嵐皋有一寶(節選)
黃開林
家鄉陝西嵐皋盛產一種植物,叫魔芋,根莖大如頭顱,其貌不揚。剛從土裡挖出來時,拇指粗的芽尖粉紅如舌。
過去聽老人講,魔芋沒人愛種,全是野生,自個兒發芽、開花、結籽、長大,冬天銷聲匿跡,春天破土而出。十年八年不管,莖葉自生自滅,土中的那顆根莖卻在不斷增長,悄無聲息地變大。
最早認識魔芋是在孩提時代。同小夥伴在老屋後面的地裡捉迷藏時,感到似乎有蛇突然立了起來,像要迎面撲來似的,我忙哭著把奶奶喊來看。奶奶一看就笑了:「那哪是蛇,是魔芋莖幹。」到了冬天,奶奶挑大的挖了兩個,磨成漿,再兌上草木灰水,燒著大火在開水鍋裡猛煮,然後撈起來切成塊,用清水漂洗。
我驚異地看著這一蛻變過程,像是使了魔法似的,魔芋的模樣不再可憎,體積成數倍猛增。那時缺食少油,奶奶將煮好的魔芋切成細條,與野油菜做成的酸菜相拌,澆上搗碎的燒青椒,還有嫩花椒葉,吃起來筋道耐嚼,滑爽可口。
參加工作後,那年,我調到縣誌辦公室。誰想,難寫的《魔芋志》分給了我。之所以「難寫」,是因為關於魔芋檔案館幾乎沒有一個字的記載,徵集來的資料也沒有與此有關的提示。
好在當時縣上有一個魔芋精粉廠已經小有名氣,我便在那兒待了兩個月了解情況。可結果還是湊不夠一本專志的分量,只好再去找農業技術員幫忙。技術員給了我一份種植實驗報告,但還是不夠。我又打聽到大道河、鐵爐壩有種魔芋的歷史,而且出現過老秤四五十斤重的「魔芋王」,於是決心實地考察一番。
在一戶老農家的自留地裡,主人正在挖魔芋。老農說這東西是懶莊稼、萬年樁,意思是繁殖力強,種下去就不用管了。魔芋既是一種特殊的蔬菜,也是一種藥材,可治皮炎包癤。魔芋還是不可多得的大眾漿糊,最可貴的是魔芋能守靜,喜沉寂,不怕埋沒。做人不也應該這樣嗎?回來後,我很快寫出初稿,幾經修改,讓名不見經傳的魔芋登上了大雅之堂。
時間一晃過去了二十多年。嵐皋魔芋的事越做越大,越做越紅火,成了家鄉的一張名片。
據我所知,魔芋的確是真正的健康食品,低熱、低脂、低糖,富含胺基酸、硒元素,對降低膽固醇、血脂、血糖等具特定功效。
記得縣裡還給魔芋徵集過宣傳語,最後採用的是「嵐皋有一寶,富硒魔芋好」。魔芋,真的是嵐皋的一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