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要屈服於美國壓力?美國「印太戰略」最終會失敗

2021-02-28 環球網

香港亞洲時報在線8月20日文章,原題:為什麼美國的「印太戰略」會失敗

川普當選美國總統以來,將亞太地區的概念擴大到包括印度洋,並把這個擴大後的地區改名為「印度洋-太平洋」,還把太平洋司令部改名為「印太司令部」。這些舉動意在恢復「四方安全對話」——由美國、澳大利亞、日本和印度組成——將其作為抗衡中國的「印度洋-太平洋戰略」。

然而,美國的「印太戰略」很可能會失敗,因為它與成員國(包括美國自身)的國家利益背道而馳。

亞洲時報在線:為什麼美國的「印太戰略」會失敗

中國是上述四國的主要貿易夥伴,這意味著中國市場對提高和維持其經濟增長非常重要。例如,中美經濟深度交融,中國是眾多美國財富500強企業的「工廠」,也是它們的市場。

然而,川普不明智的對華貿易戰,提高了消費價格,使農民破產,增加了貧困。他徵收關稅的許多中國商品都是在華美國企業製造的。在這樣的背景下,重振「四國集團」可能會對美國經濟造成致命的影響,特別是在新冠病例和相關死亡人數激增的當前。川普政府總是指責中國造成疫情,這對遏制疫情蔓延毫無幫助。而美國試圖扼殺中國的科技雄心,卻引發了美國企業被排斥在利潤豐厚的中國市場之外的擔憂。

在經濟和科技方面攻擊中國,正在損害美國的利益,川普無法想像組成軍事聯盟打擊中國會有多大的破壞力。這就解釋了為什麼他命令國防部長在8月6日與中國國防部長進行了90分鐘的電話交談,進行和平「會議」。 簡言之,川普不希望與中國發生戰爭,原因很明顯。

「四國」夥伴可能抱著同樣的想法:為什麼要為一個感覺中的威脅而冒著經濟和安全的風險,或者屈服於美國的壓力?此外,中國從未表現出要對其中任何一個國家進行軍事攻擊的意圖。事實上,如果我們仔細研究一下東海、南海和喜馬拉雅山脈邊界的領土爭端歷史,可以發現中國或許並非壞人。

澳大利亞決定站在華盛頓一邊,無非是出於可笑的「幫親」心理。如果中國切斷與澳大利亞的貿易,並停止輸送中國學生和遊客,澳大利亞可能會變得無可救藥——這兩部分加在一起可能佔其經濟的40%。

雖然日本政府及該國右翼可能會支持恢復「四國」,但大多數日本人可能不會,尤其是日本企業界。日本人口減少和老齡化,更增添了中國市場對日本企業的重要性。中國龐大且日益富裕的人口和完善的基礎設施體系,既可以作為日本企業的工廠,也可以是日本企業的市場。

安倍晉三(左)和川普(資料圖)

至於印度,由於其經濟規模相對較小,又陷入深度衰退,加入「四國」同樣是不合理的。印度根本無力花巨資進口武器對抗中國。

總而言之,美國的「印太戰略」最終會失敗。(作者肯·莫克,陳俊安譯)

相關焦點

  • 美國印太戰略為何註定失敗?
    香港亞洲時報網站8月20日發表了題為《為什麼美國的印度洋-太平洋戰略將失敗》的文章,文章認為川普的「印度洋-太平洋戰略」將有可能失敗
  • 似乎另有深意:中國海軍南海閱兵並非反制印太戰略
    對此有分析人士指出,南海大閱兵展示了中國軍事現代化進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其次,也是中國對美國挑起貿易爭端、籤署所謂的《臺灣旅行法》、對南海「自由航行」等進行的一種反應。近來,美國諸如此類一系列舉動對中國沿海及臺海安全帶來了挑戰,這也讓美國清晰地看到,對中國打「臺灣牌」和「南海牌」,得不償失。
  • 東協呼籲中美避免戰爭,美國回答:中國不向西方屈服就只能拼死活
    例如新加坡外長指出,儘管經歷了四年川普對中美關係造成的巨大破壞,美國和中國在經濟上以及在超越雙邊關係的生態問題上仍相互依賴。如果不付出高昂的代價,美國就無法將經濟與中國完全脫鉤。對此,美國方面的戰略智庫專家也做出了回答,例如美國戰略問題專家拉克·埃斯特就認為中國如果繼續「挑戰現有全球秩序」,即如果中國不向西方「屈服」就很難維護和平。
  • 【輿摘】美國提前30年揭開機密文件:三招圍堵中國,但他們犯了三大錯誤
    在川普離任還不到一周之際,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突然解密了一份印太戰略機密文件。
  • 【國關青年說】陳昕宇:安倍政府「印太」戰略的內涵及其對「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的挑戰
    [關鍵詞]:安倍政府 「印太」戰略 「海上絲綢之路」倡議 挑戰
  • 為何最近印太都怪怪的?
    這樣下去,不少愛國網友都要內分泌失調。所以,今天來淺顯地聊點不同的。近期,印太地區,包括日本、韓國、俄羅斯、印度、巴基斯坦、美國、中國呆灣,各種事情。我們一條一條列:日本:消費稅提高2個點、限制半導體出口韓國。韓國:把日本踢出經濟白名單、戰鬥機對中俄聯合空中巡邏開炮。俄羅斯:反普京勢力遊行、對中國出口大量大豆。
  • 意有所指,印國防新聞:俄羅斯不是印度的朋友
    文章中,印度以自己的角度看待中國與蘇聯之間的友誼,從最開始的中蘇蜜月到最終的中蘇決裂。將中國建國初期的部分政策的失敗歸結於蘇聯的,認為蘇聯在中國最需要它的時候,不僅選擇袖手旁觀,還與中國發生珍寶島的領土戰爭文章將中蘇之間珍寶戰役的勝利歸結於當時中美蜜月,美國領導人與中國進行戰略和經濟合作才成功抵消了蘇聯的壓力,並將這件事認定為中國經濟繁榮發展的開始,高度讚揚了美國的幫助是出於開明的國家利益。
  • 【解讀】成曉河:GSOMIA被棄,美國印太戰略受創
    本文系盤古智庫學術委員、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成曉河關於GSOMIA被棄對美國「印太戰略」影響的看法,文章來源於《環球時報》英文版。Moon Jae-in's government has its own reasons to do so.
  • 美國白忙活了?印度對中國態度大轉彎,印媒呼籲:離美國再遠點!
    美國在進行訪問前,曾主動承認過其真實目的是拉攏印度,蓬佩奧甚至特意提出組建聯盟,但此次印度對中國態度大轉彎。印媒稱在加強與美國的合作關係的同時,印度不應該幹預其與中國的矛盾,同時呼籲離美國再遠點!難道美國這次又白忙活了?  據悉,印媒分析後指出,印度不應該被美國對華制裁所牽連。
  • 阿三又出現自我認知錯位,但任何針對中國的戰略包圍,又奈我何?
    川普總統在剛結束的亞洲之行中多次提到了它,此外美日澳領導人三方會晤和美日澳印四國局長級會談分別在菲律賓東協峰會期間舉行,引起了更多聯想。「印太」概念並非對美國亞洲戰略傳統框架的打破,但它與「亞太」相比,它預示了戰略視角和側重點的再規劃。作為以美國為中心的戰略構想,它們都是針對中國的,但印太更強調了印度的作用。
  • 美國唐人街面臨消失,20萬華人為何回國?美國令人羞愧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國人開始通過旅遊來釋放自我和壓力,但是國內的一些遊點都旅遊煩了,他們把旅遊的眼光放在了國外,很多人都想走出國門看看,去國外感受到習俗和文化。小編認為每一個角落都能看到中國遊客的身影。
  • 演技太沒誠意,建議取消美國今年爭奪世界影帝提名
    拜登上臺後籤署了一個備忘錄,在「停止歧視亞裔」這項內容上,聲明要減少使用帶有歧視性的新冠病毒名稱對此,我對拜登的善意給予肯定
  • 菜導日日談 | 為何美國經濟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全球?
    大家好,歡迎收聽菜鳥理財晨間新欄目:菜導日日談今天是10月16號,給大家聊一個大家已經習以為常,但又從來沒有仔細思考過的一個問題:為何美國經濟的一舉一動作為一個非常年輕的國家,美國在世界經濟體系中領導地位的起點,得從二戰結束後說起。作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領頭羊,美國為推動經濟發展,對待企業特別是對待大公司採取十分寬容的態度。之前的兼併,更多是美國大小企業之間的吞併和產業鏈的整合。但在二戰結束後,美國企業掀起了又一輪兼併浪潮。
  • 黑鷹事件:美軍損失19人幹翻3000人,為何卻說行動失敗了?
    兩架黑鷹直升機也在逃離途中被炮火擊落,後來,由美國自己拍攝的以此次歷史事件為原型的電影也形象地取名為《黑鷹墜落》。單從雙方的戰損情況上來看,美國其實的傷亡代價其實是遠遠低於索馬利亞的。約有10000索馬利亞民兵參與了此次戰鬥,對比美軍的120人,數量上有著壓倒性的優勢。從最終的傷亡對比中也能夠得知,美軍以損失19人的代價幹翻了對手3000人,這個數據看起來一點也不差。
  • 最終,西方國家失敗了
    一向喜歡爭奪各項霸主地位的美國作為「領頭羊」,在新 冠疫情確診人數上也「不甘落後」。截至目前,美國因患有新 冠肺炎而失去生命的民眾已經突破了35萬。「知名中 吹」雅克直言「西方失敗了」對於疫情暴露出的西方世界社會內部結構不穩定的問題,學者馬丁·雅克連續發布了8條推文,以示自己對西方國家的失望。
  • 1美元印的是美國國父華盛頓,那麼100美元上印的是誰?
    此後,我國的貨幣又經歷了刀幣、五銖錢、交子、銀兩、銀元等變遷,才最終形成了以紙幣為主、硬幣為輔的比較完備的體系。儘管現在隨著行動支付的發展,實體貨幣已經在日常生活中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但在我國不太發達的地區或是國外,紙幣仍然佔據著不少人生活裡重要的位置。
  • 關鍵時刻,美國開始給印度施壓了
    美國居然站出來要制裁印度了。美國對印度施壓,印度拉攏俄羅斯現在印度真的是一出大戲的主角。首先是,由於美國認為,印度在雙邊的航空客運中存在對美不公平的情況。因此,美國希望新德裡方面能夠拿出一個不損耗雙邊利益的具體的方案來保證印美雙方的利益。如果,印度方面不為所動的話,美國將會在30天後對印實施制裁。
  • 這一回,美國真的有可能退出聯合國
    聯合國安理會輪值主席國印度尼西亞周二表示,就美國要求恢復聯合國對伊朗的所有制裁一事,由於15個成員國尚未達成共識,因此「無法採取進一步行動」。美國政府是勢在必得,而安理會成員國則是堅決反對。看來,美國這一次將面臨徹底失敗的局面。 按川普此前的說法,國際組織只要不能為美國所用或對美國不利就退出。
  • 歷時7年的伊拉克戰爭,美國為何沒拿走一滴石油?原來真正目的更大
    而在2003年美國發動的伊拉克戰爭,很多人覺得美國就是奔著伊拉克的石油去的,但是結果美國卻並未奪走伊拉克的石油,這也引發了很多人的討論。石油讓伊拉克敵富天下,號稱世界第三大軍事強國,為了控制中東發動8年兩伊戰爭,1991年入侵科威特吞噬中東油田,企圖稱霸中東,伊拉克要的是一滴滴石油,伊拉克是中東地頭蛇,擋美國財路的刺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