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 | 「養馬不養驢,搬磚不和泥」,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2021-02-15 一起百鄉通

    在80年代的農村,幾乎每個村子都有人養驢或者騾子,但是很少有人養馬,其主要原因還是因為馬比較嬌貴,因此在農村還是很少有人飼養。有句俗語叫:「養馬不養驢,搬磚不和泥」,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

養馬不養驢

其實這句話的意思並不是說養馬的時候不能養驢,而是馬和驢不能同槽飼養。其實大家都知道,馬和驢還有騾子幾乎都差不多,彼此之間還有血緣關係,騾子就是馬和驢雜交出來的,照這樣看,這三樣動物也算是「一家」,為何不能同槽飼養呢?

俗話說「驢馬同槽,驢肥馬瘦」,意思是如果驢和馬同槽飼養,馬就會越來越瘦。自古以來,馬都是非常貴重的動物,人們甚至把馬與龍相提並論,比如白龍馬,龍馬精神等,而且馬匹在以前還是身份的象徵,特別是以前的戰馬,甚至比普通士兵的性命還要珍貴。

在以前,普通老百姓家裡是不允許養馬的,而且擁有馬匹的都是一些達官貴人,因此馬匹從小都是吃著精細飼料長大的,而且以前的馬匹主要的作用就是交通工具,很少有人捨得用馬去犁地,因此馬匹相比驢就嬌貴多了。

而驢就不同了,由於驢跑的沒有馬快,因此它也上不了戰場,只能走進普通老百姓家裡,除了充當運輸工具之外,還要拉犁耕地,就像牛一樣出苦力。因此驢的耐力就更強一些,並且普通老百姓都可以飼養,吃的飼料自然就沒有馬好,不過長此以往也就習慣了。

如果馬和驢同槽飼養的話,馬受不了驢身上的味道,而且驢吃過的草料粘上了驢的口水,馬也難以下咽,相反驢就不同了,驢不僅不會嫌棄馬身上的味道,而且馬吃剩的草料驢也會吃得很香。這就好比窮人家的孩子和富人的孩子在一起,窮人家的孩子從小在土堆裡長大,自然不會嫌棄富人家的孩子,而富人家的孩子從小養尊處優,肯定會嫌棄窮人家的孩子髒。

如果驢馬同槽的話,時間長了,驢就會越來越肥,而馬就會越來越瘦,因此才有了「驢馬不能同槽」的說法。

搬磚不和泥

以前農村蓋房子用的最多的輔料就是泥巴,牆上要用泥巴,房頂上也要用泥巴粘瓦,就連表皮也要用泥巴抹一遍,但是以前根本沒有攪拌機,和泥主要靠人工。見過農村蓋房子和泥的都知道,泥巴裡還要放一些麥秸或者切碎的稻草,主要是來增加泥巴的粘力和拉力,要把這些麥秸和泥巴攪拌均勻是很不容易的。

因此和泥是很費勁的事情,農村人總結出體力勞動中的「四大累」就是:和大泥、甩大坯、生孩子、打溜須。而和大泥排在第一,由此可見和泥有多累。當然搬磚也是很重的體力勞動,只不過與和泥相比,要輕鬆多了。

所以農民工外出打工的時候,寧可選擇搬磚也不和泥,因為在工地搬磚與和泥都是小工幹的活,每天的工資都是一樣的,那和泥就肯定不如搬磚輕鬆了,因此才有了「搬磚不和泥」的說法。  ‍

相關焦點

  • 俗語:與人不和勸人養鵝,與人不睦勸人架屋,是何意?漲知識了
    後來仔細一想,其實不然,這是一句罕見的反向諺語,你要仔細去品味它背後的意思,其實是教人從善,不要做壞事。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更多圖片 我們來仔細地說一說,先說這個大鵝,鵝為六畜之一。小時候回農村老家過年,都見過院子裡的大鵝,身材高大,直著脖子,一見生人來,就追著你不放。所以「與人不和,勸人養鵝」的表面意思說,如果你跟你的鄰居不和的話,就勸他養鵝吧。
  • 民間俗語:「驢馬共槽,瘦馬不瘦驢」,究竟啥意思?
    蘇軾寒冬登城,拍遍欄杆揮手寫下:「人生到處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可見,驢、馬很多時候成了遊子的寄託。不過,更多時候,驢、馬卻是平民百姓的生產工具,既然是工具,就要知道該怎麼操作,該怎麼餵養。俗語說:「驢馬共槽,瘦馬不瘦驢」,是這樣嗎?都是四個蹄子一個頭,外形相似,為什麼二者卻不能和諧共存呢?關乎習性,更關乎「道理」。
  • 農村俗語:「吃飯大汗,一生白幹」,是什麼意思嗎?有啥根據嗎?
    今天小編要和大家介紹一句關於養身的俗語,叫做「吃飯大汗,一生白幹」,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 俗語: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啥意思?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俗語,這些俗語讀起來朗朗上口,而且意思大多也都比較通俗易懂。
  • 俗語:「不嫖莫轉,不賭莫看」說的是什麼意思?
    在氣氛熱烈的談話過程中,會把幾句俗語夾雜其中,時常用它來襯託談話內容有份量,說得有道理。比如下面這句俗語:「不嫖莫轉,不賭莫看」,老哥們經常作為「口頭禪」來說,因為這些家風家訓都是為了防微杜漸。01不嫖莫轉「不嫖莫轉」這句俗語的意思是說,既然你不是嫖娼之人,就不要到煙花柳巷去轉悠。既然你總到裡去溜達,肯定就有那個心思。
  • 農村俗語:「夜貓不進無病之家,燕子不進苦門之家」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夜貓不進無病之家,燕子不進苦門之家」是什麼意思呢?說的有道理嗎?
  • 俗語:「寧嫁老頭,不嫁小猴」,啥意思?
    俗語「寧嫁老頭,不嫁小猴」,這句俗語的意思就是:寧可嫁給比自己年齡大的人,也不嫁年齡小的人。
  • 農村俗語:「鬼哭不害怕,狗嚎嚇死人」,什麼意思?有啥道理?
    導讀:農村俗語:「鬼哭不害怕,狗嚎嚇死人」,、什麼意思?有啥道理?
  • 俗語: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落了毛的鳳凰不如雞,豈不是自相矛盾?
    然而,如果一個書生不讀書了,在社會上沒有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長,很可能出現百無一用是書生的現象。其實類似的俗語還有很多:「男子漢大丈夫,寧折不屈」和「男子漢大丈夫,能屈能伸」;「宰相肚裡能撐船」和「有仇不報非君子」;「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和」落了毛的鳳凰不如雞「。這些俗語似乎充滿矛盾,卻又富含哲理。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最後「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和」落了毛的鳳凰不如雞「的矛盾之處。
  • 農村俗語:「細女也怕撩,粗木也怕搖」是啥意思?
    這時,老農說:在咱們農村有這麼一句俗語----「細女也怕撩,粗木也怕搖」,有些男孩子之所以談不到女朋友,其原因就在於他不懂得如何「撩撥」女孩子的心,倘若他深諧女孩子的心理,還怎麼會談不到女朋友呢?「什麼?咱農村還有這麼一句俗語的嗎?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對於老農的這種說法,去確實感覺有些迷惑,於是,便向老農提出了疑問。
  • 俗語:門前不栽竹,房後不栽樹,你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嗎?
    整個院子裡面的豐收景象盡收眼底,很多的地方都有著「前不栽桑後不栽柳」的說法,那麼你還知道為什麼還有門前不在主門後不栽樹這一種說法嗎? 其實呀,這些都是一些地域性的習慣,房前屋後種植什麼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定吧,並不一定說一定都不能種植這樣的說法。
  • 民間常說:「驢馬共槽,瘦馬不瘦驢」,究竟啥意思?
    老祖宗留下過很多的俗語,其中有一句說「驢馬共槽,瘦馬不瘦驢」,古人此話有何用意?
  • 農村俗語:「床不離七,門不離五」啥意思,到底有什麼講究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不管在哪個方面都有一套一套的俗語,規矩,而這些俗語文化雖然在現在看來是封建迷信,但是我們要知道的是這些可以使一代一代人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總結精煉出來的文化結晶
  • 民間俗語:「齒軟不赴喪,肉軟不吃涼,腿軟不同房」,啥意思?
    很多民間俗語和我們的生產生活息息先關,有些俗語告訴了人們養生保健的方法。
  • 俗語:「大鍋臭,小鍋香,雞子的屁股,白菜幫」說的啥意思?
    前幾天與一位老農坐在一塊聊天,不知不覺聊到了吃飯的話題上,老農說:在咱們農村有一句俗語,這句俗語叫做「大鍋臭,小鍋香,雞子的屁股,白菜幫」,從這句俗語裡就知道啥好吃
  • 農村俗語:「三樣鎮宅,神鬼不來」是啥意思?
    「什麼?要想家庭興盛得有『三樣』?什麼是『三樣』呢?」我對老農的說法有些大惑不解。老農說:「難道你就沒有聽說過『三樣鎮宅,神鬼不來』這句俗語嗎?家庭只要沒有外部因素的幹擾就能夠長盛不衰了呢!」。老農這麼一說,我感到更迷惑了,農村居然有「三樣鎮宅,神鬼不來」這麼一句俗語,我還真的沒有聽說過呢!於是,我請求老農解釋一下這句俗語。
  • 老祖宗俗語:「五十親三人,如玩火自焚」啥意思?
    比如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句俗語:「五十親三人,如玩火自焚」。這個俗語,到底啥意思呢?說的是哪三人?一、貪財之人貪財之人是壞人嗎?這要分立場而定。要問這世間有沒有不貪財之人,有,但是你絕對沒有在身邊見過,或許你會在新聞上見過,而他們毫無意外都被社會歌頌為英雄。
  • 俗語: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究竟什麼意思?
    俗語,作為一種語言單位,最早出現可以追溯到西漢時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俗語在古代社會,是百姓的常用語之一,一般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廣泛流行。中國作為一個文明古國,自古提倡孝道,因此在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流傳下來了眾多關於孝道的俗語,例如「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就是其中之一。
  • 農村俗語:「下巴尖如錐,財富化土灰」,是啥意思?
    老農說:現在有一種很奇怪的現象,許多女孩子都以錐子臉為美,有些網紅以自己有一副錐子臉而自豪,殊不知,這種臉型並不是好的臉型,因為這種臉型或早或晚會破財的,因為咱農村不是有一句俗語嗎?「下巴尖如錐,財富化土灰」。所以,有著一副這種臉型的女孩子真的沒必要自豪。「什麼?咱農村還有這麼一句俗語?這句俗語所要表達的是什麼意思呢?」我疑惑地問。
  • 民間傳聞:「鬼哭不害怕,狗嚎嚇死人」,什麼意思?
    如果你有在農村過夜的經歷,恐怕就會對這句話深表贊同了,尤其是寧靜的小村莊,到了深夜,家家戶戶都開始熄了燈,一點聲音都沒有,這時候已經沉沉將進入夢想的你,忽然外面一陣慘厲的狗叫聲,會不會很害怕,而對於這些農村俗語也有相關的描述,比如:「鬼哭不害怕,狗嚎嚇死人」,接下來我們就一起看看這句話有什麼意思?有啥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