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視角 | 風波過後,中美再度攜手應對氣候問題

2021-03-01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模擬APEC

US President Joe Biden delivers remarks on tackling climate change prior to signing executive orders in the State Dining Room at the White House in Washington, US, Jan 27, 2021.[Photo/Agencies]


2021年1月27日,美國總統拜登在籤署行政命令之前,於華盛頓白宮國家餐廳中發表了有關解決氣候變化的演講。

As the two of the largest emitters of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in the globe, China and the US share common interests in protecting the climate, and the two nations need to work together, policy experts said while President Joe Biden signed executive orders on the issue Wednesday.

星期三,總統拜登在這個問題上簽署行政命令時,政策專家們說,作為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的國家之二,中國和美國在保護環境方面有共同的利益,所以這兩個國家需要一同努力。

"Certainly there are issues of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China and the US, we all know that, but climate change is a place where some of those differences have to be put aside, because we need to work together," said Ken Alex, director of project climate at the UC Berkeley Center for Law, Energy and Environment.

肯•亞歷克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法律中心項目氣候主任說: 「當然,我們都知道中國和美國之間存在差別顯著這個問題,由於我們在氣候變化這個問題上需要共同努力,當中的一些差別理應是要放到一邊的。」

John Kerry, Biden's special climate envoy, stressed Wednesday the urgency of working with China to tackle the climate crisis.

星期三,拜登的氣候特使約翰•克裡,強調了和中國一同解決氣候危機的急迫性。

"With respect to China, obviously, we have serious differences with China. It's a very, very important issue, and I'm as mindful of that as anybody having served as secretary of state, and in the Senate … those issues will never be traded for anything that has to do with climate," Kerry said during a White House news briefing. "That's not going to happen. But climate is a critical, standalone issue."

克裡在白宮新聞簡報中說:「我們顯然與中國有很多不同。這是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問題,我和任何曾擔任國務卿和參議院議員的人一樣,都意識到這一點。但這些問題絕不能用任何與氣候有關的東西來交換。那將不會發生。但氣候問題是一個關鍵的、獨立的問題。」

Kerry's remarks followed an announcement from the new administration on plans to tackle climate change.

在新政府宣布應對氣候變化的計劃之後,克裡發表了該評論。

Biden, saying "it's time to act'', signed executive orders Wednesday that would cut oil, gas and coal emissions and double energy production from offshore wind turbines.

拜登說:「現在是採取行動的時候了。」並於周三籤署了關於減少使用石油、天然氣和煤炭排放的行政命令,該命令還包括了通過海上風力渦輪機使能源翻番的措施。

"In my view, we've already waited too long to deal with this climate crisis," Biden said before signing directives mandating the federal government to incorporate climate change considerations in everything from federal purchases to national security.

「在我看來,我們已經等了太久才解決這一氣候危機。」拜登在籤署指令之前說,要求聯邦政府將氣候變化考慮納入從聯邦購買到國家安全的所有方面。

"We can't wait any longer," he said at the White House. "We see it with our own eyes. We feel it. We know it in our bones. And it's time to act."

「我們不能再等了。」他在白宮說,「我們用我們的眼睛看到了,我們感受到了,我們從骨子裡都明白。是時候行動了。」

Biden said the orders aim to "confront the existential threat of climate change" across the federal government while creating jobs and tackling racial inequity.

拜登說這些命令是為了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的生存威脅,同時創造就業機會和解決種族不平等問題。

He said that fighting warming global temperatures and carbon pollution by improving infrastructure an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y will add millions of jobs.

他認為通過改善基礎設施和提高運輸技術來對抗全球變暖和碳汙染,將增加數百萬個工作崗位。

But energy companies and lawmakers from Western states immediately warned that the actions would result in job losses.

但來自西部各州的能源公司和立法者立即警告這些行動會引發失業問題。

Wednesday's executive orders also establish new foreign policy goals, including specifying that climate change, for the first time, will be a core part of all US foreign policy and national security decisions.

周三的行政命令也建立了新的外交政策目標,包括首次具體指出氣候變化將是美國所有外交政策和國家安全決策的核心部分。

The orders mark a reversal from former president Donald Trump, who sought to maximize oil, gas and coal output by removing regulations and easing environmental reviews.

這命令標誌著與前總統唐納德•川普態度的逆轉。川普試圖通過取消監管和放鬆環境審查,最大限度地提高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的產量。

Alex said the executive orders were good steps toward increasing the US' climate role and opens a window with China to work together on the issue.

亞歷克斯說這些行政命令是朝著提高美國在氣候方面的地位而邁出的很好的一步,這也打開了與中國在這個問題上合作的窗口。

He pointed out that California has long enjoyed a vital partnership with China.

他指出,加州長期以來與中國有著至關重要的夥伴關係。

The California-China Climate Institute (CCCI) at UC Berkeley, an initiative led by former governor Jerry Brown, is set up to promote opportunities for learning, coordination and cooperation around the issue of climate, wherever possible, Alex said.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加州-中國氣候研究所(CCCI),一項由前州長傑裡•布朗領導的倡議,旨在儘可能促進圍繞氣候問題的學習、協調、合作的機會。

"Governor Newsom has made it very clear he wants to continue that leadership. There are many opportunities. We are not naïve; there are serious issues between the US and China, California is obviously a part of the US, but there are many opportunities as well," he said.

「紐瑟姆州長已經非常明確表示,他希望繼續保持這領導地位。這有很多機會。我們不是天真的;中美之間有許多嚴重的問題,加州顯然是美國的一部分,但也有很多機會。」他說。

Dr An Feng, founder and president of the US-China Cleantech Center, said the two nations have been working closely on the climate and in clean tech.

美中清潔技術創始人兼總裁安峰博士表示,兩國一直在氣候和清潔技術方面進行密切合作。

During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 when the Sino-US relationship deteriorated rapidly, California and China still continued their subnational exchanges on climate change collaboration, An said.

安表示,在中美關係迅速惡化的川普政府期間,加州和中國仍繼續就氣候變化合作進行地方交流。

 

He remains optimistic about the prospects of collaboration and expects enterprises in the two nations to work together more, especially in the development of clean energy technologies.

他對合作前景保持積極的看法,並期待兩國的企業更多的合作,特別是在清潔能源技術發展方面。

Ethan Elkind, director of the climate program at UC Berkeley's Center for Law, Energy and Environment, said the executive actions are necessary sweeping measures.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氣候項目主任伊桑•埃爾金德表示行政行動是必要的措施。

"It's the product of a lot advance thought and deliberation by many climate nonprofits, clean tech businesses and academics who have been working on these issues for years and now finally have a chance to put these ideas into action after four years of climate inaction under Trump," he said.

他說:「這是許多關心氣候問題的非營利組織、清潔技術企業和學者多年來一直在研究的問題,在川普政府對於氣候問題毫無作為的四年之後,現在我們終於有機會將這些想法付諸行動。

He sees potential business collaboration opportunities on the climate.

他認為在氣候方面有著潛在的商業合作機會。

"I think some of his measures promoting electric vehicles and a clean grid present opportunities for collaboration with China, as China is a major manufacturer of EV batteries as well as solar panels and also has its own carbon-neutrality goal by 2060," he said. "There should be opportunities for business collaboration to meet these goals, as well as sharing best practices on policies."

他說:「我認為,他的一些推廣電動汽車和清潔電網的措施為與中國的合作提供了機會,因為中國是電動汽車電池和太陽能電池板的主要製造商,而且在2060年前也有自己的碳中性目標。因此中美有機會開展業務合作,以實現這些目標,並分享政策方面的最佳做法。

相關焦點

  • 必和必拓攜手中國寶武應對氣候變化
    11月6日,必和必拓與中國寶武鋼鐵集團就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籤署戰略合作諒解備忘錄,計劃投資3500萬美元,共享互通低碳減排技術知識,旨在共同應對全球鋼鐵產業所面臨的氣候變化挑戰。「這份戰略合作諒解備忘錄將進一步鞏固我們與中國寶武的長期合作夥伴關係,並體現了彼此攜手傾力合作,按照《巴黎協定》設定的目標共同推動減排的決心和承諾。」韓慕睿說,「作為必和必拓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的一部分,我們將投資開發低碳技術、承擔必和必拓作為原材料供應商的產品延伸責任、與我們的業務夥伴共同推動全球市場和政策對氣候變化的響應。」
  • 「中國-美國加州氣候變化合作邊會」在巴黎會議中國角舉行
    12月7日下午,由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和美國加州政府聯合舉辦的「中國-美國加州氣候變化合作邊會」在巴黎會議「中國角」召開,中國代表團團長、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
  • 智利突然撂挑子,中美協議去哪籤?
    他在講話中將當前社會緊張局勢比喻成家庭矛盾,「當家庭有問題時,父親總是必須給予家人特權。作為總統,他必須給予同胞特權。」觀察者網注意到,白宮副首席新聞秘書霍根·吉德利(Hogan Gidley)當天稍晚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目前看來,智利的APEC峰會不會舉行,「據我們理解,亞太經合組織目前也沒有後備舉辦地。
  • 比爾·蓋茨:核能是應對氣候變異的理想選擇
    微軟公司聯合創始人比爾·蓋茨在去年年終的個人博客上寫道「核電是應對氣候變異的理想選擇」。他表示「他很高興看到各個國家與企業愈來愈在乎全球氣候問題,樂見太陽能、風能這種可再生能源的廉價化,但是不受天候與時節影響的核能,還是最重要的減碳工具。
  • 聯合國氣候大會日顯「中國力量」
    今年2017年會議議程主要是各國就《巴黎氣候協議》的實施機制和和方案表達各自的觀點和建議,並不會形成決議。2018年的會是一個大年,將會就《巴黎氣候協議》的落實問題形成一些決議。據我個人觀察,國家自主貢獻(NDC,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更新問題、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盤點(Stocktaking)問題、資金機制問題是2017年氣候大會討論的熱點問題,也是落實《巴黎氣候協議》的核心問題。中國在今年氣候大會中的表現是非常有建設性的,一方面表達了中國在上述核心議題上的觀點,也積極推動了各方形成共識。
  • 柬埔寨應對氣候變化 承諾2030年減碳18%
    為紀念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達成5周年,聯合國及有關國家12日以視頻方式舉行氣候雄心峰會。洪森總理在峰會上發表講話時表示,氣候變化已是不爭的事實,許多國家都經歷了氣候變化的衝擊,例如柬埔寨不久前遭受的大洪澇。他說,雖然柬埔寨釋放的溫室氣體佔全球總量很小比例,惟柬埔寨承諾將在力所能及和有限資源內,對應對氣候變化作出貢獻。
  • 菲環境專家冀拜登應對氣候變化
    美國民主黨總統當選人拜登向氣候行動的正確方向邁出一步,這是美國正式退出巴黎氣候協議之後的一個關鍵時刻。  雖然拜登並不是解決越來越嚴重的氣候危機的萬靈丹,然而氣候專家表示他相信科學,這是他競選擊敗川普原因,川普一再質疑破壞氣候背後的科學。
  • 聯合國安理會就氣候變化問題舉行高級別會議
    #聯合國安理會#今天在輪值主席國、英國首相詹森的主持下,就#氣候變化#與和平和安全問題舉行了高級別辯論。
  • 藍天保衛戰中國民間力量亮劍,C平方計劃協同應對氣候變化
    「C平方」計劃發起的背景是中國在藍天保衛中有可能實現巨大的協同應對氣候變化的效益。作為中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中之重」,空氣汙染防治自2013年起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過去五年,中國城市顆粒物濃度平均下降超過20%,重點區域如京津冀細顆粒物濃度下降近40%。
  • 郫都區召開溫室氣體排放清單和「十四五」應對氣候變化規劃編制...
    2021年1月15日,成都郫都區召開溫室氣體排放清單和「十四五」應對氣候變化規劃編制工作推進會,傳達學習四川省應對氣候變化工作視頻會議精神,徵求區級有關部門的意見和建議,對加快推進規劃編制工作進行安排部署。
  • 聯合國調查顯示大多數人希望政府採取行動應對氣候危機
    總的來說,應對氣候危機最受歡迎的行動是保護和恢復森林,其次是可再生能源和氣候友好型農業。在調查的18項政策中,推廣植物性飲食是最不受歡迎的,只有30%的人支持。在一些國家,性別是一個因素,在16個國家中,認為存在氣候緊急情況的男性和男孩至少比女性和女孩多5%。然而,在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和英國這四個國家,更多的婦女和女孩關心全球變暖問題。
  • 拜登發布應對國內外氣候危機的行政命令·連通性篇
    在這組分享和討論中,主題是最近美國新任總統拜登頒布的《應對國內外氣候危機的行政命令》。CCSG專家組對這裡面關於連通性的條款、包括《保護我們的國土和水域》進行了討論。為推動全球環境治理,綠會國際部現將美國總統頒布的政策中與生態連通性(connectivity)有關的部分,翻譯分享如下。
  • 國際政治英語全球氣候治理模式轉變及中國的貢獻
    國際社會需要攜手應對氣候變化的邏輯就在於,氣候變化對全球及各國的利益均會造成重大影響,全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總體而言利大於弊。採取國際合作應對氣候變化,最終會實現中長期內各國福利水平的共同改善,其結果要遠好於延誤行動或者行動不力而導致全球俱損,也好於僅有部分國家採取行動時全球行動力度仍然不足且利益分配格局可能出現重大偏頗的後果。首先,在長期氣候目標上達成了基本共識,維護了各方的政治底線。
  • 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以視頻形式會見挪威氣候與環境大臣
    雙方就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應對氣候變化等共同關心的議題進行了深入交流。黃潤秋首先對斯萬能·洛特瓦能擔任第五屆聯合國環境大會主席表示祝賀,並感謝其為前不久中方主辦的「2020年後生物多樣性展望: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部長級在線圓桌會專門錄製視頻發言。黃潤秋說,中挪兩國環境合作已走過25年曆程。
  • 拜登:不會公開的反對中方在香港問題上的做法、在新疆問題上的立場,以及在臺灣問題上通過強硬手段維護「一中政策」
    當地時間2月16日,拜登參加CNN知名主播安德森·庫珀主持的「市政廳」節目,就應對疫情、疫苗接種、振興經濟、槍枝問題、移民政策改革等一系列熱點問題與主持人暢聊,涉及外交政策,中國必然是繞不開的話題。主持人庫珀講到中美兩國元首於美國時間10日晚間的通話,而談及所謂「人權問題」,拜登又「老生常談」地宣稱,美國總統必須「捍衛人權」,並再一次拿新疆、香港以及臺灣問題講了一通「固有立場」。但他話鋒一轉又表示,如果你對中國歷史有了解的話,這個國家在遭受外部勢力欺辱的時候,恰是中國國內沒有統一的時候,中國的立場很明確,必須有一個「統一的中國」,他們所有的行事都是基於此。
  • 中美氣象合作又傳好消息,聽聽美國局長怎麼說
    雙方回顧了自中美大氣科技合作聯合工作組第十九次會議以來的工作進展,並就繼續在氣候和季風、開發性研究、數值天氣預報、氣象現代化、衛星氣象等五個領域深化合作達成共識。」  自1979年籤署《中美大氣科學技術合作議定書》以來,中美氣象合作已持續近40年,雙方合作不斷深化,成果豐碩。兩國氣象部門開展的合作項目達600餘個,技術交流超400人次。
  • 災後應對:心理健康問題同樣重要
    哥斯大黎加環境部門表示,該國正在評估自然災害的心理影響,並針對氣候變化所引起的各類極端天氣事件,著手考慮制定最佳應對方案。哥斯大黎加正在制定「國家適應計劃(NAP)」。該計劃是應對氣候變化的核心計劃,把人們的心理健康納入了考量範圍。計劃將於今年晚些時候出臺。
  • 二問中美經貿關係:中美貿易,互補性還是競爭性?
    從4月5號開始到9號,《央視財經評論》推出系列評論, 持續聚焦中美經貿關係。今天關注第二問:中美貿易,互補性還是競爭性?在中美經貿問題上,中方立場已經講得很清楚。我們不想打,但不怕打貿易戰。事實上,中美已經成為各自最重要的貿易夥伴。
  • 《歐洲氣候法》草案未解「氣候難題」?
    日前,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公布了《歐洲氣候法》草案,這將成為歐洲歷史上第一部旨在應對氣候變化、實現溫室氣體「零排放」的法律。
  • 外交部:中方提前完成2020年應對氣候變化和設立自然保護區相關目標
    切實履行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等環境相關條約義務,提前完成2020年應對氣候變化和設立自然保護區相關目標。中方倡議成立「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先後與100多個國家開展環保交流合作。去年,習近平主席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前達到峰值目標和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願景,以及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的四項新舉措,體現了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堅定決心,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肯定。生態文明建設關乎人類未來,建設綠色家園是人類共同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