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曾國藩的《家書》上,他就說了這樣一句話:「家敗離不開一個『奢』字,人敗離不開一個『逸』字,討人厭離不開一個『驕』字。」
一個家庭、家族企業、單位、政黨的破敗,都是因為這裡邊的每一個人過上了過分奢侈、過分浪費的生活,以至於入不敷出。而一個人以前都在走上坡路,突然轉折,開始走下坡路了,這個轉折點何在?什麼時候他認為自己的奮鬥已經差不多了,該享受一下人生了,從此他人生的轉折點就出現了。有的人是在大學,有的人是在走上工作崗位,有的人是獲得了一官半職、有了一些財富,開始過上了玩物喪志、不思進取的生活,他人生的轉折點也就出現了。
一個人討人厭,不討人喜歡,就是因為過分的驕傲自大、自以為是,不把別人放在眼裡。我自己從小到大,學習成績都挺好的。結果因為成績很好,往往就瞧不起別人。因為什麼?因為我覺得自己沒有什麼事是需要求別人的,全都是別人有事來求我。所以走在路上,這個頭都是往天上瞅的,兩眼朝天看。
就像現在的名牌高校的學生一樣,走在路上旁若無人,這個眼神裡都帶著傲慢。所以每到評「三好學生」的時候,雖然我的成績特別好,但是一投票我就落選了。那個時候沒有學傳統文化,也不知道「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凡事要反省自己。我心裡怎麼想的?我想都是因為我的成績太好了,別人都嫉妒我,所以才不投我的票。我一直都是這樣認為的。
直到我到湯池去學習,聽蔡老師在講課的時候講了一句話,他說:「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為什麼我們走到哪裡,和人相處了幾天,就起了矛盾、起了對立、起了不滿?因為我們沒有學《弟子規》,不懂得最起碼的為人處世的道理,沒有做到「敬而無失」、「恭而有禮」,所以走到哪裡才不招人喜歡。我看了蔡老師的講座,非常地受啟發,多年之後才突然明白,自己大學的時候為什麼每次評「三好學生」都評不上。
所以我們學傳統文化,確實能夠發現自己的很多過失。當你能夠明白自己的過失,進而改正自己的過失時,這個歡喜才是不可言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