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減少碳排放,共同應對氣候變化

2021-02-15 雙鴨山生態環境保護

四、應對措施

城市不僅是人們生產和生活高度集中的地方,也是能源資源消耗量大、環境汙染高度聚集的區域,是碳的主要排放區,目前我國大多數城市都處於工業化進程能源消耗量大,環保投入力度不大,因此,建立城市低碳經濟發展體系,一方面日常生活中樹立低碳意識,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另一方面依靠技術進步大力推進工業節能減排,加強環境治理。

1、日常生活中哪些行為可以減少碳排放量呢?

衣,隨季節更替,穿著適宜的應季服裝可以減少空調的使用。選擇環保面料並減少洗滌、選擇手洗、減少服裝的購買。

食,購買本地、季節性食品,減少食物加工過程,可以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使用少油少鹽少加工的烹飪方法,健康的不僅是自己,還有地球。

住,居住面積不必求大,理智選擇適合戶型。因為住房面積減少可以降低水電的用量,這在無形之中減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行,選擇合適的汽車車型,多乘坐公共運輸工具。汽車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大戶,應儘量選擇低油耗、更環保的汽車。

用,洗菜水洗澡水循環利用、每間房只裝節能燈、不吃口香糖、使用時尚的環保袋、雙面列印、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儘量購買包裝簡單的產品,既減少生產中消耗的能量,也減少了垃圾。

2、工業減少碳排放量方法。

(1)淘汰落後產能,調整產業結構。

中國經濟增長過於依賴第二產業(工業),一般來說,工業比服務業消耗的能源和資源要高許多,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也較大。而中國的工業結構中,近年來重工業發展過快。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中國的鋼鐵等重工業領域出現嚴重的產能過剩。當今世界已進入高科技、智能化的資訊時代,科學技術不僅可以激發生產力,還可以創造出一些嶄新的產業。因此,中國工業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從重化工業向高新技術型工業轉變,使中國的碳排放量逐步降低。為此,國務院分別於2007年和2010年兩次提出淘汰一批高耗能產業的落後產能,主要為淘汰電力、煤炭、鋼鐵、紡織、有色金屬等行業的落後產能。這是中國為走向低碳發展,減排溫室氣體和汙染的重大舉措。

(2)優化能源結構,減少對煤炭的過度依賴。

煤炭在我國的能源結構中佔比一直達70%左右,由於煤炭是一次能源中碳排放最高的能源,因此我國近年來的碳排放上升較快。今後,我國將通過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增加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比重,逐步減少煤炭在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同時,針對能源消耗高、效率低等碳排放量較高的行業,進行技術升級,改進生產過程中能耗高,效率低的操作,降低碳排放量。

(3)建立碳交易市場,促進溫室氣體減排。

碳交易是為促進全球溫室氣體減排,減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採用的市場機制。是為解決二氧化碳為代表的溫室氣體減排問題的新路徑,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權作為一種商品,從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權的交易,簡稱碳交易。2021年1月5日,生態環境部印發了《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為建設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提供理論支撐,規範了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及相關活動。同時還印發配套的配額分配方案和重點排放單位名單,這也意味著自今年元旦起,全國碳市場發電行業第一個履約周期正式啟動。

地球只有一個,而過多的碳排放影響著全球的氣候變化,威脅著我們賴以生存的唯一環境,守衛家園是我們每個人的義務,因此,讓我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加入到減少碳排放的行列中來。

相關焦點

  • 郫都區召開溫室氣體排放清單和「十四五」應對氣候變化規劃編制...
    2021年1月15日,成都郫都區召開溫室氣體排放清單和「十四五」應對氣候變化規劃編制工作推進會,傳達學習四川省應對氣候變化工作視頻會議精神,徵求區級有關部門的意見和建議,對加快推進規劃編制工作進行安排部署。
  • 藍天保衛戰中國民間力量亮劍,C平方計劃協同應對氣候變化
    「C平方」計劃發起的背景是中國在藍天保衛中有可能實現巨大的協同應對氣候變化的效益。作為中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中之重」,空氣汙染防治自2013年起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過去五年,中國城市顆粒物濃度平均下降超過20%,重點區域如京津冀細顆粒物濃度下降近40%。
  • 必和必拓攜手中國寶武應對氣候變化
    11月6日,必和必拓與中國寶武鋼鐵集團就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籤署戰略合作諒解備忘錄,計劃投資3500萬美元,共享互通低碳減排技術知識,旨在共同應對全球鋼鐵產業所面臨的氣候變化挑戰。「這份戰略合作諒解備忘錄將進一步鞏固我們與中國寶武的長期合作夥伴關係,並體現了彼此攜手傾力合作,按照《巴黎協定》設定的目標共同推動減排的決心和承諾。」韓慕睿說,「作為必和必拓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的一部分,我們將投資開發低碳技術、承擔必和必拓作為原材料供應商的產品延伸責任、與我們的業務夥伴共同推動全球市場和政策對氣候變化的響應。」
  • 柬埔寨應對氣候變化 承諾2030年減碳18%
    (金邊訊)柬埔寨承諾,將於2030年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18%,以對控制全球升溫作出貢獻。為紀念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達成5周年,聯合國及有關國家12日以視頻方式舉行氣候雄心峰會。洪森總理在峰會上發表講話時表示,氣候變化已是不爭的事實,許多國家都經歷了氣候變化的衝擊,例如柬埔寨不久前遭受的大洪澇。
  • 菲環境專家冀拜登應對氣候變化
    美國民主黨總統當選人拜登向氣候行動的正確方向邁出一步,這是美國正式退出巴黎氣候協議之後的一個關鍵時刻。  雖然拜登並不是解決越來越嚴重的氣候危機的萬靈丹,然而氣候專家表示他相信科學,這是他競選擊敗川普原因,川普一再質疑破壞氣候背後的科學。
  • 早點 | BBC:應對氣候變化,普通人可以採納的減碳方法
    一份報告稱,氣候變化問題尚可應對,但前提是人們願意接受生活方式上的重大改變。報告的作者們列出了一系列減少碳足跡的最佳方法。Climate change: Top tips to reduce carbon footprint revealed應對氣候變化普通人可以採納的減碳方法The study's authors say governments are mainly
  • 聯合國氣候大會日顯「中國力量」
    T&F:您認為這次聯合國氣候大會的主要看點都有哪些? 中國在這次大會表現如何,未來在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合作中將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張希良教授:聯合國氣候大會也有大年和小年,2017年算是一個小年,2018年將會是一個大年。
  • 外交部:中方提前完成2020年應對氣候變化和設立自然保護區相關目標
    安諾生還呼籲國際社會加強多邊合作,共同建設一個包容和可持續的未來。中方對此有何評論?答:我們注意到聯合國有關官員的表態。中國先後出臺10多部與生物多樣性相關的法律法規,持續加大生態空間保護力度,為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堅實法律和政策保障。90%的陸地生態系統類型和85%的重點野生動物種群得到有效保護。
  • 【記者問】中國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何建坤解答推動碳達峰的九大問題
    通過產業結構的調整,能夠減少能源消費的增長,控制能源消費的總量,促使單位GDP能耗比較快速地下降,來抵消由於經濟增長所帶來的二氧化碳排放增加,從而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達峰。其次,「十四五」期間,我們要嚴格控制煤炭消費量的反彈,最好能夠實現「十四五」期間煤炭消費的零增長。到「十四五」的後期,應該推進煤炭消費量穩定地達到峰值。
  • 美國宣布重返,巴黎氣候協定,世界各國領袖贊爆!
    美國當地時間19日正式重新加入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
  • 拜登發布應對國內外氣候危機的行政命令·連通性篇
    在這組分享和討論中,主題是最近美國新任總統拜登頒布的《應對國內外氣候危機的行政命令》。CCSG專家組對這裡面關於連通性的條款、包括《保護我們的國土和水域》進行了討論。為推動全球環境治理,綠會國際部現將美國總統頒布的政策中與生態連通性(connectivity)有關的部分,翻譯分享如下。
  • 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以視頻形式會見挪威氣候與環境大臣
    雙方就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應對氣候變化等共同關心的議題進行了深入交流。黃潤秋首先對斯萬能·洛特瓦能擔任第五屆聯合國環境大會主席表示祝賀,並感謝其為前不久中方主辦的「2020年後生物多樣性展望: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部長級在線圓桌會專門錄製視頻發言。黃潤秋說,中挪兩國環境合作已走過25年曆程。
  • 減少碳足跡,蕭氏在行動
    上周,從紐約聯合國總部傳來一個激動人心的消息:對人類社會應對氣候變化具有歷史性意義的《巴黎協定》正式生效。
  • 聯合國安理會就氣候變化問題舉行高級別會議
    同時,氣候破壞是危機的放大器和倍增器,在從阿富汗到非洲的薩赫勒地區在內的諸多地方,氣候變化加劇了動蕩和衝突的風險。古特雷斯還指出,氣候變化加劇了高度不平等現象,可能削弱社會凝聚力,並導致歧視、尋找替罪羊、緊張局勢和動蕩加劇,增加發生衝突的風險。
  • 全民零排放出行-2020年歐洲交通周主題解讀
    2020年歐洲交通周的主題是「全民零排放出行」。這一主題體現了《歐洲綠色協議》提出的宏大目標,即在2050年之前歐洲實現碳中和。今年的主題旨在強調零排放交通可達性的重要意義,並鼓勵為所有人建立一個包容性的框架。
  • 凍結所有合同和資金,下令刪除氣候變化網頁
    一名工作人員對路透社記者說:「如果網站被關閉,我們多年來為研究氣候變化付出的努力都將付諸東流。」要求EPA網站刪除關於氣候變化的內容,並非川普政府首次在網絡上對這個問題出手。20日總統就職典禮剛剛結束,提及前總統歐巴馬的氣候倡議的內容就從白宮網站上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美國優先」能源計劃。一位EPA前官員說:「關於氣候變化的科學信息能造福大眾。
  • MA視角 | 風波過後,中美再度攜手應對氣候問題
    肯•亞歷克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法律中心項目氣候主任說: 「當然,我們都知道中國和美國之間存在差別顯著這個問題,由於我們在氣候變化這個問題上需要共同努力,當中的一些差別理應是要放到一邊的。」在新政府宣布應對氣候變化的計劃之後,克裡發表了該評論。
  • 轉載 | 環境·氣候·能源 每周觀察 第16期
    農業,土地利用,水資源相關(1)NS 2020年12月Editorial文章:Bundling innovations to transform agri-food systems編輯團隊對於農業-食品系統(AFS)應如何結合技術進步和社會政策變化來協調解決氣候、經濟、環境、健康、社會等多個目標htt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