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懷寧微生活"免費訂閱,右上角「分享朋友圈」
·爆料、投稿、求助、商務合作>>添加微信號:ahdxljh·
正月初七,在「全國麵點師之鄉」的江鎮鎮老街,一路可見散布著許多家庭式蒸籠生產小作坊,只見數以萬計的做工精美、大小各異的竹蒸籠整齊晾曬在沿街的道旁,不少村民在精心挑選。
在村民詹劉慧辦的蒸籠廠,40多名工人們正安靜、嫻熟地將根據大小歸類好的竹材進行加工。經過選材、大小分段、去青、片竹、開料、加工邊底、成品、高溫消毒等程序後,一個個精巧的蒸籠便從他們靈巧的手中誕生了。而廠裡的平地上壘起一座座小山似的蒸籠,現在沒有剩下多少套了。「都是年前村民定下的,過完年後都帶走了。還有好多預定的,等過幾天做好後通過物流發出去。我一年生產1萬多套,基本都銷售一空。」詹劉慧說。
春節一過,熱鬧的鄉村就寂靜下來。「3.8萬人的江鎮鎮,從正月初四開始,陸陸續續再次奔赴全國各地,到元宵節附近,全鎮只剩下1萬多人了,其中就有近千人從事蒸籠行業。」江鎮鎮黨委書記董紅軍說。
打開淘寶網,「江鎮蒸籠籠墊之鄉」的主頁立馬跳出來,產品上百種。「全鎮做蒸籠業務的廠家有40多家,年銷售蒸籠幾萬件,還解決了幾百人就業。」董紅軍說。
近年來,江鎮鎮2萬多農民靠著勤勞的雙手,智慧的頭腦,紮根全國各大中小城市,用一個個不起眼的饅頭包子,每年「蒸」來8到10億元的收入,群眾的日子越過越紅火。同時,小饅頭也帶動了蒸籠業的發展。「江鎮蒸籠」正顯示出巨大的發展活力,產業規模從當初的幾家生產加工企業,增長到現在的40多家,年產蒸籠25萬多套,創產值近億元,從業人員800多人。
(懷寧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