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方式:公眾號菜單欄「知識小店」——「名言題庫」
「真正的英雄主義只有一種,就是看清這個世界的本來面目,並且去熱愛它。」
——羅曼·羅蘭
今天是12月24日,平安夜。
對有些人來說,這是個「熱鬧是他們的,而我什麼也沒有」的節日。
其實,這也是大多數人的狀態,包括貓貓。
於是,貓貓萌生了向你們解梗的想法,#小丑竟是我自己#,這句極具應景氣質的自嘲梗。
01
來自貼吧的自嘲梗「出圈」
「小丑竟是我自己」,如果追本溯源的話,一開始這個梗是某動物園主播下棋時傳出來的,《英雄聯盟》中的小丑名叫薩科,因此一開始管小丑叫沙口。
後來傳到貼吧裡,被「抗壓背鍋吧」玩得風生水起,幾個月後,成功出圈,引領了網際網路的新潮流。
關於這句梗的釋義,其實還挺簡單直白的。
使用場景也比較多元,能匹配很多人當下的心境或生活狀態。
這就有點像,你很難用文字描述自己的心情或感受,某天偶然讀到一本書的一句話,作家好像窺視了你的內心,一語道破你怎麼也說不清道不明的心事。這就叫情感的共鳴。
而生活嘛,本來就是「笑笑他人,然後被他人笑笑」,自嘲總是好的,總比嘲諷他人更高情商吧。於是,#小丑竟是我自己#,這句符合大多數人情感表達的梗應運而生,迅速走紅。
它的運用場景有哪些呢?舉幾個例子——
比如:當大家都去上課,老師點名發現只有你自己不在的時候,此時情不自禁地發出「小丑竟是我自己」這樣的感嘆,竟然一點都不違和。
比如:成年人的世界,就沒有「容易」二字。所以,貓貓想說,不要急著想長大啦。
比如:臨近寒假,我們都渴望放假回家,放飛自我。奈何疫情當下,總有不如意之處。
再比如:本來以為這是屬於別人的故事,自己只是看熱鬧,可轉眼就落自己身上了。
希望你沒有機會用上這句梗,真心的。
比如:當豐滿的理想,遇到了殘酷的現實。我們多少有些無奈和心酸。
我只是 卑微的小丑
翻幾個跟鬥
就等你拍一拍手
人群散了後 夜色多朦朧
月光也會跟著我
我不是 孤獨的小丑
你笑了之後
不需要記得我
燈熄的時候 滿天的星空
最明亮的是寂寞
下著雨我躲在面具裡
偷偷地在哭泣
——周杰倫《喬克叔叔》歌詞節選
為什麼偏偏自嘲為「小丑」?
因為在我們的印象裡,小丑是卑微的,是努力博人一笑而咽下心中苦澀的人,我們都不願別人看到自己的不堪,不如以自嘲來給自己解圍,承認自己是個毫無存在價值的角色。這種心情,我們都懂,誰,還不曾是一個小丑呢?
我們常常遇到一些不開心的事,內心糾結痛苦。
倘若此時你在社交平臺上哀聲抱怨、難過,反而讓看客們笑話。此時,不如以調侃或自嘲這種和諧的方式來表達,既抒發了情緒,又避免了尷尬:嗯,我先嘲笑了我自己,你的嘲笑就傷害不了我了。
看似陰陽怪氣,但這不過是一種自嘲,一種掩飾,是在給自己臺階下,也是生活中的一劑調味品。
你若看到了TA的無奈與悲傷,請記得,別在留言區寫下「哈哈哈哈哈哈……」。
近幾年,關於青年的熱點信息,越來越多,這也說明了青年的現狀問題,這個問題,對於高考來說,還沒有考察過,對於2021年高考作文來說,值得用青年的問題去考察青年,用青年的眼光解決青年的問題!
我承認,不管是自嘲、自黑,其背後都隱藏著年輕人的雄心壯志,不管怎麼說自己是小丑,該努力的時候,沒有誰願意落後!
這就像,很多學習尖子,快考試了,問準備得怎麼樣,他們總說,很多還沒有看,你聽了心裡竊喜,可是等考試成績一出來,人家還是前幾名!
你是不是很氣?對於敢於自嘲自己是小丑的人,本身就是有能力的人,這個我們要有清晰的認知,自嘲是對自己更高的要求!
很多時候,自嘲、喪文化,其實就是給自己的緩衝,就是讓自己疲憊的心有個安穩!
這對於我們每個人都來說,都是如此,對於我們中學生來說,我們寫高考作文寫什麼?不是說卷面上的內容,而是卷面背後的思考,就像我們要深究很多人自嘲自己是小丑,因為,這是一群有能力人的自嘲,他們的自嘲,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不是喊口號,卻勝於口號!
(來源:@教育公式)
TO小學霸們:
「小丑竟是我自己」,這句自嘲聽起來心酸又心疼,在接受現實的毒打後,你還會繼續熱愛生活嗎?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