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數量下降及功能低下是體外循環心內直視手術後非外科出血的主要原因,自體富血小板血漿分離技術在心外科手術中的應用是保障手術成功率的重要環節之一。
自體富血小板血漿分離技術1968年開始應用,1977年Harke等對17例心臟手術患者應用術中自體血小板回輸,發現術後血小板數增高,術後出血減少50%,證實用該技術後血小板數量下降少,凝血因子VIII和XII增高。1988年,Haemonetics生產出自動採集機稱為Plasma Saver®(血漿回收機)。
北京安貞醫院心臟大血管中心2013年6月至2015年2月使用富血小板血漿分離回輸技術的全胸腹主動脈替換術27例(分離組),選取同期未行富血小板血漿分離的13例全胸腹主動脈替換術作為對照組。比較兩組術中、術後的紅細胞、血漿、血小板使用量,術中、術後縱膈引流量,ICU滯留時間,機械通氣時間,以及圍術期併發症發生率。結果:兩組間圍術期死亡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與對照組相比較,分離組在術中紅細胞使用量、術中血漿使用量及術後出血量上顯著少於對照組。
富血小板血漿分離技術可以保護血小板免遭體外循環過程中各種有害因素的刺激與破壞,最大限度地保護血小板功能,富血小板血漿(PRP)中尚含有大量凝血因子,魚精蛋白中和肝素後PRP輸回患者,保存的血小板及多種凝血因子迅速參與凝血過程。分離保存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越多,回輸後對血小板計數的提升越明顯,凝血機制恢復越快。
所以,對於高風險的病人,如果可以採集到足夠量的血小板,將術中血小板血漿分離技術作為多樣化血液保護策略的輔助方案,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