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地瓜的致富經:大叔堅持17年日賣千斤,幫兩個兒子買房!
劉本生,洛陽人,現年55歲,他花了17年的時間研究和地瓜有關的東西,一種地瓜,一種烤地瓜。劉本生說,他整整幹了17年,一天要賣幾千斤紅薯,後來索性又承包了160畝地,邊種邊賣。
同樣正因為如此,他賣的烤薯比別人便宜很多,一塊三塊,味道鮮美,顧客經常會排長隊。十七年的堅持下,劉本生靠著「地瓜」掙了一筆錢,還兩個兒子全款買了房,網友們給他取了個名字「地瓜大王」。
有人說,「大叔這一輩的人,之所以能夠如此堅持不懈,部分原因就在於買房成了他們的一種剛需」。對這個以叔叔為代表的群體來說,買房成了一種剛需,這種想法已經深深地植根於他們這一代人的心中。由以往的30%~40%的住房自有率,到現在超過70%,即使成為「房奴」也要買,可見大家對買房的執著。
還有網友說,這也是一種「工匠精神」,一七七日堅持做一件事,暫且不論這件事成功與否,至少在堅持這件事上,他已經成功了。
這一精神,在飛速發展的當代社會,似乎離我們越來越遠,在新一代青年中更是罕見,新一代青年更多表現出的是「差不多精神」,人們也開始追求急功近利,著眼於當前的「短、快、高」利益,久而久之形成了社會上浮躁的風氣。
藝術類高校畢業生每天完成的畫廊作品,一年或更長時間都賣不出去;
有四成以上的年輕人經常跳槽;
作者花了兩個小時趕出來的文章沒人願意發表,抱怨沒有伯樂…
這一切都是浮躁所為,也反映出當今社會的不良現象。
《泰塔尼克號》為卡梅隆贏得了巨大的榮譽,這對年輕導演來說是難得的,如果意志不堅定,就很容易迷失在聲名和讚譽之中。但卡梅隆在得獎後消失得無聲無息,再一次現身眾人面前,推出阿凡達。
數十年的沉澱讓卡梅隆再次在世界上大放異彩。人人都誇耀卡梅隆的精神,但很少有人把這種工匠精神當作信仰。一時衝動,不顧一切,最終只能吃虧。「拔苗助長」的寓言我們從小就在學習,可是現在很多年輕人為什麼不能成為「宋國人」的典型呢?
生機盎然,人之常情,任何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靠工匠精神創造出來的。做飯這種再平常不過的事,也有人對此嗤之以鼻。而且日本一位頂級廚師,現在已經90歲了,50多年來一直抱著精益求精的態度,只為研究出一鍋香甜可口的米飯。雖然老先生現在已經聲名狼藉了,但他仍堅持研究,希望能讓科技更上一層樓,而不是以「不務正業」來敷衍了事,或就此坐享榮譽紅利。
取而代之的是,當今社會為滿足賺錢的需要,興起了「速成」類技能培訓,拿鄭遠元修腳連鎖店來說,採用的是「12天速成班」模式。地方領導說,很多年輕人在店裡學習三天就可以「出師」。
常言道"地基不牢,地動山搖",去年9月,湖南雙峰縣鄭遠元連鎖店發生事故,一顧客在店裡治療甲溝炎,結果因修腳不專業,導致顧客王某受傷,隨後鄭遠元將鄭遠元告上法庭。
這樣的大大小小案例都發生過,這類事件之後,內分泌委員會韓會民委員說,修腳醫生應該進行系統的訓練,而且要有專業知識。
「似神」盈的是眼前利,毀的是長遠利。一些年輕人覺得,現在的工作沒有什麼可堅持的,所以經常會自暴自棄。
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賣地瓜又有它的意義,還有什麼不值得呢?做什麼工作都要堅持,「兩天打魚,三天曬網」沒有什麼收穫,應付了事更不該是年輕人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