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倫敦4月28日新媒體專電 英國地震學專家詹姆斯·傑克遜27日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自從1934年發生過一次強震後,學界認為,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所在區域存在不小的地震風險。
傑克遜這兩天成為許多媒體追逐的採訪對象,主要因為他作為劍橋大學地震學方面的專家,曾在此次地震發生前(4月11至13日期間)恰巧在加德滿都參加了一個與地震相關的研討會。據他介紹,這次會議在地震前舉行純屬巧合,但這次地震是早已預見的事情。
他告訴新華社記者:「按照目前所掌握的相關科學知識,我們不可能預知或預測地震發生的準確時間和日期,只能說,曾經發生過地震的地方,在未來還會發生類似的災難。」
這次地震發生的區域與1934年發生的強震地點相距不遠,那次地震的震級達到8.1級,導致超過1萬人死亡。
據《自然》雜誌網頁版一篇科普文章介紹,這次地震發生在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邊界地區,印度板塊每年以4到5釐米的速度向歐亞板塊擠壓,從而積累巨大的板塊構造應力,累積的應力恰恰是通過地震來釋放。這裡也成為全球地震風險較高的地區之一。
傑克遜此前接受外媒採訪時說,他曾到過這次地震發生的地方,他當時就覺得「這一區域會有大麻煩」。
事實上,不止傑克遜,美國和法國的專家此前也都發表過類似觀點,尼泊爾這一區域很有可能會再次發生地震,只是誰也沒預料到災難來得那麼快。
傑克遜說,他所參與的這次研討會的重要議題就是如何幫助當地政府更好地應對可能的地震災害。他認為,地震導致人們失去生命的是那些不牢靠的建築物而不是地震本身。
他還說,地震發生前,當地儘管一直有些組織和機構致力提高人們的防震意識和加強相關預防措施,但收效甚微,因為當地還有更迫切的現實問題——汙染、交通以及貧困。
這次地震已經造成大量人員傷亡。據《自然》雜誌網頁版的文章介紹,發生地震的區域存在許多老舊建築,它們的結構都非常鬆散,沒有經過特別的加固,同時,當地人口近年來在不斷膨脹,這些因素都極大增加了地震時出現人員傷亡的風險。(記者張家偉)(圖片來源於新華社 周盛平 攝)
關注新華社發布微信公眾帳號①點擊微信右上角的「+」,「添加朋友」中進入「查找公眾號」,輸入 「 新華社發布」或「xinhuashefabu1",搜索號碼關注。
②點擊文章右上角,查看公共帳號,添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