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歐巴馬競選「行動經濟學夢之隊」成員,泰勒和桑斯坦(另外兩位是丹尼爾卡尼曼和丹艾瑞裡)是助推的高手,從這本書的嚴謹又流暢的結構及邏輯設計可以窺見一斑。
概述從經濟人與社會人的概念開始。在經濟學領域,很多理論假定人們都思維縝密,記憶超強,意志堅韌,做的任何決定都如同教科書一樣精準,亞當斯密稱之為經濟人。事實並非如此。人人都是社會人,因為人人都有「現狀偏見」(惰性的代名詞),人人都不樂意改變,即便改變是有益於自己健康,財富或幸福的。
人們在選擇時通常都認為自己總是做出最有利的選擇,至少比別人好的選擇,這個假設是錯誤的。同樣,人們還認為我們可以避免影響他人的選擇,實際上我們的任何行為或多或少都影響著身邊人。
所以那些制定遊戲規則的人,本書稱之為「選擇設計者」很關鍵。選擇設計者的職責是為人們的選擇締造出一種決策環境。選擇設計者可以是選票設計者,醫生,表格設計者,父母,商人,政府機構等等等等。
自由主義的溫和專制主義是泰勒和桑斯坦的原創,是助推的核心。這個詞是激勵人們自由地選擇自己喜歡做的事,放棄自己不喜歡做的事。而由於社會人的錯誤認知,一些遊戲規則的制定也要採用強制手段,所以「自由主義的溫和專制主義」是一種平衡。(為什麼兩個互相衝突的詞語會被組合到一起呢?這是一種矛盾修辭法(Oxymoron)或逆喻,例如「真實的謊言」和「殘酷的仁慈」。)
助推(Nudge)的原意:用胳膊肘等身體部位輕推或者輕戳別人的肋部,以提醒或者引起別人的注意。本書採用的「助推」一詞的定義如下:
在選擇體系的任何一方面都不採用強制的方式,而是以一種預言的方式去改變人們的選擇或者改變他們的經濟動機及行為。
接下來第一章的通篇內容就是對《快思慢想》的高度概括,泰勒在這一章向阿莫斯特沃斯基和丹尼爾卡尼曼致敬。主要內容有這幾項:
人類如何思考。有兩種思維模式是「直覺思維系統」(即卡尼曼的系統一快思)和「理性思維系統」(即系統二慢想)。
人類的經驗法則可能導致的系統偏見,如錨定法則、可得性法則和代表性法則。
過分自信:為什麼你就是全班「最不會被炒魷魚」的人?
損失厭惡:失去的遺憾是獲得快感的兩倍?
現狀偏見:默認選項就是最優選項嗎?
措辭優化:「浪費350美元」比「節省350美元」更有效?
第二章和第三章,利用抵制誘惑和控制影響,描述了一些現實中的「助推」案例。每一小節都有一個助推案例或實驗,可讀性非常強。這個設計本身就是一個助推實例,助力讀者非常流暢把這本理論書讀完,真是大師級的!
這部分內容有點深奧,大家一起慢慢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