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COP15解鎖生物多樣性保護知識 和動植物做朋友

2021-02-14 雲南民族時報

11月22日,由中共昆明市委宣傳部主辦,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昆明報業傳媒集團(昆明日報社)承辦的 「Cop15全民愛科普開放日」體驗活動舉行,圍繞動物多樣性保護主題的昆明動物博物館專場接待近千市民,走進科研機構,解鎖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知識點,和動植物做朋友,成為當下昆明市民迎接Cop15的時尚體驗。

《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是具有全球影響力保護地球生物資源的國際性大會,對展示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宣傳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成就具有重要意義,2021年5月,Cop15將落地昆明舉辦。

作為昆明市迎接Cop15系列宣傳活動期間推出的一大亮點,動物多樣性保護主題專場選擇了我國西南地區規模最大、收藏量最為豐富的動物專題博物館「昆明動物博物館」,館藏各類動物標本約90萬號。活動圍繞館藏特色,向市民推出了《有毒動物》《珍惜瀕危動物雪豹》主題的專家小課堂,帶市民觀影生物多樣性科普片《高黎貢山6之美》,以及「十大明星動物」保護長廊等5項體驗,讓市民朋友近距離地體驗雲南動物多樣性魅力、了解瀕危動物生存現狀,從微小處參與生態環境建設。

在活動現場,一位父親帶著兒子邊參觀邊給兒子普及動物的相關知識,對恐龍的知識更是了如指掌。「這是霸王龍,這是翼龍、這是雙脊龍、這是祿豐龍……」這對父子吸引了記者的注意。原來做諮詢服務工作的高俊峰先生平時空閒時間就愛看一些科普節目和書籍,受父親的影響,兒子高嘯雲對科學也很感興趣,對恐龍的相關知識耳熟能詳。

據高俊峰介紹,高嘯雲就讀於昆明市五華區江濱幼兒園大三班,在一周前,高先生從新聞得知有這樣一個活動,當時就在手機上報了名,今天早早地就來到博物館參觀,記者見到他們時,已經把展館幾乎走了一圈。高俊峰說:「此前,我們就來過很多次,孩子特別喜歡,每次來都要玩恐龍拼圖,拼完一個接著拼另一個,一玩就是一兩個小時。現在孩子對生物多樣性保護也有了一些認識,他所在的學校現在也擺放許多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宣傳展板,帶他來這裡就是讓他近距離地體驗雲南動物多樣性的魅力。」

「尊重自然,愛護自然,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是保護我們自己、保護我們的未來。」活動當天,近300個參與家庭現場發起倡議,邀請廣大市民做倡行者、先行者、踐行者,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現場,不少小朋友還一起繪製生物多樣性保護春城圖景長卷,用彩色蠟筆塗繪Cop15會標、金馬碧雞坊、陸軍講武堂、海鷗、山茶等元素圖案,呈現出「聚首春城昆明 共建美麗世界」的美麗圖景。活動結束時,不少市民還通過手機H5參與動物多樣性快問快答,圍繞所學檢驗當天科普體驗成果,贏取精美的限量版書籤。

活動承辦方代表、昆明動物博物館副館長李維薇表示,「建所以來,我們就不斷踐行保護生物多樣性、推動綠色發展的理念,先後深入橫斷山脈、無量山、高黎貢山、青藏高原等開展系統的資源考察和區系分類研究,足跡幾乎遍布雲南的所有山脈和水系。這次活動能讓已有的研究成果以及生物多樣性科普知識融入家庭,是一件很有意義的工作」。

來源:民族時報

作者:民族時報全媒體記者  孫貴升

相關焦點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合力奏好「兩部曲」 唱響生物多樣性保護主旋律
    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為助推生物多樣性保護,安寧市組織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主題活動,廣泛宣傳生物多樣性保護知識,號召市民關注和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持續增強群眾生態文明意識,不斷提升全民環保自覺,全方位推動全市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
  • 生物多樣性保護 • 專家談丨2020年後生物多樣性展望:以國家目標推動落實全球生物多樣性目標
    COP15將制定「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以下簡稱「2020後框架」),描繪未來十年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藍圖,國際社會將此視為解決全球生物多樣性喪失問題的歷史性機遇。回顧全球生物多樣性進程,無論是《公約》COP6通過的2010年目標,還是COP10通過的2020年目標,全球層面上未能實現上述目標的最核心問題在於執行。
  • 黑嘴鷗攫升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生物多樣性保護任重道遠
    ,共列入野生動物980種和8類。作為國內第一家民間環保組織(NGO)、唯一的專業黑嘴鷗保護組織,盤錦市黑嘴鷗保護協會第一時間在該協會官網、公眾號公布了好消息,會長劉德天在接受青年學者、作家陶凱龍採訪時表示,從1991年成立黑嘴鷗保護協會以黑嘴鷗為主的生物多樣性保護迄今已經走過
  • 保護生物多樣性丨踐行「兩山」理念! 紅河「曬」出生物多樣性雄厚「家底」
    生物多樣性是檢驗自然生態好壞的一項重要指標,做好生物多樣性保護是生態環境修復和改善的重要一環。
  • 盤點丨生態環境部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聚焦:生物多樣性保護
    「十三五」時期,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取得歷史性成就,「十三五」規劃綱要確定的生態環境9項約束性指標均圓滿超額完成。2021年,生態環境部將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系統謀劃「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以優異成績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
  • 2020年聯合國可持續發展高級別政治論壇生物多樣性邊會召開 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視頻講話
    7月15日聯合國可持續發展高級別政治論壇期間,《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通過視頻會議方式召開主題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生物多樣性行動刻不容緩」邊會,來自埃及、德國、哥斯達黎等國家政府,以及聯合國環境署、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糧農組織等組織的代表參加會議。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應邀為會議錄製視頻講話。
  • 野生動植物|秦嶺「四寶」種群和棲息地面積呈現雙增長
    秦嶺野生動植物的物種和遺傳基因多樣性豐富,在我國乃至東亞地區具有重要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被譽為中國的「生物基因庫」。
  • 加強野生動植物保護 讓隴南更美麗
    各級自然保護區為隴南生態環境改善、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作出了很大貢獻。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各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積極貫徹落實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精神,將自然保護區建設、生物多樣性保護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工作人員在徽縣紅豆杉純林調研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恢復。
  • 綠會標準中心向ISO/TC331提交制訂生物多樣性評估國際標準提案
    為推進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標準的國際化,綠會標準中心在發布實施《生物多樣性評估標準》的基礎上,向國際標準化組織生物多樣性技術委員會(ISO/TC331)提交制訂生物多樣性評估國際標準的提案,推動全球環境治理。
  • 【中文原聲&英文同傳&雙語全文】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上的講話
    當前,全球物種滅絕速度不斷加快,生物多樣性喪失和生態系統退化對人類生存和發展構成重大風險。新冠肺炎疫情告訴我們,人與自然是命運共同體。我們要同心協力,抓緊行動,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共建萬物和諧的美麗家園。
  • 生物多樣性:這邊風景正好
    為保護生物多樣性,「十三五」以來,雲南省實施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拯救保護項目120多個,建成了30個保護小區(點)、13個近地和遷地基地(園)、5個物種回歸實驗基地,巧家五針松、華蓋木、滇桐、雲南金錢槭等67種野生植物種群得到有效保護和恢復。
  • 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 - 北京林業篇
    我們要像保護自己的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同築生態文明之基,同走綠色發展之路!——我們應該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山巒層林盡染,平原藍綠交融,城鄉鳥語花香。這樣的自然美景,既帶給人們美的享受,也是人類走向未來的依託。無序開發、粗暴掠奪,人類定會遭到大自然的無情報復;合理利用、友好保護,人類必將獲得大自然的慷慨回報。
  • 同一條長江,同一個家」長江水生生物...
    、上海市水生野生動植物保護研究中心、南京江豚保護協會等單位聯合承辦的「鱘豚,同一條長江,同一個家」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公益活動,20日在位於崇明的上海市長江口中華鱘自然保護區基地正式啟動。  上海長魚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基金會(簡稱:長魚基金會)於今年11月12日在滬成立,該基金會是在農業農村部長江辦指導下,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等五家單位發起成立的,是從事長江珍稀瀕危物種保護和水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的公益性、非營利性慈善組織,也是上海乃至全國首個專注於長江水生生物保護的基金會。
  • 《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主題口號徵集邀您參加
    《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主題宣傳口號徵集啟事主題為「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的《生物多樣性公約》(以下簡稱《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將在我國召開。為增強公眾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推動全社會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積極參與共建地球命運共同體行動,COP15籌備工作執行委員會(執委會)決定開展「《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主題宣傳口號」徵集活動。具體情況如下:(一)應徵作品結合「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主題,高度概括COP15的理念和願景,充分體現生物多樣性保護對共建共享地球生命共同體的作用和意義。
  • 樂見其成:國際生物多樣性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積極回復 | 中國綠髮會申請成為國家鏡像委員會
    尊敬的工作人員,作為新成立的關於生物多樣性的ISO / TC 331的委員會主席,我感謝您的來信,它讓我們明白了與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綠色發展基金會(CBCGDF)合作的諸多利好。我們將持續關注中國即將成立的生物多樣性鏡像委員會,並祝願此次合作前景良好。
  • @烏魯木齊人,呱啦雞、肉蓯蓉、雪蓮、貝母…這些野生動植物以後都禁獵禁採
    烏魯木齊市人民政府網近日發布《關於禁止獵捕野生動物和採集野生植物的通告》網絡為依法保護烏市現有野生動植物資源,維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首府經濟社會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烏市行政區域內全面禁止獵捕野生動物和採集野生植物活動,禁獵禁採期自
  • 雪地裡的小腳印、斑羚哺乳,北京密雲開展野生動植物資源...
    雪地上的腳印留下了野生動物的很多信息,要仔細觀察和記錄。白龍潭林場是今年新增的監測站點之一,共布設9臺紅外相機。密雲區是北京市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態涵養區,多年來的生態保護和植綠護綠,營造了多樣的生態環境,為野生動物生活棲息提供了豐富的自然資源。同時,密雲區由於處於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通道上,是候鳥遷徙過程中重要的停歇、覓食的棲息地,鳥類資源也十分豐富。
  • 光汙染對野生動植物和生態系統的影響
    中國綠髮會現將國際暗夜協會北京代表處/中國星空會供稿、《知識就是力量》微平臺推出的「光汙染與暗夜星空」第2篇「:對野生動植物的影響」轉發如下,與大家分享。(編譯:衛丁伊,國際暗夜協會北京代表處/中國星空會供稿。原創作品,轉載請註明出自知識就是力量微信公眾號)「當我們人為地把光引入自然環境時,有可能毀壞棲息地,就如同用推土機推平一處景觀一樣。」
  • 師大風景線:北京師範大學動植物標本館
    北師大標本館始建於1916年,歷經百年滄桑,匯集了原京師大學堂、北京高等師範學校、北平女子師範大學、輔仁大學和北京師範大學幾代人所採集、收藏的標本。現藏標本三十餘萬號,其中包括許多珍稀瀕危物種、生物演化中的重要代表以及具有歷史和文物價值的珍貴標本,是我國高等院校中歷史悠久、特色鮮明的動植物標本館之一。也是北師大教學科研,乃至文化傳承的重要標誌。  館藏標本以我國華北地區的動植物為主,鳥巢、鳥卵種類繁多,蜂鳥種類和數量居國內首位。2010年標本館經擴建後重新布展,成為生命科學教學與科學研究的基地以及面向社會普及科學知識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