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範高運
朗讀:薛秀嬌
在國營東昌農場場部,這裡的人們總會隱隱約約聽到一種「隆隆、隆隆"的濤聲,特別是夜深人靜之時,這種濤聲顯得更加清晰,似是一種優雅動聽的催民曲將人推入雲絮繚繞的夢鄉……
這濤聲來自於白石溪。白石溪是一條婉延綿長的溪流,從東昌農場場部中心流淌而過,距場部中心約半公裡處形成一個十二米多深的落差,底部是一個深不可測的深潭。此處的河床全是巖石,二十多米麵寬的溪流經這裡形成一個窄口瀑布傾瀉而下揚起高高的水柱並發出隆隆的響聲,其場景十分壯觀。「路轉溪回堤閘攔,千般曲折化飛湍",詩人張懷平先生到此攬勝時留下了這樣膾炙人口的詩句。
白石溪曾經流傳著七仙女的傳說。據說玉皇大帝有七個女兒,個個長得如花似玉,被稱為"七仙女"。她們由於厭倦宮庭生活而飛向凡間,隨著隆隆的響聲來到白石溪,石白水清的溪流以及無比壯觀的瀑布景象使七仙女歡呼雀躍,她們在此盡情嬉戲玩耍留連忘返……
七仙女曾經在白石溪駐足也許只是個民間美好傳說。事實上,白石溪瀑布的形成以及久長時日發出的隆隆濤聲卻在人們的心中揮之不去。這濤聲在不同的階段不同的時期總會告訴人們這裡所發生的一切。艱苦卓絕的革命戰爭年代,白石溪老蘇區的革命人民揭杆而起,所發出的革命吼聲猶如白石溪的濤聲讓敵人膽顫心驚,解放軍渡海先鋒營衝鋒陷陣的腳步象旋風象怒濤經中稅一戰首先給敵人來個"下馬威";隨著海南島解放的旗幟高高飄揚,白石溪人民開山闢嶺建農場的歌聲和著白石溪濤聲響徹雲天,讓昔日的荒山禿嶺變成了金山銀山;如今放眼展望白石溪地區,一幢幢樓房鱗次櫛比,胡椒、橡膠、荔枝、檳榔等等熱帶經濟作物星羅棋布,遠近山川一派翠綠。
白石溪地區有一個傳統的節日,就是每年農曆二月十五的"軍坡節"。以前的"軍坡節"人們只一味拜祭紀念的本地公祖婆祖以求除魔保平安,如今富裕起來的白石溪人善於利用"軍坡節"來招商引資把業做大做實做強,使白石溪的濤聲傳得更遠更遠……
作者簡介
範高運,七七年參加農場(屬於海南農墾)工作,當過工人,農場連隊隊長,農場宣傳科幹事,現已退休。
朗讀者簡介
薛秀嬌, 文昌市龍樓鎮航天小學教師。興趣廣泛,且行且歌,對鄉音情有獨鍾。現系文昌市中華詩文學會會員、文昌市民協會員、《海南鄉音》海南話播音員。有多篇作品發表於雜誌及網絡平臺。
戰略合作夥伴:馬來西亞中國絲路商會、 馬來西亞民族中興基金會。
主辦:香港海南話研究會
總顧問:翁詩傑,馬來西亞前交通部長、文人政治家。
顧問:吳亞利,現任《文昌文化》雜誌執行副主編,海南省宋慶齡研究會,海南省宋耀如研究會《會刋》執行編輯。
發起人:郭 堅(已故),海南話詞作家,香港海南話研究會前會長,【留住鄉音】和【海南鄉音】系列文化發起人。
總編:王明娟[海南鄉音]、香港海南話研究會會長、海南華之實總經理。
投稿郵箱:3069366954@qq.com
微信號:海南鄉音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吧!
【海南鄉音】海南鄉土文化第一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