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樓:保健品與保健食品概念應嚴格區分

2021-02-22 食品工業科技

新華網北京10月30日電(沈美)10月30日,由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舉辦的2018(第二屆)中國保健食品行業會議在北京舉行。會上,中國保健協會原理事長中國衛生監督協會會長張鳳樓表示,保健品與保健食品概念應嚴格區分,概念對保健知識的普及和保健行業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保健品和保健食品的概念區別是什麼?張鳳樓解釋,保健品沒有一個統一的法律定義,而保健食品是有嚴格的法律定義,多年來前者在市場上的口碑不好,而後者漸漸為大眾所接受和認知,即具有對身體保健功能的食品。

  「中國的保健食品在我國起步比較晚,大概在20世紀80年代,當時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滋補品、營養品開始出現在廣大群眾面前, 當時出現在市場上,比較火的是人參、鹿茸、娃哈哈等等。」談及保健食品的發展,張鳳樓將其總結為:在整頓當中發展,在發展當中整頓的過程。

  「2015年新修改的《食品安全法》是史上最嚴的一部法律,將保健食品列入了特殊食品,實行嚴格管理。由原來的《食品安全法》51條,現在改成13條。涵蓋了生產前的許可管理,生產管理,市場監管,廣告管理,違反處罰,對違法者依法從重處罰的條款寫在裡邊。」張鳳樓說,目前,保健食品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來監管,並針對其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印發了詳實的整治方案,從基本知識,生產經營許可,標籤、標識、特殊食品、進口食品、虛假宣傳、虛假銷售,非法添加等方面,對相關的法律規定進行了梳理和規範,其中最大的亮點是明確了保健食品和保健品不是一回事,這對於今後保健食品的發展具有裡程碑的意義。

  「保健食品是朝陽產業。中國的保健食品業對於調整產業結構,拉動內需,擴大就業,增加稅收,增強體制,減少醫療費用的開支,增強國民經濟和秩序發展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張鳳樓認為當前對保健食品行業的整頓非常必要,保健食品作為支撐產業之一,應根據當前的發展形勢做出相應改變,讓更多的消費者明確它的定義,理性消費,積極看待。


戰略合作夥伴

   參會報名請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保健品出新政策,沒這幾個字,千萬不要買!
    從明年1月起保健食品標籤要醒目標註:保健食品不是藥物,不能代替藥物治療疾病為了指導保健食品警示用語標註,使消費者更容易區分保健食品與普通食品、藥品,引導消費者理性消費,2019年8月26日市場監管總局正式發布《保健食品標註警示用語指南》,自2020年1月1日起實施。
  • 食品與保健食品的定義、區別及功能聲稱
    (《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五十條) (2)什麼是保健食品? 保健食品,是指聲稱具有保健功能或者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物質為目的的食品。即適宜於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並且對人體不產生任何急性、亞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
  • 調節血糖:不能指望保健品
    高店長所在的藥店,幾乎每個星期都有老人拿著形形色色的保健食品、藥品前來諮詢功效。這天,患有2型糖尿病的張大爺,手裡拿著一盒號稱無糖、純中藥、可治療糖尿病的「保健食品」,進藥店就問高店長:「這個保健品我能吃嗎?」  高店長也是見怪不怪了,拿著這盒「保健食品」看了一下,對張大爺說:「大爺,您這盒不是保健食品呢,包裝上沒有印著『藍帽子』。您是我們藥店的常客了,不知道有糖尿病不能亂吃保健品的嗎?」
  • 香港消委會曝光:香港9款保健品服用指標超量……
    出問題了,為了讓大家早點知道,必須今天告訴大家這次出問題的不是護膚品,而是保健品!!!我們現代人生活忙碌,食無定時,不少人都會為了身體健康而補充維他命但保健品也出問題了,這就很扎心了保健品是保健食品的通俗說法。
  • 灤南竟可以生產北京牌子的保健食品
    (法制晚報)記者今日從北京市食藥監局了解到,經京冀兩地共同申請並國家食藥監總局批覆,將在「河北省唐山市灤南縣經濟開發區」設立建立「灤南·北京醫藥產業園」,集中承接北京市部分保健食品產業轉移。保留「北京身份」,指的是在北京已取得生產許可證、手續齊全、集中入駐的京籍保健食品生產企業,在園區設立分公司;原企業名稱、註冊地址不變,在《食品生產許可證》上按車間標註相應生產地址和生產範圍;相應產品生產批准文號不做轉移,入駐的北京企業仍然由北京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實施許可和認證,並負責日常監管。
  • 上萬元買護眼保健品 回家發現是食品
    經不住營銷人員的宣傳,蒼溪消費者蔡先生花費14000元購買了護眼保健品瞳元素,不料在食用過程中,蔡先生發現該產品實為保健食品,並無營銷員宣傳的藥用價值
  • 部分藥店銷售假冒保健品 正規藥品有"藍帽子"
    調查多種保健品沒批准文號中午11時許,記者來到南大街新道路醫藥城。在業內人士的引導下,發現了售價5元,名為「金銀花胖大海九合一含片」和另一種售價8元的「慢嚴舒檸好爽糖」的保健食品在包裝盒上均沒有「藍帽子」標誌和「國藥準字」的批准文號。
  • 保健食品,吃還是不吃?
    保健食品就像那根拐杖,可起到輔助平衡的作用。那到底哪些人群需要保健食品呢?需要調節機體功能的人群,可對照保健食品功能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比如,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可以選擇增強免疫力的保健食品;輕度胃黏膜損傷者,可以選擇輔助保護胃黏膜的保健食品。
  • 【提醒】保健品能治病?不是摻藥了就是忽悠你
    從網上購買的保健食品治病效果真的很明顯,誰知那只是加了西藥的假冒產品。節日臨近,保健食品又開始熱銷,而它同時也成了投訴熱點。
  • 這3批次的保健食品抽檢不合格!涉及輔助降血糖和增強免疫力類!
    9月30日,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最新保健食品抽檢通告,不合格產品涉及輔助降血糖和增強免疫力類。官網截圖為進一步加強保健食品監管力度,規範保健食品市場秩序,確保人民群眾保健食品使用安全,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組織開展對全省生產經營的保健食品進行專項監督抽檢
  • 【深度】消費需求擴大 孕婦保健品市場規模仍有增長潛力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對健康認知的深入,我國居民對保健品消費需求不斷擴大,而孕婦保健品作為保健品中的一個細分領域,在近十年期間其市場規模得到了進一步擴大。孕婦保健品是以孕產婦為主要對象,目的是為孕產婦提供膳食營養。
  • 買保健食品要看「藍帽子」
    □本報記者 鄭慧玲   過節串門,大家喜歡拎點保健食品。
  • 「海淘」來的保健品內竟含有違禁藥物!吃了容易中毒,已被多個國家拉入黑名單!
    記者了解到,兩款產品標識的原產國均為日本,該類產品在日本被稱為「特定保健用食品」,要求也很嚴格:原料是食品配料,不能使用藥品,且需對保健食品的功效成分進行認可。因此,根據原產國要求,該類保健品被檢出「西布曲明」和「N-單去甲基西布曲明」亦屬於違規。檢測畢竟有限,難以涉及到所有的產品。那麼,消費者們在購買各類保健品的時候,如何有效地「辨真偽」呢?
  • 權健事件持續發酵,保健食品宣稱的這些功效不合法!
    同時,事件的背後也讓不少消費者對保健食品產生疑惑,商家聲稱的產品功效真的靠譜嗎?保健食品到底有什麼功能?該如何正確選購保健食品?今天,消委君一次過給大家解釋清楚!《保健食品註冊與備案管理辦法》嚴格定義:保健食品是指聲稱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為目的的食品,即適宜於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並且對人體不產生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根據《食品安全法》規定,保健食品必須經過註冊或備案。
  • 荷蘭食品安全局警告多數保健食品危害健康,有害無益...
    荷蘭食品與貨品安全管理機構(NVWA)在檢測研究後發現,市面上出售的很多營養補充品(保健食品)裡都含有能帶來副作用的成分
  • 食品當保健品賣
    1月6日晚我們節目曝光了,在茂名化州市有隱藏在居民樓之中的保健品銷售點,推銷員真是把牛皮吹上天。(點擊回顧)記者經過調查發現茂名當地還有不少同類型的銷售點記者暗訪發現,這家門店非常警惕,每次推銷時玻璃大門一直緊閉,在門外還有專人放風。
  • 劉潤:保健品業,一個「心理帳戶」的遊牧民族
    什麼是保健品?我們常說的保健品,指的是保健食品。比如,傳統的:人參,阿膠,燕窩,靈芝,蟲草,等等。比如現代的:魚油,鈣片,褪黑素,蛋白粉,維生素片,等等。傳統保健品的形態,是食材的樣子,一根,一窩,一顆,強調凝聚天地精華。現代保健品的形態,是藥劑的樣子,膠囊,片劑,粉末。強調經過科學檢驗。
  • 我市打出「組合拳」 清理整治保健食品行業亂象
    連日來,我市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打出「組合拳」,推動保健食品行業專項清理整治行動深入開展。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結合前期清理整治工作實際,進一步充實了清理整治行動方案,明確了清理整治工作的重點和各責任單位職責。堅持「標本兼治、著力治本」原則,嚴厲查處未取得產品註冊證書或備案憑證、未經許可生產經營保健食品的行為,嚴厲查處在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質(藥物),以及生產假冒偽劣保健食品等違法行為,嚴厲查處未經審查發布保健食品廣告以及發布虛假保健食品廣告的違法行為,嚴厲查處通過傳銷、違規直銷和利用網絡、廣播電視、會議營銷、健康諮詢、電話營銷等方式欺詐銷售保健食品的行為,嚴厲查處在許可經營場所以外進行現場銷售保健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