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是上海,屁股是故鄉,因為這兩個地方留下了最多的回憶。
大學和高中的朋友裡,成都、西安、廣西、貴州、河北、南京、上海、香港、廣州總之就是大家分散在了雞的五臟六腑。
記得上大學的時候,出門上個廁所都能遇到三五個刷牙的、洗手的、洗頭的、上了廁所出來的……大家輕描淡寫一聲「哈嘍」,可是現在已經成了過去了。
還在上海的同學可以試著打開出租屋大門跟隔壁大爺大媽說聲哈嘍,看他們會不會一邊抱起自己的狗往樓下走一邊像看神經病一樣看你一眼。
讀書的時候,樓主學的文科,地理是必修課,高考還考了90分。那時候我們喪心病狂到連每個省的形狀都要背下來……
但對於那時的樓主來說,中國地圖不過是個概念,裡面最重要的是溫度帶、植被分布、地形狀況、省會城市、五十六個民族聚居情況....
真正讓樓主對它有更深理解的,是大學畢業後,大家天各一方,我一個人留在了上海工作。每每翻看相冊時,那個標了位置貼了照片的雄雞地圖,那既標明了我走過的地方,也有我牽掛的人的足跡啊。
中國地圖這雞有千萬種顏色,我的顏色獨一無二。
昨天見了大學的朋友小餘,她來和我道別。二戰失敗,她回學校收拾出租屋裡的東西,周末搬回家了。「咱倆吃個飯吧,下次再見面不知道什麼時候了。」
我說好。
畢業之後才明白,很多人是見一面少一面。
樓主想起去年畢業的第二天,我收拾完宿舍的東西,和轉轉一起坐地鐵離校,一開始兩個人還有說有笑,到了宜山路,我要下車了,原本自以為很硬核的我開始哭了,然後她也哭了,結束的時候我們彼此擁抱,說了期待下次見面的話。
我很慶幸我抱了抱她,因為下次見面不知道猴年馬月。讀書時我們倆見面就開槓,但最後能留給彼此一個溫馨的畫面,真好。
也許下次見面就是對方的婚禮了。是的,祝她早日成婚。
春節假期結束後的第一個周天,小莫同學也跟我感嘆畢業後大家聚少離多,我說,也許下次見面是婚禮,也可能是葬禮。
所以在一起的時候就使勁樂吧,造作吧。
節後剛來上班,一個同樣也留在上海打拼的朋友告訴我,她是回來辭職吧。「走之前我們見一面吧。」同樣的一句話。
一定要見。
且不說高中同學們大家都是本地土著,巴掌大的小城市,過年回家不日不夜逛七天也未必能見著一兩個。大學裡的大家真的是來自中國各個犄角旮旯,畢業後回老家的走了,出國深造的走了,留下在本地工作的,可能也沒什麼精力應付周末聚會了。
就連年年必見的高中好友,也已經有兩年沒有聚齊了。
今年回家,約見了有三四年沒見過的高中同桌,她反覆告訴我,不相信我們有那麼久沒見面了,覺得大家還是以前的樣子。
十八歲到二十二歲並不是很長的距離,樣貌依然年輕,但歲月如梭,等到彼此開始蒼老,哪怕一兩年不見,大概都能察覺對方的淚溝和法令紋更深了,髮際線後退了,身材走樣了吧。
去年年底發小結婚,樓主回去當伴娘,恰好中學時喜歡過的男生是伴郎之一,我差點一眼沒認出來,保守估計胖了得有十斤....
有人說距離不是問題,只要你願意打個飛地也不過兩三個小時就可以從中國的東部飛到西部,可是試問,有多少人是你打心眼裡覺得值得煞有介事花費人力、物力、財力專門去見上一面的呢?
畢業後我常常翻各種相冊,移動硬碟裡的、朋友圈的、手機相冊裡的、qq空間裡的。
以前從不曾覺得960萬平方公裡是多麼廣闊的土地。
但現在的我終於意識到,一旦距離成了問題,一公裡都是負擔。
樓主的奶奶今年七十七歲了,常聽她念叨,方圓幾裡外某個村的哪個朋友又不在了。長大之後慢慢覺得,看似輕描淡寫的一句話,對她來說其實是多沉重的一個話題啊。
所以大家多聚一聚吧,離別時,給對方一個擁抱,再笑一笑,這樣一來,回憶畢竟是甜的。
跟我高中同桌見面那次,臨走前我說:「以後我們每年見一次吧。」
每一年又多了一個期盼,覺得Chinese map這隻雞更可愛了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