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新忠烈士犧牲的時候,時光的鐘擺已經飛速地轉動到了1986年10月。在那樣的時候,儘管中越邊境前線東線的戰事已經不再顯得十分激烈,然而,只要有戰爭和烽火的存在,就依然會有傷亡和不幸發生。邊境輪戰,陳新忠烈士正是在中越邊境執行輪戰任務時壯烈殉國的。
1月8日,在三水參戰老兵陳國強的陪同下,我專門趕往四會市石狗鎮謳坑村,看望陳新忠烈士的父母。
獲此消息,幾位生活在四會的烈士妹妹巫玉蓮、曾秀英等也專程趕了過來。
進了門,雙雙落座之後,巫玉蓮就和陳家父母熱情地聊了起來,噓寒問暖,好似看到了自己的親爹親娘。
四會隸屬於肇慶市,是著名的玉器之鄉,也是聞名中外的樂器之都。在四會市境內分布著13個烈士家庭,而13個烈士家庭中,目前只剩下了6位烈士父母,且父母雙全的也僅剩下了陳新忠烈士和另外的一個家庭;餘下的兩個家庭中,目前都只有烈士母親仍然健在。
陳老爹的身體一直都不好,一直靠著藥物來維持身體的正常運轉,並且,這樣的情況已經持續了幾十年。「沒辦法,從我哥犧牲以後,我爸的身體就不好了,打擊太大這麼多年了,隨便就可以說出10種8種的病來,每個月都要吃這些藥,一大堆。」說這一番話的人叫陳亞蘭,是陳家最小的女兒,也是唯一的女兒。
陳亞蘭每個星期會回謳坑一次,主要也就是陪父母吃一吃飯、說一說話,再就是給兩個老人送點藥啊、生活必需品啊什麼的回來。
只有兩個老人的家庭,日常的生活消費倒也不是那麼龐雜,最大的一筆開銷出在陳老爹的醫藥費上。每個月,陳老爹花在買藥上的錢都超過了一千塊,要是病情平穩、不住院的話還好,日子尚且過得輕鬆;如若遇上住院的時候,大筆大筆的住院費用、請護工的費用一開支,兩個老人的日子也就過得緊緊巴巴的。
這一大堆藥是陳老爹一個月的服用量,陳亞蘭每個月都會為父親送一次藥回來,然後把藥品分類,仔仔細細地告訴他服用的量和需要注意的問題。
由於身體不好、加上年紀大等等的原因,地裡的活兒,陳老爹已經老早就幹不了了;倒是陳媽媽閒不住,每天都會堅持到地裡、山林裡去撿拾柴火、栽秧種菜,忙得個不亦樂乎。
「活動一下,對身體好。」陳媽媽這樣說,似乎是一種習慣,也是一種無奈。對於自己的身體,陳媽媽有著自己的顧慮,她和陳老爹雖然都有醫保,不過都屬於農村醫療保險,自己花錢購買不說,報銷的比例還很低,一般情況下,老人到門診拿藥、看病基本是沒有什麼錢可報銷的。
聽說我們來,陳媽媽特意煲了一大鍋的豬蹄湯,文火慢燉,透過鍋蓋,也能感受到這鍋裡的溫情和暖意。
這棟漂亮的樓房建於2016年,之所以要對老房子進行重建,主要因為原來的房子實在是太舊了,已經變得弱不禁風的。剛好那一年,四會市的許多地方都在進行新農村建設,根據相關政策規定,農村居民修建一棟房子,政府給予兩萬元的建房補助。
見我們要走,陳媽媽依依不捨地送我們到門外;又依依不捨地、一直目送著我們離開。
近期熱文回放
以上原創文章如若需要轉載請聯繫小編,註明出處,否則我們將進行維權。以上文章部份圖文或由小編採自網絡,由天下老兵網綜合編輯,如果涉及版權請聯繫小編刪除。
請長按二維碼加入天下老兵大家庭,關愛老兵,我們一起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