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鳴的貫通,從字面上來解釋,就是要求人體中各部位的共鳴空間相互之間具有流暢的通道。從而使得各部位的共鳴效果和諧地組合在一起,形成諧和共鳴。
在這裡應該明確地指出,此通道必須是自然的、暢通的、無阻礙的。其具體的目的在於:一則使氣息作用聲帶而產生的基音能自如地進入五個部分的共鳴空間,二則聲音進入共鳴空間後形成的共鳴效果能迸過此通道而變得諧和。這就是共鳴貫通的實際意義。
各部位共鳴腔要達到上述的貫通狀態,其關鍵的控制部位在咽腔。喉咽腔是下部共鳴的貫通要素I口咽腔是中部共鳴腔的共鳴貫通要素,而鼻咽腔則是上部共鳴的關 鍵通道。由咽腔的三個空間組合起來,形成了一個垂直於地面的近似圓柱形的空間通道(在聲樂學上稱作「氣柱「),構成了上、中、下各部位共鳴效果貫通的交通 樞紐。顯而易見,共鳴貫通的關鍵部位當然就是咽腔了。
在歌唱中,各部位共鳴效果的相互貫通作用是極其重要的。唱歌中所說的共鳴貫通作用,主要指三個方面。第一,貫通作用能夠使五個共鳴腔內形成的共鳴效果成功 地組合在一起,從而協調地形成諧和共鳴。第二,貫通作用能夠使歌唱者根據各聲區不同的發聲要求,在諧和共鳴中自如地進行某些部位共鳴效果的偏重控制,形成 一定的空間立體感效果。第三,貫通作用能夠有效地使各聲區的發聲特色,在諧和共鳴的基礎上統一起來,形成歌唱發聲的統一。共鳴貫通在這三方面的控制作用, 也就是歌唱發聲所要求的共鳴性、立體性、統一
性。
薇妙歌聲網絡學員來自深圳的杜鵑妮兒同學演唱『祖國我的最愛』
學唱歌請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