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保護生物多樣性,「十三五」以來,雲南省實施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拯救保護項目120多個,建成了30個保護小區(點)、13個近地和遷地基地(園)、5個物種回歸實驗基地,巧家五針松、華蓋木、滇桐、雲南金錢槭等67種野生植物種群得到有效保護和恢復。
2020年,記者先後兩次走訪西雙版納景洪市、勐海縣,因當地生態保護較好,野象數量也在逐漸增加,在景洪市大渡崗鄉、景訥鄉等地,均有野象活動。此外,在高黎貢山西坡片馬轄區,記者也親眼目睹了金絲猴群。
2019年7月15日,滇金絲猴全境保護網絡在雲南省香格裡拉市成立。該機構由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聯合多家公益組織、科研和民間機構推動建立,為保護世界瀕危物種滇金絲猴開展相關工作,是雲南首次嘗試建立多方參與的聯合保護機制。成立一年多來,以加強滇金絲猴種群及其棲息地保護為目標,引進社會公益組織支持,投資1000餘萬元,為滇金絲猴棲息地實施6100畝廊道修復造林,共種植雲杉、華山松、冷杉等樹木63萬棵。
據悉,滇金絲猴全境保護網絡成立後,實行保護管理機構、公益組織、科研機構、社區、公眾和愛心企業等廣泛參與的聯合保護機制,吸引越來越多的公益機構投入到滇金絲猴及其棲息地生態系統的保護事業中。截至2020年12月,網絡成員單位發展到26個。
為有效解決野生動物肇事造成的人身傷害和財產損失等問題,1993年雲南在全國率先建立野生動物肇事補償制度。2014年以來,共核定野生動物肇事保險案件13萬餘件,兌付保險金2.97億元。
禁食野生動物的決定今年開始實施以後,全省穩步推進處置和補償任務。雲南省及時印發補償標準,明確補償範圍和補償指導標準。同時,做好資金籌集下達,穩妥推進補償。截至目前,全省共兌現21383.25萬元補償資金,其中省級財政資金6197.57萬元,禁食野生動物退出補償兌現完成率達到100%,實際籤訂退出協議的養殖機構1770個,分類處置在養動物74萬餘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