮大餡的那種,但是家裡這種餡子還是讓我懷念,每次過年家裡煮餃子,我都能吃上兩碗,一口一個吃的香極了!遊子在他鄉,過年回家最戀的就是這一口家鄉味的餃子了!春節假期所剩不多,希望父母親人身體健康,每年回來都能和媽媽一起包餃子,一起吃餃子!

註: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後臺留言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


相關焦點

  • 嘗遍人間美食,最想念的還是家鄉的年味!(二)
    湖北英山地處大別山,山區空氣品質好,農民靠種植茶葉為生,菜基本都是自給自足,這裡的人們做飯還是燒柴,所以做出來的飯菜格外香甜可口,節假日親朋好友歡聚一堂,而且最特別的是,菜要上雙份,寓意好事成雙成對。—— 時代新材 陳嫦紅很多人都說現在的年味越來越淡了,其實年味都是老百姓自己醞釀出來的。
  • 「天南海北菜」 家鄉的味道就是過年的味道 | 此心安處是我蘇
    1998年出生的山東小夥葛陳宇就是「就地過年」人員之一。小葛是項目部最年輕的工作人員,負責安全管控,今年不能回家過年。表面上滿不在乎,但一說起媽媽包的三鮮餡兒餃子,小葛就開始兩眼放光。「韭菜三鮮水餃,裡面有韭菜、雞蛋、肉、蝦仁還有木耳,說是三鮮,其實挺『多鮮』的,我媽調的水餃餡兒特別香。」
  • 濟南一水餃店放話:異鄉人,過年來吃餃子!免費!
    濟南一家水餃店老闆,放出了話:今年過年,可以來他家店裡吃餃子,大年三十或大年初一,店裡可以為留濟的異鄉人,免費提供一份水餃!特別能體會一個人在外打拼的辛酸,所以,周光樂突然就萌生了這個想法,周光樂說,只要大年三十或大年初一,在濟南的異鄉人來到店裡,就可以免費領取一份水餃,水餃有兩種餡,韭菜豬肉和白菜豬肉,
  • 到不了的地方叫遠方,最思念的地方叫家鄉
    每一個離開家鄉的人,都會有一個背包,裡面裝滿了最重要的東西。 難以割捨的情感藏在背包的最底層,跟TA的回憶填滿了空間,對家鄉的思念讓背包的拉鏈無法拉上. 離家千萬裡,老街是最難割捨的思念。對於家鄉而言,不常回來的遊子,就像來往匆匆的過客。 從回家吃飯到回家過節再到回家過年,時光的光影之中,我們和家的距離越來越遠。 從天天回家到每月一次再到如今的每年幾天,在家的時間雖短,卻總能治癒一整年的不開心。
  • 【薦讀】陳培元:有家鄉的味道才是過年
    有家鄉的味道才是過年 ——鄂前旗 陳培元回家過年!一定要回家過年!家有年的味道,家有親人問候,有父親的關注,有母親的守候……逃離了喧囂的鬧市,我向家鄉奔去。我的家鄉在鄂託克前旗,那裡地廣天藍,水草豐美,沒有過重的生活壓力,也沒有讓人喘不過氣的生活節奏,只有濃濃的恬靜與淳美,有讓人永遠不會忘記的年味!
  • 深報社消息:有人想吃韭菜花雞蛋蝦仁水餃
    我的北方籍同學包水餃,從來都是手揉麵團手擀皮,從不在外面買現成的水餃皮。然而,現成水餃皮卻是饞蟲的福音,想吃什麼餡兒的水餃,只需準備餡料,再買些水餃皮回來,很快就能解饞。這天,大雨如潑,天氣溼熱,可是饞蟲作祟,想吃水餃,不要超市賣的速凍水餃,也不要叫外賣,非得自己現做現包的才行。什麼餡兒的呢?韭菜雞蛋蝦仁餡兒的!
  • 倡導就地過年,家鄉的味道我們負責送到!
    不到一個月,就要過年了。乾燥、寒冷的空氣中,突然就有了一點過年的味道。原本,去年春節那些缺失了的相聚,今年一直覺得可以補回來,但眼下的情況似乎並沒有那麼樂觀,一些地區突然就嚴峻了起來,讓今年的返程計劃增加了許多不確定性,非必要不返鄉,多地倡導就地過年。疫情,真的一點也不能鬆懈。
  • 前線醫護感謝來自家鄉的溫暖,坦言想念...
    大河網訊(記者 何心悅)「出來20多天了,我們的醫護人員每餐吃大米盒飯,雖然其中不少人饞家鄉的麵食,但大家為了工作,精神狀態還是不錯的。」2月26日,大河網記者聯繫到了鄭州市緊急醫療救援中心主任、河南省支援湖北醫療急救轉運隊隊長喬伍營,作為豫東人,喬主任坦言,自己有個365天吃麵都不厭煩的「河南胃」。2月24日上午,載有內衣、襪子、餅乾、火腿腸等物品的鄭州慈善第一批捐助物資車抵達武漢。「物資到達之後,我們就儘快按照各個團隊的人數,小到一個饅頭、一雙襪子,都公平地發放到每個人手裡,大家好像孩子過年盼到了禮物一樣興奮。」
  • 過年不回南通?沒門兒!
    過年就是親朋好友的大聚會過年回南通才知道到處都是有錢人,同學會上稱老總買個瘋X不揣兜,拿在手裡不怕丟!快過年了,全家總動員大掃除帶起口罩、手套,打揚塵、掃地擦桌子屋頭裡裡外外,犄角旮旯都要收拾乾淨爸媽提前好幾天就開始準備各種菜為年夜飯做準備每回想到年夜飯就流口水
  • 【人文臨安】遊子回鄉,為家鄉變化點讚
    昨天是羊年除夕,讓我們把目光投向這些歸鄉人,家鄉情。一條馬路提升了城市「底氣」  30出頭的董良驅車經杭瑞高速到臨安入城口,一條寬闊的迎賓大道讓他眼前一亮。望著窗外,董良嘴角止不住地上揚。「咱臨安人的『臉面』終於能美美地迎客了!」
  • 下一站,回家——謹以此文,獻給所有在外闖蕩的遊子
    沒落的街道,……處處都有我青澀的足跡,和心酸的淚水……我的家鄉,
  • 伊拉克國家公司宮龍龍 與祖國同脈相承的過年記憶
    兒時的過年記憶,仿佛泛黃的舊相片,帶著一絲模糊的土牆房背景,只有那鮮紅的鞭炮紙和瀰漫在空氣中的硫磺,仿佛提醒我吃肉的日子到了。    那個九零年代初的農‍村,家家戶戶炊煙嫋嫋,人們沉浸在吃飽穿暖的幸福中。孩童時代,過年期間奔跑在塵土飛揚的土路上,嘴裡含著幾分錢的糖塊,羨慕著其他家庭孩子的新鞋,一起爬樹放鞭炮,等著天黑父母把我們一個個領回家。
  • 淮陽這五個人,請你不要回老家過年了,家鄉不歡迎你...
    一年又一年,眼看又要過年了。如今,很多淮陽人都外出工作了,年輕人都在外地上大學,但是淮陽永遠都是家,每到年底,他們就提著大包小包陸陸續續的回家了。在外生活了一年,回來的時候總是有這樣那樣的變化,其中這幾種人最讓家鄉的人反感。
  • 涇陽這五個人,請你不要回老家過年了,家鄉不歡迎你...
    一年又一年,眼看又要過年了。
  • 家鄉的味道是永遠剪不斷的思念
    在外工作不能回家的人雖然嘴上輕飄飄的一句帶過:今年過年不回家了。但堅硬只是他們的外表,內心和普通人一樣平實而柔軟,從他們離開家的那一刻開始,懷揣著的夢想就是榮歸故裡,為了夢想他們一刻也不敢鬆懈。回家的歸途或許路遠迢迢,或許咫尺所在,對於不能歸家團圓的遊子來說,從小吃的家鄉米,香糯柔軟最有家的香味。家鄉的味道總能讓潛藏的思念再次復燃,讓人一重逢就熱淚盈眶。
  • 雲夢這7個人,請不要回家過年!家鄉不歡迎你們!
    有人說每年不回老家瞧一瞧總覺得缺少點什麼有人說,過年,回老家沒什麼特別矯情的原因就是骨子裡認為故鄉在哪兒,家就在哪兒有人說回老家過個年喘口氣,來年整裝再發在外生活了一年回來的時候總是有這樣那樣的變化其中這幾種人最讓家鄉的人反感
  • 我的新年記憶(二)​與祖國同脈相承的過年記憶(安東石油技術服務有限公司)
    兒時的過年記憶,仿佛泛黃的舊相片,帶著一絲模糊的土牆房背景,只有那鮮紅的鞭炮紙和瀰漫在空氣中的硫磺,仿佛提醒我吃肉的日子到了。那個九零年代初的農村,家家戶戶炊煙嫋嫋,人們沉浸在吃飽穿暖的幸福中。孩童時代,過年期間奔跑在塵土飛揚的土路上,嘴裡含著幾分錢的糖塊,羨慕著其他家庭孩子的新鞋,一起爬樹放鞭炮,等著天黑父母把我們一個個領回家。
  • 威寧這五個人,請你不要回老家過年了,家鄉不歡迎你...
    一年又一年,眼看又要過年了在外生活了一年,回來的時候總是有這樣那樣的變化,其中這幾種人最讓家鄉的人反感。回到威寧,就是老家人,把那些不洋不土的習慣帶回來,村裡人真的看不慣,尤其是那些講著一口普通話的,生怕別人不知道他從外地回來的一樣。人說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水貨威寧話。在農村,我們回家和鄰居、長輩說話的時候,儘量用家鄉話給人一種親切感。
  • 過冬吃餃子!韭菜蝦仁水餃、韭菜豬肉粉條水餃鮮香味美,元旦必備
    每到過年過節,全國各地都會把餃子作為節日食品擺上餐桌,大人小孩歡聚一堂,吃的津津有味老少同樂,出門餃子回家面,顯然餃子已經變成了飲食文化的代言詞。餃子就酒,越吃越有!無論是雞鴨魚肉還是山珍海味,都不如餡料豐富、美味多汁熱氣騰騰的水餃好吃。元旦馬上就要來,家家戶戶樂開懷,老老少少包水餃,有說有笑吃的歡。頭條餃子大比拼,你家水餃是啥餡?韭菜,我的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