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應對措施
城市不僅是人們生產和生活高度集中的地方,也是能源資源消耗量大、環境汙染高度聚集的區域,是碳的主要排放區,目前我國大多數城市都處於工業化進程能源消耗量大,環保投入力度不大,因此,建立城市低碳經濟發展體系,一方面日常生活中樹立低碳意識,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另一方面依靠技術進步大力推進工業節能減排,加強環境治理。
1、日常生活中哪些行為可以減少碳排放量呢?
衣,隨季節更替,穿著適宜的應季服裝可以減少空調的使用。選擇環保面料並減少洗滌、選擇手洗、減少服裝的購買。
食,購買本地、季節性食品,減少食物加工過程,可以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使用少油少鹽少加工的烹飪方法,健康的不僅是自己,還有地球。
住,居住面積不必求大,理智選擇適合戶型。因為住房面積減少可以降低水電的用量,這在無形之中減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行,選擇合適的汽車車型,多乘坐公共運輸工具。汽車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大戶,應儘量選擇低油耗、更環保的汽車。
用,洗菜水洗澡水循環利用、每間房只裝節能燈、不吃口香糖、使用時尚的環保袋、雙面列印、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儘量購買包裝簡單的產品,既減少生產中消耗的能量,也減少了垃圾。
2、工業減少碳排放量方法。
(1)淘汰落後產能,調整產業結構。
中國經濟增長過於依賴第二產業(工業),一般來說,工業比服務業消耗的能源和資源要高許多,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也較大。而中國的工業結構中,近年來重工業發展過快。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中國的鋼鐵等重工業領域出現嚴重的產能過剩。當今世界已進入高科技、智能化的資訊時代,科學技術不僅可以激發生產力,還可以創造出一些嶄新的產業。因此,中國工業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從重化工業向高新技術型工業轉變,使中國的碳排放量逐步降低。為此,國務院分別於2007年和2010年兩次提出淘汰一批高耗能產業的落後產能,主要為淘汰電力、煤炭、鋼鐵、紡織、有色金屬等行業的落後產能。這是中國為走向低碳發展,減排溫室氣體和汙染的重大舉措。
(2)優化能源結構,減少對煤炭的過度依賴。
煤炭在我國的能源結構中佔比一直達70%左右,由於煤炭是一次能源中碳排放最高的能源,因此我國近年來的碳排放上升較快。今後,我國將通過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增加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比重,逐步減少煤炭在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同時,針對能源消耗高、效率低等碳排放量較高的行業,進行技術升級,改進生產過程中能耗高,效率低的操作,降低碳排放量。
(3)建立碳交易市場,促進溫室氣體減排。
碳交易是為促進全球溫室氣體減排,減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採用的市場機制。是為解決二氧化碳為代表的溫室氣體減排問題的新路徑,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權作為一種商品,從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權的交易,簡稱碳交易。2021年1月5日,生態環境部印發了《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為建設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提供理論支撐,規範了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及相關活動。同時還印發配套的配額分配方案和重點排放單位名單,這也意味著自今年元旦起,全國碳市場發電行業第一個履約周期正式啟動。
地球只有一個,而過多的碳排放影響著全球的氣候變化,威脅著我們賴以生存的唯一環境,守衛家園是我們每個人的義務,因此,讓我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加入到減少碳排放的行列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