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病之前的黃玉華
歡迎關注「故人」微信公眾號:caogenguren
1
元宵節那天,一場雪,幾乎席捲了整個五峯縣境內。
黃玉華躺在病床上,在電話那端,逐字逐句向「故人」(微信號:caogenguren)敘述目前的困境。
半年前,在農田裡幹活,一次偶然暈倒,讓她與尿毒症「如影相隨」。
她說,開始,以為是中暑。
對暈倒成因的小覷,拖延了足足一個月,身體逐漸浮腫,實在撐不住了,被送到醫院,才診斷出是腎功能衰竭,也就是常說的尿毒症。
百度百科說,尿毒症並非一個獨立的病種,而是腎功能衰竭進入終末階段時,出現的一系列臨床表現所組成的症候群。
也就是說,腎臟這個器官不僅壞了,還因此影響到身體其他方面。
在苦寒的五峰山區,這是一種可怕的疾病,一種天要塌下來的大病。
黃玉華所在的村子,正是武陵山區扶貧連片開發區的核心區域。
山大,人稀,地貧,和中國所有季節性遷徙的人群一樣,他倆也隨著人潮湧動的方向走南闖北。
為謀生計,她們做過服裝,進過工廠,省吃儉用,一年下來還能積攢2萬多元,這對於山區的一家來說,已是非常不錯的「收穫」。
夫妻倆一步一步向前,眼見邁向小康生活,突然而來的重病,如晴天霹靂,讓他們逐漸向好的生活,戛然而止。
「當時覺得這根本不可能發生到我身上」。
後來,只能接受。
不到半年,透析、吃藥的費用,掏空了一家三代人的家底。
每周,黃玉華要經受2次血液透析。
2
每周,36歲的黃玉華,必須經受兩次血液透析,每次耗費4個多小時。
在這漫長的等待中,她全身的血液被引流到體外,通過透析器,將血液中的代謝廢物清除,以維持電解質和酸鹼平衡,清除多餘水分後,經過淨化的血液再回流到體內。
這絕非簡單的「來回」,若不清除這些血液中的廢物,累積後,將會給身體帶來毀滅性的打擊。
和世界上80%尿毒症患者一樣,在等待換腎的煎熬裡,只能採取這樣保守且低廉的治療方式。
她說,每次透析需要花費1000多元,每月8000元以上。
然而,這並非一勞永逸。
「只有接受腎臟移植,才能延長生命」。
醫生說,兩年內是最佳換腎期。
在這兩年內,黃玉華不僅要籌集換腎手術費及後續治療費用約50萬元,更重要的是,還必須有匹配的腎源。
在她身後,上有花甲之年的老父老母,膝下的女兒剛滿4歲。
「這是一場和時間的賽跑,我們怎麼敢放慢腳步」。
接受了現實,她顯得異常平靜,「一定要好好活,只有活著,才能更好的選擇更好的活」。
前幾天,一位接受腎臟移植手術的病友告訴她,可以嘗試下通過網際網路眾籌醫藥費。
對於眾籌平臺,她始終心懷忐忑,上傳了資料。
幾天後,來自全國各地的朋友十塊、二十塊甚至兩百塊的匯集到平臺,這些陌生人的心意,如涓涓細流,籌集到平臺帳戶裡。
雖然距離換腎費用還很遠,是否能籌集到也尚難預測。
她說,就是砸鍋賣鐵,也一定會堅持下去。
山中的家
百度百科:腎移植是尿毒症病人最合理、最有效的治療方法,但由於供體缺乏,腎移植無法發揮其應有的治療作用。目前全國每年接受腎移植者僅5000例,大約每150個等待的病人,只有一人可能得到腎移植的機會。(黃玉華微信號:499511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