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上圖,成為會員
音樂學院老師教你歌唱
超10萬人跟著我們學歌唱
在幾年前的一屆大師班公開課上,吳碧霞老師現場即興演唱了一首《帕米爾,我的家鄉多麼美》,引得全場熱烈掌聲。視頻中,吳碧霞老師本在大師課現場旁聽,走上臺還是一副「玩笑」的樣子,但鋼琴聲響起,就瞬間進入了狀態,張口便驚豔眾人,這是「天吶!隨便上臺唱唱嗎?」為什麼吳碧霞老師隨口即興一唱,就有如此的狀態?歌唱家不需要「開嗓子」嗎?此前,聲樂系推送過一篇文章《吳碧霞 ▍堅持每天練聲,才是學歌唱的「捷徑」!》(點擊閱讀),文中探討吳碧霞老師堅持每天練聲,把技巧融入了日常發聲習慣,真正做到開口便是科學狀態!
歌唱練聲的目的是什麼?很多人可能以為練聲只是「開嗓子」,其實堅持每天練聲,是為了形成正確的發聲習慣,等到你唱歌的時候,就運用這種習慣的感覺去唱,才能做到自然科學地歌唱。
我們在發聲時,由咽腔周圍的肌肉群牽動發聲器官工作,從而發出聲音。而每次練聲,都是在養成」肌肉記憶「的過程,就像我們跳舞、練字一個道理,熟能生巧!所以,很多初學聲樂的同學問:「需要每天練聲嗎?」答案是肯定的,哪怕每天只練10分鐘,日積月累,也會有長足的進步!每天如何練聲?第一句練聲,哼鳴是最佳的。它是打開鼻咽腔、口咽腔、喉咽腔的共鳴狀態,科學訓練哼鳴,能做到氣息通暢、高位置穩定,既能改善音色,又能為高音做充分的準備。在哼鳴穩定後,就必須帶入元音,形成一種「哼鳴帶元音」的狀態,歌聲就健康了。每天什麼時間練聲?早起1至2小時後,聲帶逐漸「甦醒」可以小聲開始,循序漸進練聲。此外,午休後練聲,也是極佳的!【慕課】周日20:00,音樂學院老師教你唱
【視頻直播】「硬顎支點」練頭腔
打通高位置,練出明亮通透高音
教唱《太湖美》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報名
▼
- THE END -
『聲樂系』
以輕鬆、簡單,同時卓有成效的方式學習歌唱。在每一階段的難度和進步中,享受如同遊戲通關的喜悅,更享受掌握一項技能帶來的成就心境。
歌唱是生命的禮物,請用心發聲。
長按下方二維碼加入我們
▼
歌唱 | 學術 | 沙龍 | 課堂
投稿及合作事宜請留言
▼點閱讀原文,參加超10萬人好評的聲樂慕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