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痛風患者經常會跑錯科室,有些人因為關節痛,去了骨科;有些人檢查發現尿酸高,去了腎病科。那麼痛風患者應該去哪個科室呢?首先我們先要了解痛風。
痛風是由尿酸鹽在骨關節、腎臟和皮下組織沉積而引起的疾病,一般是先出現高尿酸血症,屬於代謝性風溼病。說白了就是高尿酸沉積在關節、腎臟和皮下,造成組織損傷和炎症,從而引起疼痛。因此,痛風病還是應該看風溼免疫科。
這個問題是沒有答案的,即病因不明。但痛風分原發性痛風和繼發性痛風。原發性是指具體病因不明,約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二的原發性痛風是由遺傳因素引起的尿酸排洩減少所致;繼發性痛風是繼發於其他疾病或藥物,最常見的病因是腎臟疾病,這也是很多痛風患者直接去腎內科的原因。
在高尿酸人群中,並不是所有人最後都會患上痛風。一般來說,有痛風家族史的患者患痛風的風險較高;40歲以上的男性和絕經後的女性患痛風的風險相對較高。
痛風急性發作期,要靠藥物緩解。最常用的鎮痛藥有塞來昔布、消炎痛、雙氯芬酸等。,以及秋水仙鹼等傳統治療藥物;急性期緩解約2周後,可逐漸加入降低血尿酸水平的藥物,如苯溴馬隆和別嘌呤醇,以降低下次痛風的風險。
平時以預防痛風發生為主。對於有痛風家族史的或已經體檢出高尿酸血症的患者來說應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適當增加運動,避免暴飲暴食,戒菸戒酒。同時,每年定期體檢,監測血尿酸水平的變化也必不可少。
對於痛風患者,預防復發的關鍵是控制嘌呤的攝入,增加尿酸的排洩,採取各種非藥物措施。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如大米、麵粉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尿酸排洩。
嚴格限制嘌呤的攝入。多吃嘌呤含量低的食物,如牛奶、大部分水果和蔬菜;少吃嘌呤含量適中的食物,包括肉類和豆類;儘量不要吃嘌呤含量高的食物,如動物內臟、海鮮(蝦、蟹、貝類、金槍魚、鮑魚等),蘆筍,長時間煮和煮的湯。
戒酒。酒精易使體內乳酸堆積,影響尿酸排洩。還應控制鹽的攝入,每日用量在2~5g,少用辛辣刺激的調味料。
大量飲水。每日保證2000~3000ml飲水量,促進尿酸排出。
適當增加鹼性食物的攝入量,減少酸性食物的攝入量。這裡的酸鹼不是指味道上的酸鹼。鹼性食物是指富含鉀、鈉、鈣、鎂等礦物質的食物,如獼猴桃、柿子、橙子等。蔬菜包括西紅柿、竹筍、海帶、苦瓜、冬瓜等
多做運動,使肌肉和關節更加穩定,緩解痛風后的疼痛,但注意避免劇烈的腿部運動,如登山、長跑等。
現在天氣變得越發寒冷,痛風應該注意防寒保暖。已經出現關節紅腫症狀的患者來說,找對科室能夠大大阻止病情的發展,如果不知道原因的關節疼痛,應及早到風溼免疫科做相關的檢查。
預約檢查,及時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