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保羅先生的漫畫,第一感覺是「冷」。
作為一個在ins上擁有34萬粉絲的中國臺灣漫畫家,保羅先生的作品第一眼看上去好像也沒什麼特別。他選用的素材都非常生活化:食物為多,還有些日用品, 據說人體並非是他所擅長,所以出現的頻率不算很高。
但無論如何,他還是會吸引著你往下翻看,然後你就發現,他好像總能在一些你意想不到的地方做出變形,讓你猝不及防就笑出來。這種笑,甚至有點大人看小孩的無可奈何:「怎麼還能這樣想呢?」「但確實也真的有點意思哦」。
保羅先生很擅長觀察生活中的細節,這一點或許正是體現他童心的地方。他總能捕捉到一些具有廣泛共識的習慣和現象,就是這種「沒什麼用但又偏偏存在」的奇怪知識和「你不說我還沒發現原來我也是這樣」的常識,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比如,某些食物的特定部分尤其受歡迎。
或許你倒水的時候,也常遇到液體沿著杯壁流下來?
吃自助餐時的順序,也讓很多人有所共鳴:
曾經把「戚風蛋糕」看錯的,肯定不止我一個人:
看到薯塔會聯想很多的,原來也不止我一個。
但在保持童心、充滿觀察力之餘,漫畫這種形式也註定了會有一些非常尖銳的地方存在。早在前兩年,保羅用漫畫做名詞解釋的系列已經很受歡迎,近期的作品也延續了這種犀利和精彩,對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做出了直觀再現,也從自己的角度重新定義了某些詞語。
在貓奴當道的年代,「黑貓白貓」的內涵早已悄悄改變:
炸雞續命的當下,對於健康的認知也不一樣了:
社交網絡普及之後,看社交動態也是側面了解一個人的方法:
愛恨其實很簡單:
對青春流逝的犀利註解,懂的都懂……
對這兩種說話方式,保羅先生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講話夾雜英文其實很正常,畢竟有時候英文的確可以更準確表達某些語意,但完美地被交叉使用,就是很有事,會有一種聽覺上的混淆,同時有夠show off 有夠賣弄。」
「其實我也是Emoji的愛用者,有時候一段話點綴一兩個Emoji或顏文字,就是很可愛呀,但有時候,在社群上常常會看到一些過度迷戀於使用Emoji的用戶,其中多半為品牌小編,故暫時稱之為「Emoji控小編體」。當文字與Emoji被完美攪拌均勻的時候,也是常常讓我眼花到有點芬倒。」
雖然在現在諧音梗都是要扣錢的,但是保羅先生的諧音梗還是非常受歡迎,可能關鍵還是,即使是諧音梗,他也總能找到不一樣的角度吧。
舒芙蕾的層次可以是「舒服」的不同程度:
為了怕你真的f、h傻傻分不清楚,還非常貼心地標註了聲母。
真·冷笑話。
在完全不同類的事物之間找共性、將完全不同的事物聯繫在一起,也是他很擅長的。
將富士山戴在頭上,成功讓這座山為更多人私有。
雖然「櫻桃小口'算是通用說法了,但辣椒和烏魚子,之前有被和嘴聯繫在一起過嗎?
「又想馬兒跑,又想馬兒不吃草」新解:
長毛狗又怎麼會想到,有一天自己會「淪為」人類的清潔用具?
保羅先生一直想保持生活中的低調,因此幾乎一直堅持不曝光正臉,但是在評論區中,他常常認真友好地和粉絲交流,談論漫畫主題、談論對同一問題的不同態度。
當然,最關鍵的還是,用這些角度清奇的冷笑話治癒你的不開心。
最後,萬聖節、雙十一都快到了,保羅先生的一張圖放在這裡作為友情提示剛好:
(圖片來源:mr.paul_tw@instagram)
點擊「在看」,開啟自由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