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維為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屬足陽明胃經。頭維為足少陽膽經、足陽明胃經、陽維脈之交會穴。頭即頭部,維指隅角,穴在頭之額角部位,故名頭維。
【腧穴釋義】
頭維。頭,穴所在部位,亦指穴內物質所調節的人體部位為頭。維,維持、維繫之意。該穴名意指本穴的氣血物質有維持頭部正常秩序的作用。頭部為諸陽之會,它要靠各條經脈不斷地輸送陽氣及營養物質才能維持它的正常運行。胃經屬多氣多血之經,在輸送頭部的陽氣當中佔有一定比例,對頭部各項功能的正常運轉起著重要作用,而胃經氣血傳之於頭又是靠本穴傳輸,故名頭維穴。
顙大穴。顙,額頭。大,多也,指穴內的氣血盛大之意。胃經屬陽明,多氣多血之經,與其它經脈相比,胃經輸送頭部的氣血物質要多,而本穴又為胃經氣血上供頭部的出口,其轉運的氣血物質也多,故名為顙大。
足少陽陽明陽維之會。本穴為胃經向頭部輸送氣血之處,因其輸送氣血的量大且強,運行為風行之狀,性同膽經氣血,故為足少陽陽明之會。又因本穴輸送頭部的為純陽之氣,性同陽維脈氣血,故為足陽明陽維之會。
【取穴位置】
當額角髮際上0.5寸,頭正中線旁,距神庭4.5寸。
【穴位解剖】
在顳肌上緣帽狀腱膜中;有顳淺動、靜脈的額支;布有耳額神經的分支及面神經額、顳支。
【功能主治】
功能:向頭之各部輸送胃經的陽氣及精微物質。頭維有疏風洩火、明目止痛的作用。
主治:偏頭痛,前額神經痛,血管性頭痛、精神分裂症,面神經麻痺;中風後遺症,高血壓病;結膜炎,視力減退等。
【穴位配伍】
頭維穴配合谷穴治頭痛。
頭維穴配太衝穴治目眩。
頭維穴配風池穴、率谷穴、合谷穴,治偏頭痛、眼痛。
【刺灸法】
平刺0.5~1寸。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血管神經性頭痛、眼輪匝肌痙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