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媽登錄了我的交友軟體,然後……

2021-02-27 漲姿勢


撰文:CLAY SKIPPER

━━━━━ 

 

我今年26歲,單身,四年前剛剛結束一段認真的戀愛。就像其他20多歲的小夥子一樣,我決定:在我媽的手機上裝 Tinder,然後讓她幫我約女生。當然,是以我的名義。

 

仲夏的一個傍晚,走在紐約西村的街上,我馬上要見到一個在網上認識的女生。更準確的說,她是我媽假裝是我,在她的手機用軟體認識的。她用我的 Tinder,幫我安排了這次約會,希望能幫我找到女朋友。我只知道這個女生的名字,在約定的酒吧附近,我見到一個褐色頭髮的女生站在外面。那一定是她了。

 

我耳邊還能聽到我媽幾天前說的話。「你說不定會染上很多性病,」她拿著我的電話一邊說,一邊掃閱著許多撅嘴賣萌的女生的照片。「我覺得你不應該為了上床隨便勾搭。你應該好好認識些正經姑娘。」

 

當我把我的 Tinder 交到我媽手上時,我知道這會很搞笑。我從沒想過我們會談到隨便上床的事情,不過我們竟然說了。


 

「天啊,這兒有一個姑娘很適合你,」她說。「她沒穿衣服!媽呀!」

 

媽媽,Tinder 上不可能有全裸的個人照片。

 

「嗯,這個不行,淘汰,」她說。好了,一位有可能成為我心靈伴侶的人就這樣被放棄了。「你身材好也別這麼愛露嘛!」

 

哦,天哪!

 

「我有我的考慮因素,」她說。「畢竟我是一個母親。」

 

這一切的開始,都是因為我媽覺得我會孤獨終老。

 

或者,至少在上次我們決定一起去看百老匯音樂劇《漢密爾頓》的時候,我自己是這樣想的。

 

「我們有四張票,」她提前幾個月告訴我,「爸爸,我,你,如果你到時候有朋友的話,也可以帶來。」

 

「到時候」有朋友?所以,現在的朋友不行?所以,是女朋友咯?你是在說女朋友吧,媽?

 

我今年26歲,單身四年了。我媽26歲時已經嫁給了自己高中時的男友。當年,也是他開著一輛傻氣的甲殼蟲載著她去參加高中畢業舞會的。28歲的時候,她已經生了第一個寶寶。那個寶寶是我哥,他26歲的時候已經跟現在的妻子談戀愛了,他們結婚6年了。

 

所以現在到我了。單身。慢慢死去。每年聖誕節都是那個多出來的人,一個1000瓦的電燈泡。 

 

但是跟我媽26歲的時候不同,現在我們有約會軟體 Tinder,當你沒人可摸的時候,你可以在 iPhone 上「摸」它。於我而言,Tinder 一直是一個消遣,就像一個成人收費版的「糖果粉碎傳奇」遊戲。Tinder 並不能讓你馬上跟誰在一起,但是可以給你創造一種幻覺,讓你覺得自己不是自己一個人。它讓你覺得,你還有很多機會,可以約很多人,她們其中不少還會想跟你睡。如果我媽那麼希望我有個女朋友,那為什麼不讓她去幫我找呢?所以我把她推上前線,假裝是我。

 

我們在曼哈頓一起吃了頓晚飯,然後我把軟體裝在她的手機裡,教她怎麼用,教她怎麼速配(還真的當場就找到了一個!),然後把軟體從我自己的手機裡刪掉了。我的感情生活就這樣被放在了我媽手裡。


 

她的任務,就是每天花幾分鐘跟那些「收藏」我的女生聊聊天,再回過頭來「收藏」她們。如果她以為一個1米8高,26歲的 GQ 作者的身份能給別人留下一個好印象,並成功約到一個見面喝酒的機會——或者像她建議的那樣,去公園散步——她就可以把我的電話給她,然後她們可以給我(我的手機號)發簡訊,然後我們自己約時間地點。

 

不過,那是一個大寫的「如果」。

 

我們離開了餐廳,我的哥嫂回到了切爾西區的家,我的爸媽回了康州的家。我自己回家了。

 

三十分鐘之後,我回到家了。我收到了我媽兩個語音信息。第一個是晚上9點51分:

 

「嗨,是媽媽。她(速配的女生)給我回信了。我問她想不想出來喝杯咖啡或者小酌。她告訴我她已經睡了。這是一個信號麼?」說罷之後她放聲大笑,意思是或者這就是「上床」的暗號,然後她把自己逗樂了。「我給她回簡訊說,『也不一定要今晚。』好吧,我也不知道該說什麼了。我都不太確定是我們選了這個 Alex。是我們選的嗎?還是她選的你?隨便吧。好吧。拜拜。」

 

第二個信息是31分鐘後:

 

「我是媽媽,打來跟你說說 Tinder 的回覆。我跟 Kelsey 聊了一下。她說,她希望能跟你見面喝一杯。我先問她要不要出來喝杯東西。開始,她說,『Molly。』後來又說自己是開玩笑的,然後答應喝酒了,說九月份才來紐約。然後我也不知道該跟這些人說什麼了。我會給她們倆你的電話。好了。再見。」

 

Molly?

 

哦,是那種迷幻藥!

 

我當然不驚訝我媽不知道 Molly 是什麼。我驚訝的是,她的風格那麼直接,而且竟然那麼奏效!她玩得那麼好。「我贏咯」?這是媽媽們常會說的話麼?我媽真的比我更會玩麼?

 

我給她打了個電話。這離我給她裝軟體還不到兩個小時。

 

「你覺得我們應該怎麼應付這些女生?」她拿起電話就問。「我是不是該給你們好好地牽線,還是應該默默地消失。」

 

默默消失?

 

Tinder,你是誰,你對我媽做了什麼?

 

我媽今年58歲,短頭髮,不到1米6,對無聊廢話零容忍。她生長在一個牧師的家庭,所以我們家的風格也很類似,雖然不算獨裁但是也很強硬。她是我們兩個男孩的女酋長。如果加上我爸的話,就是三個,她是這麼算的。在家裡她一直唱白臉,她有特殊的媽媽技能,可以深睡到11點58分,但是只要你11點59分沒到家,她就能馬上驚醒。她會給我打電話,而我正在趕回家的路上,然後我一接電話,她就會說:「開車的時候不要打電話!」就跟大多數家長一樣,她要忍受很多青春期的抱怨,但是卻很少獲得應得的感激。

 

當我開始上大學,開始懂道理了,我才發現自己是傻瓜,她才是聰明的那個;我才意識到,她所做的一切只是確保自己的孩子不要闖大禍,那麼,既然「在丹家打遊戲機」其實意味著我們「在丹家偷他爸爸的酒喝,」 偶爾說說「不」,也是可以理解。即使,這樣會讓情緒不穩定的青少年覺得你是一個法西斯。既然明白了她一直都是正確的,我開始常常跟她聊天。我會問一些迫切的問題,比如說「我可以把抗生素混伏特加喝嗎?不是,我說的是很多伏特加。」或者「怎麼把西裝上的辣椒醬洗掉? 對,我說的是很多辣椒醬。」

 

她也會有問題:能告訴我 iCloud 在那裡嗎?為什麼我的 iPod 只能放聖誕歌?

 

在我的印象中,我們僅有那麼一次談論到了性,當時我22歲,剛剛畢業,我們兩個在家裡的後院吃飯。她忽然說,「你應該用安全套。」她以為我的性生活很活躍嗎?還是完全沒有過?我默默地換了話題。

 

(備註:在我給我媽看過這個故事之後,她寫到:「我覺得肯定是在你高中和大學的時候,我們就說過安全套的問題了。並不是到了22歲才聊的!」請注意,「覺得肯定」跟「肯定」是不一樣的。)

 

四年後的今天,她在幫我進行網上約會。

 

在她給我轉發的簡訊中,我不確定哪些因素讓我最不舒服:是收到許多垃圾簡訊(「一看就是嫖妓廣告」,她說);還是她為了吸引女生用「抱負遠大的文字工作者」來形容我;還是老媽對從事 HR 工作的女生特別熱情,因為她要 「幫你擴大社交網,誰知道你什麼時候會失業!」這件事情。我媽媽真的長期處於一種擔心她兒子會被炒魷魚的狀態麼?還是她真的那麼討厭寫作?

 

我已經把軟體從我的手機上刪除了,所以我現在全靠我媽用簡訊給我匯報進展,而她的簡訊,常常有一些莫名其妙的黑體字,讓我仿佛聽到她在我耳邊大叫:

 

「很多配對不成功。很多都很年輕。有一些年紀大些。有一些太愛曬胸了。」

 

「我不確定我是不是個很光滑的男人,我不是在約泡。」

 

看看她的簡訊,就能發現,雖然她很熟練地使用一些流行詞,比如說「贏你咯」還有「默默消失」,她離得心應手還遠著呢。

 

她會跟女生說,我們好像有很多共同之處,你認識誰誰誰和誰誰誰麼?女生說,認識,我們是高中同學。她便說,那我們在同一個高中呢!女生說,我是2007屆的。她說,我是2008屆的。女生問,那我不是吃嫩草?老媽會忽略這個問題然後說,我哥哥跟誰誰誰的哥哥是好朋友。

 

如果發現有女生也來自康州,在我家附近長大,她還會自我介紹說:我媽媽在市區的書店工作,而且經常去那裡的體育館健身,還會去逛有機超市。

 

我問她,你真的覺得這些對話能撩妹嗎?

 

「我的 Tinder 信息是用來跟女生好好交流的,不是用來撩妹的!」

 

於是它們確實開展了對話,至少有時候奏效吧,雖然那些對話都是關於我已經忘記了的高中同學,或者關於我媽的工作地點,健身房,有機市場等等。不過一段時間之後,她開啟話題的能力越來越嫻熟,不過她還是沒有給我約到女生。我覺得老媽的主要問題如下:

 

首先,她有時候說話像個機器人。

 

有個女生說自己在國慶日「為美國而玩得太瘋了」,所以傷了膝蓋,並且提到紐約實在不適合有出行障礙的人生活,我媽的回覆是:「贊同該城市不適合骨折人士出行。」(她還問,「你是運動員麼?」還有「地鐵有直梯麼?」)

 

再有,她不是很有遊戲精神,也就是說,她從來學不會放輕鬆。

 

「我不能一次問兩個問題嗎?!」當我告訴她不行,真的不行的時候,她很質疑。「這不好麼?為什麼?或許我應該問三到四個問題!』你住哪裡?你做什麼?你養什麼動物?你喜歡長袖子嗎?『」

 

(後來,她給我發簡訊說:「在問完昨天的問題後,我沒有收到回復!看來確實不應該一次問兩個問題。」)

 

事情真正變得失控,是在她讀了一篇《名利場》上關於 Tinder 的文章之後,裡面談到了當下的勾搭文化,還有這句聳人聽聞,太完美以至於難以置信的話:「『約炮就像用訂餐軟體一樣,』投資銀行家丹說。『不同的是你預訂的是一個人。』」(謝謝你,投資銀行家丹。)

 

「那這不就是約炮網站咯???」她讀完文章之後發簡訊問我。「我可不玩這個!」

 

這就是把你媽媽推上前線,去面對一群想跟你睡覺的人的後果:總有一天她會告訴你你心知肚明的事情,而這會讓你很不舒服;她免不了用一種媽媽的語氣勸你,再跟你說,你也知道,性不是一切。

 

「性不是一切,」她說。「親密是親密,性是性。親密是用善意好好地對待別人。輕輕地拍他們的背,或者握著他們的手。除了睡在一起以外,還有好多事情能把你跟另外一個人連接在一起。」

 

是的,好的,媽媽。難道你以為我們這代人真的不懂這個麼?

 

「我不確定你真的懂,」她說,顯然,用了一個星期的 Tinder 已經讓她很倦怠。「我不知道人們還是不是接受這樣的教育。或許這種想法過時了吧。」

 

我的爸爸媽媽是在高中認識的,當時他們一起負責製作畢業紀念冊。她開始沒留意到他,直到有一個雪天,他開車送她回家。而這一天變成了他們的約會日,一起去看《美國風情畫》,吃甜甜圈,接著便是結婚,在接下來便有了我。

 

「以前,人們都是面對面認識的,」我媽後來說, 為人們尋找真愛消除了物理距離是網際網路創造的幾大奇蹟之一,可卻讓她哀嘆。「在工作的地方,你會見到他們,或者在俱樂部,在學校,在教堂…...你們總會有些共同點,然後常常見面,接著就會想,『我喜歡他們麼?他們是混蛋麼?』而不是像這樣:哦,我發這張圖,我喜歡那張圖。接著就是:哦,他們喜歡我!然後你們聊什麼呢?」

 

「你甚至不知道他們是不是住在紐約?」她甚至沒有意識到自己才是那個根本不在紐約的人,這真是諷刺。「不過,我想今天的世界就是這樣吧。」

 

我問她:你會覺得你的20歲裡沒有 Tinder 很可惜麼?

 

「我不會。絕對不會,」她說,這對我爸來說絕對是好消息。「不過你要記住,Clay,我長大的時候環境並不一樣。當時就是不一樣。」

 

康州的清晨,我的中年的媽媽坐在家裡,用手機給她的小兒子發 emoji 的表情(我媽!用 emoji!),討論女朋友的問題,親密的問題,還有好多其他我們以前不聊的話題。從某種角度來說,我們的溝通變多了。這確實不一樣。

 


有進展了。

 

幾天之後,我媽擺脫了《名利場》帶來的小煩惱,終於給我安排了一場約會。在 Tinder 上聊了很久之後,她幫我約了一個褐色頭髮叫 Anna 的女生出來喝一杯,還把我的手機號給了她。她給我發了簡訊,我們約在西村的一家酒吧。我到的時候,她已經在等了。

 

Anna 不是我喜歡的類型。不過她顯然是我媽媽喜歡的類型。(我想,至少我們這點是不一樣的)我主動擁抱了她一下,說:「你好,很高興見到你,」這就是我們的第一次互動,當然她是不知道的。

 

約會很糟糕。我們除了都有一雙眼睛和一份工作一樣,什麼都不一樣。我們一起呆了一小時,各自喝了兩杯酒。如果我有問到任何我們在 Tinder 上已經討論過的問題,她倒是沒有告訴我。我的計劃本來是告訴她,其實一直是我媽媽在用我的 Tinder。但是很快我的良心讓我退卻了。我意識到很多人確實是用軟體來找新朋友(也有成功的!),我覺得如果跟她說出真相「其實喜歡你的是我媽」是一件很傷人的事情。約會結束了,我們各回各家,完全沒有性的事。


 

我後來問我媽,她選擇對象的標準是什麼。我想要知道她選擇 Anna 的原因。

 

「我就看看誰長得好看,但是又稍微有點內涵,而不是一副只想上床的樣子,」她告訴我。「我會跟她聊天,然後邀請她喝咖啡,或者約在公園。所以我會喜歡那些喜歡跳傘的,滑雪的,和玩長曲棍球的。或者還有那些養狗的。」

 

不過當然,這個實驗本來也是有些荒唐的,想達到目的幾乎是不可能的。(「我覺得光用手指掃來掃去,你是不會找到真愛的,」我聰慧的媽媽說。)這本來就行不通,所以事實也如此。

 

《漢密爾頓》音樂劇近在眼前,而那第四張票到了我朋友 John 的手裡。他不是我女朋友。

 

當這一切過去幾個禮拜之後,我重新下載了 Tinder,為了寫這篇文章,我想找找我媽和 Anna 對話,可是卻找不到她了。可能她刪除了軟體,或者在完美的因果報應鏈中,我「默默被消失」了。

 

我想到,從 iPhone 軟體裡跳出來,回到現實世界,在2D和3D生活中來來去去,是多麼容易的一件事情。我想起我的爸媽。我在想,當你有那麼多人可以「收藏」進你的生活,你是會留意那個下雪天開車送你的紀念冊小夥子,還是坐在他的車裡,掃閱著那些饑渴的陌生男人的照片?我在想,你會不會因為總在尋覓而錯過一些人。

 

在我媽幫我在網上找女朋友未遂之後,我和一個認識了一年的女生朋友開始發展。她叫 Katie。她今年30歲,有真實的脈搏,而且從來沒上過 Tinder。(我們原來就認識,後來通過 Twitter DM 又聯繫上,這個浪漫軟體我媽肯定還不會用。)我們是異地,還沒約會,不過會儘可能跟對方見見面。我們對現狀很滿意,也不想定義這段關係。我跟 Katie 飛去巴哈馬過聖誕節之後,我嘗試著跟我媽解釋這段關係,她不太明白。我奶奶問我,我的新女朋友怎麼樣,可我還沒有女朋友。我想,我們確實在不同的環境下長大吧。

 

最近,Katie 和我在西村吃飯。餐廳很擁擠,瀰漫著紐約城周五的躁動氣息。我們坐在吧檯,有一個醉醺醺的女人從 Katie 背後靠過來。

 

「你們倆會結婚的,」她說。

 

這句話是極其不成熟的預言,畢竟我們甚至沒在約會。但是我好奇地問她:那你說,我們的故事是怎樣的?你覺得我們是怎麼認識的?她又再靠過來。

 

「你們在 Tinder 上認識的,」她立馬說,因為這是2016年,如果兩個年輕人看起來快要結婚了,那顯然他們 是在手機上認識的。

 

Katie看著我,我們倆都笑了。我們結了帳,然後走過那些享受著燭光晚餐的情侶。我走了兩個街區,回到我家,再也不是自己一個人了,我心想,天哪,我得回去給我媽發簡訊。

 

━━━━━

撰文:Clay Skipper 翻譯:Elyse Huang 插畫:徐磊、Tara Jacoby

━━━━━

 

相關焦點

  • 北京警方破獲聊天交友軟體漏洞詐騙案
    一款普通的聊天交友軟體,有人竟從中窺得「生財之道」?
  • 【國外新鮮事】日本一警察因使用交友軟體與多名男子約會而被降薪
    據《東洋經濟Online》4月17日的報導,在山口縣山陽小野田市警察局工作的一名20多歲的女警官因通過(4月1日起生效)智慧型手機交友軟體與多名男子見面,受到了扣除相當於一個月工資10%減薪的紀律處分。山口縣警察局督察辦公室解釋說,今年2月,這名警官向一名主管透露,她通過一智慧型手機交友軟體認識了多名男子,並於去年5月至8月與他們約會,由於這是一種「表明警官道德有問題」 的行為,因此有必要採取紀律處分。
  • xx交友軟體上,7種令人匪夷所思的自我介紹
    假期結束上班好無聊一不小心就打開了交友軟體刷了起來經常會看到令人無語的自我介紹比如       1.5種形容0的轉移方式:相信大家都有看過這種簡介,「不是top、不是1、不是哥、不找弟、不分不偏一」來形容自己的角色,也許是出於一種神秘的原因
  • 18歲少年交友軟體 遭仇男網友凌虐!刀刀見骨全裸躺浴缸
    美國路易斯安那州一名18歲少年霍頓2020年透過同Z交友軟體認識另一名19歲的男子塞內卡,兩人先是在網上聊了1個多月,隨後便決定要在塞內卡的家中進行第一次「約會」。根據《鏡報》報導,18歲的霍頓(Holden White)2020年透過交友軟體Grindr認識大他一歲的男網友塞內卡(Chance Seneca),兩人在交友軟體上熱烈聯絡1個月後,約好要在塞內卡家進行第一次的約會。兩人當天一起打電動,玩得不亦樂乎。
  • 實錄:女友劈腿約前任開房 我媽逼我原諒
    但是最近我發現她竟然又劈腿了,我有點接受不了,想分手,可我媽卻死活不同意,還覺得年輕人婚前犯個錯是難以避免的。我大學畢業後也談過一兩次戀愛,但是我媽都不是很滿意,然後就給我介紹了她好姐妹的女兒。第一次見面的時候一共四個人,我們兩個人加上我媽和她媽,兩個媽媽都聊得很嗨,恨不得馬上變成一家人,可是我看她不是很情願,整個過程也都是心不在焉的樣子,我覺得她不是很喜歡我,但是我媽說女孩子都是這個樣子的,這叫矜持,讓我以後多主動。之後她又去上學去了,我一有空就在微信上找她聊天,她也都是秒回的,後來發展成晚上一起視頻,有一次我問她我們這樣算不算談戀愛了,她沒有直接回答我而是反問,你覺得呢?
  • 我媽在去旅遊前,往我錢包裡放了保險套.
    我媽總是告訴我,女生不要有婚前性行為,容易吃虧,所以我一直在父母面前扮演著「處女」的形象。 假裝看到電視劇裡的「接吻畫面」會臉紅,還要裝作不好意思地低頭玩手機。假裝自己從沒有過性生活,和男朋友只拉過小手,增進感情完全只憑微信聊天。 我每年回家都演得天衣無縫,直到我媽有一次突然一大早來看我。那時候是夏天,我媽敲門的時候,我男朋友以為是送外賣的,穿著個褲衩就去開門了,把我媽嚇了一跳。
  • 我媽在和我打電話,我身邊的朋友:
    我暗戀的人:我的天,我太喜歡高個藍眼睛的男生了邀請她出去約會的我:媽:如果你那麼討厭這裡那你直接走好了我:好的4小時候的我:我媽在和我打電話,我身邊的朋友:當你給某人打電話然後他沒接當我起床了我老婆還在睡覺當我老婆起床了我還在睡覺
  • 杭州男子:老婆為小事打了我媽不認錯,她爸一句話讓我無話可說
    網友@走出亞洲交代下背景:去年十月份生了個女兒,我媽從九月份就辭職過來伺候我老婆,我媽帶小孩老婆不滿意,之後我媽主要負責做飯洗衣服,我倆帶孩子,中間她們雖然一直磕磕絆絆,大吵過幾次,但日子也能湊活過下去,老婆在早幼教機構上班,受疫情影響,還沒復工,復工了小孩白天就只能交給我媽帶,我們計劃等小孩一歲半就送到託班去,讓老人回去。
  • 粉絲分享:幾十年來,我媽都是我老總爸爸的小寶貝,分享一下我媽的撩漢秘訣
    至於怎麼挑空閒時間,看他社交帳號的更新、遊戲登錄、發朋友圈的時間,再或者直接先暗搓搓問一句,就能推個大概時間。然後再去施行上文的步驟,保證事半功倍。其次,建議姐妹們空閒時間去讀一下歷史、軍事(這種是針對內心成熟型男人)。了解一些遊戲的小知識和體育賽事方面的(這種成熟不成熟都通吃)。
  • 我媽不愧是我媽,牛就一個字兒!
    大家好我是嘴上沒把門的咩咩子父母,作為最了解你的人沒有之一從小到大都對你的吃喝拉撒了如指掌因此他們經常會給你的生活提出意見雖然出發點是好的但有時候還免不了讓你虎軀一震深感「我爹媽居然還能有這種操作!?」
  • 「我媽催我結婚,可我喜歡同性」
    一款同志交友軟體,徵集了一千多位真實用戶的故事。「當發現你自己喜歡同性之後是什麼反應?」答案最多的是羞恥、牴觸、迷茫……「8年了,我卻還不能認同這樣一個自己,最嚴重的一段時間,我經常做噩夢,討厭同性戀,不想和這三個字有任何瓜葛。我自責,因為我是同性戀。」
  • 女兵說:「媽,我想你了……」
    寄明月——獻給,親愛的「老」媽慰母親站臺一別兩年餘,千呼萬喚白雙鬢。而今不知幾時休,未見容顏只現情。因為帶新兵緊張的操課,我無暇顧及。後來才聽說這個連結近日在朋友圈很火。沒打開連結之前只覺得,老媽近來時尚了不少。當我細看了視頻之後,汩汩酸澀頓時湧上心頭,嗓子無聲的哽咽了許久。這個視頻是近期《超級演說家》的一檔節目,《你陪我長大,我陪你變老》。「媽,你咋不直接告訴我,你想我了呢?」
  • 男子玩交友軟體,意外揭「酒託女」設局內幕
    近期有國內男子玩交友軟體,雖然成功約出3位女生,但這三名女性都將男子帶到同一間酒館碰面,而且專門點高價的酒水。經過當地媒體調查後發現,這是一個有規模的詐騙結構,當地警方也表示有不少人受害。根據《網易新聞》報導指出,長年在西安土門工作的小華(化名)想要找尋結婚的對象,於是開始接觸交友軟體。而他後來成功的約到1個女生,這位女生在與小華初次見面時,就將小華帶到一個隱密的酒吧。一進去就送上一瓶酒、一盤瓜子、一盤水果。
  • 要出國了,我媽每天調到電視英文頻道問我能不能聽懂
    要出國了,我媽每天調到電視英文頻道問我能不能聽懂,如果翻譯不出來就立馬自我高潮罵我濫竽充數。
  • 「是的,我媽就是一賣豬肉的,你媽是公務員了不起啊,我不娶行了吧?」
    我一直暗戀她,直到有一次她發燒咳嗽,我悄悄給她買了藥,一大早就出去給她買粥,她發現之後,就慢慢跟我走的很近了。情人節的時候,我跟她表白了,因為是一個縣城的,所以我們在一起話題多,感情不錯。畢業後,她家要她回去考公務員,我也回老家跟一個朋友做點小生意。一年後,父母都催著我們快點結婚,於是我帶女友回去見我媽。我爸去世的早,我媽一手把我撫養長大,吃了不少苦。
  • 母親節,我媽把我按在地上摩擦.....
    今天不是母親節嘛,我想著,今年那麼特殊的一年,總得給我媽「好好表示表示」吧?
  • 我媽給兒婿的禮物,足夠填滿權權
    晚上回家,我從快遞櫃裡取出滿滿幾大箱快遞,都是我媽前幾天打語音電話告訴我,讓我籤收的東西。我媽知道我向來沒有囤年貨的習慣,所以她千挑萬選給我郵寄了很多東西過來。在我看來,好友如此親力親為,確是意義非凡。據我所知,我媽從小在贛州長大。對於她來說,贛南臍橙一直是年少時最喜歡的味道。還記得外公和我說過,老媽在贛州讀初中時被一個優秀又帥氣的老同學追過,便是這位青梅竹馬的舊友。因為外公的工作調動的原因,我媽讀完初中後便離開了贛州,來到了我所在的出生地。如此看來,若不是外公這個明智的決定,也不會有我了吧。
  • 我親手把我媽送進戒毒所
    我媽打了我一巴掌後,崩潰地坐在床上哭,嘴裡念叨:你怎麼能這樣?說著,媽媽還拿出了手機,準備撥打110。我一把奪過她的手機,跪下來說,媽媽,不要,我不想做牢,我不想去戒毒所,我害怕,我害怕,我害怕……我懇求我媽媽不要報警。終於,她決定幫助我一起戒毒。在經歷了第9次失敗後,媽媽徹底失望了。
  • 交友軟體匹配美女,教你做的這件事千萬別做!
    今年六月,寧波工作的劉先生在玩某款交友軟體時,匹配到一位名叫「婷婷」的女孩後就互加了微信。一開始雙方只是簡單聊聊,一個禮拜後女孩主動與劉先生聊起工作、工資方面的事情,還提到自己在某平臺投資賺外快。婷婷對劉先生表示該平臺保證賺錢而且安全,時不時還給劉先生看她的盈利截圖。
  • 我媽給我做過她最拿手的一道菜:傷口撒鹽……
    反正阿祖我已經被催過一波了結果怎麼說呢我VS我媽我贏有時候我的媽不太清楚我長什麼樣然後家裡一般沒什麼重要的事我媽還學會了玩cosplay的遊戲我爸還學會了騙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