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新聞12月20日電 (鄭瑩瑩)在中國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指導下,由上海長魚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基金會主辦、上海市水生野生動植物保護研究中心、南京江豚保護協會等單位聯合承辦的「鱘豚,同一條長江,同一個家」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公益活動,20日在位於崇明的上海市長江口中華鱘自然保護區基地正式啟動。
活動旨在通過社會參與增殖放流、「長江精靈小課堂」等形式,提高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宣傳成效,形成全社會關注保護長江生態環境的良好氛圍。
上海長魚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基金會(簡稱:長魚基金會)於今年11月12日在滬成立,該基金會是在農業農村部長江辦指導下,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等五家單位發起成立的,是從事長江珍稀瀕危物種保護和水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的公益性、非營利性慈善組織,也是上海乃至全國首個專注於長江水生生物保護的基金會。這次「鱘豚,同一條長江,同一個家」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公益活動,就是該基金會會面向社會的首場公益活動。
啟動儀式上,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綜合處處長蔣祖平向上海市水生野生動植物保護研究中心、南京江豚保護協會頒發了「水生生物科普教育基地」銅牌。在圓桌論壇環節中,來自水生生物保護和研究領域的三位專業人士就「長江十年禁漁背景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主題,根據各自研究領域做了分享報告。
蔣祖平介紹,這是該基金會第一次活動,接下來要通過組織專家論證項目、加大社會宣傳等方式,動員社會關注對長江水生生物的保護,「長江保護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是持久戰,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解決的問題。」
長江口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鱘生命周期中的關鍵區域,也是其他水生動物洄遊的重要通道和索餌產卵的重要場所;而在南京,城市中心江段生存著江豚野生種群。在本次活動「鱘豚!同一條長江,同一個家園」上海、南京兩地的聯動直播中,現場市民和線上網友們在上海市水生野生動植物保護研究中心中華鱘繁育基地參觀了中華鱘、長江鱘、胭脂魚等珍稀水生魚類,還看到了南京長江江豚省級自然保護區中的微笑精靈——長江江豚,從而了解上海、南京兩地分別為保護中華鱘、長江江豚所做出的努力。
活動的尾聲,大家還乘船前往長江口參加了珍稀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將近7000尾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胭脂魚放歸長江。
據了解,本次啟動儀式結束後,主辦方還將前往社區、學校開展「長江精靈小課堂」等公益活動。未來,該基金會還會資助上海長江流域水生生物保護、生態修復及相關的研究、宣傳、培訓、教育等公益活動,還將關注並保護長江具有重要水生生態價值的物種及其棲息地,推動相關保護和修復工程的加快實施,維護長江水生生態系統健康,構建社會化參與長江大保護的平臺。(完)
註:請在轉載文章內容時務必註明出處!
編輯:鄭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