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人女性在民權運動中的角色被低估了,但是情況正在改變(三)

2021-03-03 搬運工苦力斯

譯者按:今天帶來文章的最後一部分,有的時候人們記住了公眾人物,記住了英雄,卻遺忘了背後為之奮鬥的人們。

Another example: the gender dynamics within the Black Panther Party. The group certainly contained elements of revolutionary feminism, including in how it both armed and elevated women.

另一個例證:黑豹黨內部的性別動態。這個團體肯定包含了革命女權主義的元素,包括如何武裝和提升女性。

 

"These aren't just your sisters.They're your sisters-in-arms," as Daniel Kaluuya's Fred Hampton saysin the excellent new film, "Judas and the Black Messiah." But the party wasn't free of sexism.

「她們不僅是你的姐妹,也是武裝起來的姐妹。」正如丹尼爾·卡盧亞飾演的弗雷德·漢普頓在精彩的新電影《猶大與黑人彌賽亞》中所說的那樣。但是黑豹黨並非沒有性別歧視。

 

"While the (Black Panther) paper's iconography celebrated strong Black women carrying weapons and functioning as dedicated soldiers to the revolutionary cause, the texts tended to argue for an assertion of masculine authority and a sexual division of labor," writes Jane Rhodes, a professor at 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Chicago, in her 2007 book, "Framing the Black Panthers: The Spectacular Rise of a Black Power Icon."

「雖然(黑豹黨)的紙質圖標慶祝強大的黑人女性攜帶著武器,就像用於獻身於革命事業的士兵,但是文本則傾向於主張男性權威和性別分工。」芝加哥伊利諾伊大學教授簡·羅茲2007年出版的書《「黑豹黨人框架:一個黑人權力圖標的壯觀的崛起》中寫道。

 

Women weren't the only ones who were at times minimized within the movement. For instance, James Baldwin's queerness discomfited some civil rights activists, and others dismissed the writer as"Martin Luther Queen."

女性並不是在運動中被低估的唯一角色。比如詹姆斯·鮑德溫的怪異讓一些民權人士感到不適,還有人將這名作家稱為「馬丁·路德女王」。

  

In his influential 1968 essay collection(and prison memoir) "Soul on Ice," the early Black Panther Party leader Eldridge Cleaver twists Black homosexuality into a deeper denial of Black masculinity: "It seems that many Negro homosexuals, acquiescing in this racial death-wish, are outraged and frustrated because in their sickness they are unable to have a baby by a White man."

在他1968年頗具影響力的論文集(以及監獄回憶錄)《冰靈》中,他寫道,早期的黑豹黨領袖埃爾德裡奇·克裡夫將黑人同性戀扭曲為一種對黑人男性氣概的深度否認:「似乎許多黑人同性戀者,默許了這種種族死亡的願望,因為無法與白人男性生孩子的弱點而感到憤怒和挫敗。」

 

 Young people, too, often assumed a secondary status. In 1955, months before Rosa Parks achieved notoriety for her role in the Montgomery bus boycott, 15-year-old Claudette Colvin refused to give up her seat on a bus. She was arrested and eventually became one of the plaintiffs in "Browder v. Gayle." The following year, the US Supreme Court upheld the district court's ruling and ordered Montgomery -- and the rest of Alabama -- to end bus segregation.

年輕人也經常處於二等地位。1955年,就在羅莎·帕克斯因參與蒙哥馬利市公交車抵制運動而聲名狼藉的幾個月前,15歲的克勞德特·科爾文在公交車上拒絕讓座。她遭到了逮捕,並最終成為《布勞德訴蓋爾案》的原告之一。第二年,美國最高法院維持了地方法院的裁決,命令蒙哥馬利市,以及阿拉巴馬州其他地區,結束公交車種族隔離制度。

 

Yet movement leaders never turned Colvininto the public face of the cause.

然而,民權運動領導人從沒有將科爾文變成這一事業的公眾人物。

 

"(The image of Parks) would be more acceptable to the White community than a dark-complexioned teenager,"Colvin told CNN. "And they (movement leaders) figured they could control Mrs. Parks."

科爾文說道:「(帕克斯的形象)比一個皮膚黝黑的青年形象更容易受到白人社區接受。這些運動領袖人物他們可以控制帕克斯女士。」

 

None of the above diminishes the mid-century battle for Black liberation or its tremendous accomplishments,including overturning the "separate but equal" doctrine via the 1954"Brown v. Board of Education" case and securing the Voting Rights Act of 1965.

上述這些並沒有削弱上世紀中葉黑人爭取自由的鬥爭,及其巨大成就,包括通過1954年的《布朗訴教育委員會案》推翻了「隔離但平等」的原則,確保了1965年的《投票權力法案》。

 

Rather, in looking more closely at the era,it's possible to recover its complexity. It's possible to learn something from a pivotal time and chip away at the prevailing narrative that only a particular kind of man is a leader, while everyone else is a foot soldier.

相反,通過更仔細地審視那個年代,則有可能重現其複雜性。從一個關鍵的時代裡,我們可以學到一些東西,削弱只有特定的人才能成為領導者,而其他人只能是士兵的流行觀點。

 

 

相關焦點

  • 聲援黑人抗議活動,大阪直美退出辛辛那提大師賽
    當下洶湧的黑人民權運動也影響到了網球世界。北京時間8月27日,前美網冠軍、世界排名第十位的混血日本網球女將大阪直美宣布退出辛辛那提大師賽。作為當下正在進行的辛辛那提賽的四號種子,大阪直美本來即將和梅爾滕斯進行半決賽的比賽,然而如今她在社交媒體發布聲明,「我是一名運動員,但我也是一名黑人女性,作為一名黑人女性我認為當下有比網球更重要的事情值得關注。」「我不會希望我的退賽能立刻帶來什麼明顯的改變,但在網球這項白人佔主導的運動中,我希望能讓大家開始討論,往正確的方向前進。」
  • 美國黑人運動結束!警察當場下跪道歉!黑人歡呼勝利!
    而美國黑人則開始歡呼勝利,他們甚至和跪在地上的警察擊掌,慶祝黑人運動結束!一切來得太快,就像還一場夢一樣!美國的黑人運動就這樣結束了嗎?很多人還意猶未盡呢!事實上,美國這一次的黑人運動在蔓延的時候已經改變了性質!
  • 英國衛報指責日漫黑人角色不正確,推特掀起角色黑人化修正熱潮
    ,但是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在近日也來湊熱鬧,不過把主要矛頭指向日本動漫,官方在油管上發布了一個視頻,題名為「Anime gets blackness wrong, this is how fans are fixing it」(動漫的黑人角色描繪不正確,粉絲在這進行修正),時長8分鐘左右,其中以日本幾個動漫角色為例子,包括《龍珠》波波先生、《無頭騎士異聞錄》賽門·布裡茲涅夫、《約定的夢幻島
  • 黑人真的不會遊泳嗎?!我差點就信了~
    但是,在遊泳這個項目中幾乎看不到有黑人選手參加。所以,就會很多人就會覺得黑人是不會遊泳的。黑人中脂肪含量大的、骨密度低的也大有人在。甚至,還有人說黑人基本都生活在非洲,那邊連水都喝不上,還遊泳呢?這其實我覺得這種說法有一定的道理。
  • 經濟學人逝者 || 民權活動家約翰·劉易斯(翻譯組又招人啦)
    他16歲去申請圖書卡,不出意料,他被圖書館拒絕了——和當時阿拉巴馬州的所有場所一樣,圖書館也實行種族隔離——但是他起草了一份請願書,主張圖書館應該向阿拉巴馬州的黑人敞開大門,因為黑人納的稅也用於圖書館建設。
  • 赤松健訪談:動畫角色和聲優有必要人種一致嗎?
    伴隨美國黑人運動的展開,各行各業都受到了波及,動畫行業自然也不可避免。
  • 大數據顯示:美國警察並不歧視黑人,黑命貴運動抗議的是一個神話
    其引發的各種浪潮和呼聲是否正在走向極端和失控?大數數據也顯示,因為種種原因,新冠疫情導致的黑人死亡的概率遠高於其他種族(四倍的差別),而在這個節點進行大規模集會顯然是危險的。倫敦「黑命貴」遊行現場在本文中,我們將在簡單探討弗洛伊德案情之後,對美國的犯罪率和警察執法數據進行深入淺出的分析,我們詳細的註明了所有數據的來源,以方便讀者們自己進一步確認和研究。
  • 人物 8位傳奇女人帶你改變世界
    艾瑪華森前陣子發表的女權演講十分震撼人心,除了讓更多人開始重視性別平等的議題,也讓我們了解到越來越多女性正在為了讓世界更美好而努力中。被杜魯門總統稱為「全世界的第一夫人」的愛蓮娜羅斯福,畢生致力於投入有關人權平等與社會公益的議題。
  • 法國黑人超過500萬,法國以後會不會變成一個黑人國家?
    法國已經半廢了,現在的法國雖然還是一個以白人為主體的國家,而法國的人口結構卻正在快速「黑化」。雖然法國極力試圖掩蓋種族問題,但不可否認,未來的法國,完全有可能成為一個黑人國家,或者是以黑人為主導的國家。這種趨勢基本上已經無法挽回了。
  • 黑人賊心不死!暴動已經蔓延到亞洲,中國必須保持警惕!
    不僅是美國140多座城市遭到了黑人的攻擊,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十幾個國家的黑人都揭竿而起!「黑人的命也是命」「白宮必須負責」等諸多口號響徹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現在黑人暴動已經蔓延到亞洲了!日本和韓國相繼發生了黑人的遊行示威活動,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亞洲已經出現了黑人暴動,而且日本和韓國的黑人數量比中國要少得多,因此我國必須保持極度警惕!
  • 【榮耀見證】黑人陳建州:基督信仰徹底改變了我
    1、耶路撒冷24-7萬國敬拜大衛豎琴恩膏專輯;2、美國IHOP24-7恩膏敬拜專輯;3【榮耀見證】黑人陳建州:基督信仰徹底改變了我「黑人」陳建州是臺灣知名影視藝人與節目主持人,其黝黑的皮膚、190釐米的身高、熱情善良的性格、熱心公益的作風為其贏得眾多聲譽。
  • 民權吃喝玩樂,一查通!
    急救120     火警 119      交通事故122二、舉報、投訴類政府熱線12345     電力服務熱線8910000物價舉報12358     地稅舉報電話3259911環境汙染12369     國稅舉報電話12366消協12315三、
  • 黑人被警察連開七槍,美國多地爆發抗議,NBA罷賽!
    代理喬治·弗洛伊德案件(5月份被警察跪殺的黑人)的美國民權律師班傑明·克倫普(Benjamin Crump),24日早上在推特上發布了槍擊現場的視頻。當這名黑人男子開門進入駕駛室時,最近的警察突然拽住男子的上衣。之後,現場聽到了7聲槍響。25日,布雷克的父親在公開講話中哭訴:「他們向我兒子開了7槍,7槍啊,就像他命如草芥似的,但我兒子的命也是命,他也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他很重要!」"They shot my son seven times. Seven times!
  • 外媒點名批評PG one:侮辱女性都怪黑人音樂?這個鍋黑人不背!
    「是要把所有鍋都甩給黑人音樂嗎?」「所以是黑人教你罵髒話,性別歧視咯」。。。英國《每日郵報》還列舉了中國官媒對PG One的批判稱在這首歌中,他用下流語言來吹噓自己對一個女人的強迫是不是大家提到嘻哈文化就會想到一群黑人混混聚在一起互相爆粗口掐架其實早期的黑人嘻哈中確實有很多髒話和粗口其中最為常見的是
  • 日本黑人也上街示威了,抗議日本女人不肯嫁
    日本的黑人數量極少,但是他們仍七拼八湊地組成了近千人的隊伍,穿行在鬧市區。他們高舉「黑人的命也是命」的牌子,呼籲日本民眾重視黑人的利益。抗議者說,在日本有語言障礙,他們在日本只能做最辛苦的底層工作,所以願意來日本討生活的黑人才那麼少。他們還抱怨日本女孩普遍看不上黑人。黑人想在日本談個戀愛難如登天。
  • 【爭議】法國私營安保獲準武裝上崗,民權團體憂慮泛武成災
    私營安保行業對此表示歡迎,不過民權團體則表達了擔憂。在過去數年時間裡,法國頻繁遭受恐怖襲擊,在這種背景下,2017年3月1日關於公共安全的法律中,一項條款規定了對私營安保行業的鬆綁,此次新規也是對相關條款的配套措施。根據新規,當私營安保員工認為保護對象處於「特別危險」之下時,可以配備武器。而當他們在「危及生命的特別危險」環境中執行任務時,則可以配備小型槍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