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注意到俗語中有很多自相矛盾的表達,比如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但是卻還有一句俗語說「百無一用是書生」。其實,這是從不同角度來說的,在古代人們要想出人頭地,只能依靠讀書來改變命運,所以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然而,如果一個書生不讀書了,在社會上沒有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長,很可能出現百無一用是書生的現象。其實類似的俗語還有很多:「男子漢大丈夫,寧折不屈」和「男子漢大丈夫,能屈能伸」;「宰相肚裡能撐船」和「有仇不報非君子」;「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和」落了毛的鳳凰不如雞「。這些俗語似乎充滿矛盾,卻又富含哲理。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最後「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和」落了毛的鳳凰不如雞「的矛盾之處。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的意思是因為駱駝本來就比馬高大強壯,即使這個駱駝最後餓死了,骨架子也是要比馬大的。在《紅樓夢》中,劉姥姥因為生活拮据,不得已去隔了很遠的親戚賈家討人情,王熙鳳和劉姥姥說賈家現在的日子也過得不如以前了,於是讓下人給了她二十兩銀子,劉姥姥在得了鳳姐銀子後,用了一句俗語「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來誇讚賈府以示感謝。劉姥姥對賈府的情況很清楚,知道他們賈府家大業大,底子厚,就算現在不如以前,也是不缺金銀錢財的。所以才會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憑他怎樣,你老拔根寒毛比我們的腰還壯。」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主要是在經濟方面進行對比,一個富豪就算生意失敗了、破產了,也是比一個乞丐有錢的。就像現代社會的很多富商公司宣告了破產,但是家裡的錢財也是不缺的。這句俗語也可以引申為在某一方面具有特長的人,就算是自己的技術落後了,但是相比較剛剛接觸這一行的新人來說也是強的。
落了毛的鳳凰不如雞落了毛的鳳凰不如雞,意思就是別看一個人現在如何的風光,但沒了靠山或是風光不再了,就連普通人都不如。鳳凰是百鳥之王,非梧桐不棲息,非醴泉不飲,還有五彩繽紛的美麗羽毛,所以鳳凰對於自己的身份地位和美麗驕傲,自然就看不起土裡土氣的雞。可是有一天,一隻鳳凰在穿過一片樹林時,被樹枝掛住,它掙扎著,全身的羽毛紛紛落下,這隻鳳凰最後變得像一隻被拔了毛的雞,沒了漂亮的羽毛也就沒了威信和地位。
身邊之前對它誇讚的動物們都離開了,鳳凰想再次展現一下自己的威風,便想用羞辱雞的容貌來提升自己,可是當它來到雞窩前,就被雞團團圍住,還對它拳打腳踢,後來這件事就被大家廣泛流傳。人們就用「落了毛的鳳凰不如雞」這句俗語來比喻一個身份高貴、地位顯赫的人,如果有一天落魄了,那他的身份和地位會遠遠低於普通人。
其實我們看這個例子可以發現鳳凰被嫌棄的原因並不是因為它沒有了五彩斑斕的羽毛,變得不再美麗,而是因為它之前要過於高傲,看不起其他動物,所以最後才會被經常受它羞辱的雞教訓。這也是在給現代社會上面那些為富不仁的人們一個警示,不要因為一時的得意就看不起其他人,風水輪流轉,等到有一天自己落魄了,下場可能還不如那些普通人。總之,從經濟方面來看,瘦死的駱駝確實要比馬大,但是從地位來看,確實是落了毛的鳳凰不如雞。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主要是指一個人本事或者勢力的衰落,而落毛鳳凰不如雞則是形勢和地位的衰落。小編覺得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還有更深層的含義就是一個人的眼界和格局並不會隨環境而變化;但是別人看他的眼光卻會不一樣,所以會有落了毛的鳳凰不如雞。
俗語的自相矛盾,其實也從一個方面反映了事物的多面性和真理的相對性,大家還有什麼覺得前後矛盾的俗語可以寫在評論裡面,我們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