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標題為「驚人內幕:美國滅--華戰略的最後一手」的貼文,非常氣憤,及時舉報,目前已被網絡部門封了,但還是不忘責任,先跟大家聊聊鹽業改革、碘酸鉀和碘化鉀吧,讓大家了解一下,以後遇到類似不負責任的帖子,建議及時舉報,打擊「害蟲「,維護媒體生態環境,保護國家食鹽安全。
這個貼文作者,對我國食鹽專營制度改革並不了解。把中鹽上海與莫頓的合作解釋為美國對中國鹽行業的控制,對食鹽添加碘酸鉀看作美國滅華的陰謀,本不值得一駁,但身邊居然不斷有朋友問起,就不得不說一說了。
關於碘酸鉀與碘化鉀添加。國家衛計委在「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中明確規定「食用鹽中碘強化劑」:在食用鹽中加入的食品營養強化劑,包括碘酸鉀、碘化鉀、海藻碘。根據《食鹽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163號)第二章第八條的規定,應主要使用碘酸鉀。這項規定並沒有強制必須加「碘酸鉀」,主要由生產企業根據工藝、運輸半徑、儲存條件和強化劑的性能特性去自主選擇添加何種強化劑。版主也查閱了有關國際食品標準委員會公布的《食品級鹽法典標準》,其中規定:為了用碘強化食品級鹽,可以使用碘酸鉀、碘化鉀等,添加限量由國家權威人士根據自己國家碘缺乏程度而確定。另外,俄羅斯的一個食鹽標準也規定「高級食鹽和一級鹽加入碘酸鉀(KIO3)用於預防」等。這些信息說明無論國際或國外,兩種強化劑都有添加的需求。
碘酸鉀與碘化鉀有什麼區別:
碘是一種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是合成甲狀腺激素的重要原料,甲狀腺激素影響著機體的生產、發育和代謝,嬰幼兒碘缺乏會導致智力發育落後,成人碘缺乏容易導致甲狀腺腫大。但是體內碘過量同樣會導致高碘性甲狀腺腫,也會影響健康。
碘酸鉀和碘化鉀都是食用鹽中加入的食品營養強化劑。目前我國在食鹽中加碘主要使用碘酸鉀,而過去則是使用碘化鉀。碘化鉀的優點是含碘量高(76.4%),缺點是容易氧化、穩定性差,且有苦味,使用時需在食鹽中同時加穩定劑。而碘酸鉀的穩定性高,不需要額外添加穩定劑,自身無味,但含碘量較低(59.3%)。
碘酸鉀在運輸及儲存過程中相對碘化鉀更穩定。經過加熱烹調後,食鹽中的碘酸鉀已經基本轉化為非氧化物質。因此,我們也就不用擔心碘酸鉀所具有的氧化特性而對機體可能會造成損害了。
我國食鹽生產實行定點資格審查制度,定點生產企業根據國家食品安全標準規定的添加量來添加碘強化劑,添加工藝先進,而且添加量都是經過國家衛計委科學評估確定的,只要按照這個標準指標添加,碘強化劑對人體是安全的,消費者可以放心食用。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添加量大家不妨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