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儘管航運業效率提高,二氧化碳排放仍將上升
信德海事網 蘇婉
海洋溫室氣體排放約佔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3%,近年來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總部位於瑞典的Marine Benchmark公司在一項新的研究中表示,儘管在過去十年中,航運業已經採取了大部分提升效率的措施,以有效降低碳足跡,但航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將繼續上升。
基於AIS、船舶規格數據和船舶訂單的二氧化碳排放分析,結果顯示,進入全球船隊的生態船新造比例預計將降至歷史最低水平;而作為過渡性燃料的液化天然氣,其使用量仍然較少。
全球海運二氧化碳排放量
儘管自2008年以來,航運業的碳強度(單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了30%以上,這一變化是由幾個積極因素推動的,包括較慢的航行速度;新造船的生態設計;液化天然氣作為燃料的使用;船舶大型化發展帶來的規模經濟,這些積極因素降低了航運業的碳排放強度。
但結果顯示,在2011年至2019年期間,航運業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年均2.1%的速度上升,達到年均約800噸的水平(主發動機和輔助發動機的燃料消耗,不含鍋爐)
過去十年國際海運二氧化碳排放量急劇增長,總增長量約為18%,使IMO更難實現其2050年國際航運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8年減少一半的目標。它還可能促使出臺更嚴格的區域排放法規,尤其是在歐洲,從而建立一個更為複雜的監管框架。
同時,全球排放量仍由 "三大 "船型主導,它們合計佔國際排放量的82%。2011年至2019年,油輪、散貨船和貨櫃船的排放量平均每年分別增長了3%、2%和0%。在同一時期,這些行業的運力都增長了4%。
新冠疫情的影響
目前的新冠疫情給海運部門的需求增加了許多不確定性,全球經濟增長在2020年急劇下降,減少了海運貿易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以下圖表,直接反映航運活動,說明了1月和2月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對於2019年有所增加,隨後隨著大流行帶來的碳排放下降。
新冠疫情對整個航運業的影響並不相同,郵輪、客運渡輪和貨櫃受到的影響波動非常大,其他部門的排放受到的影響較小。
技術提升和監管迫在眉睫
Marine Benchmark數字分析主管Alastair Stevenson表示,目前在現代船舶方面的投資不足,加上潛在的經濟反彈,意味著未來幾年的拆船活動將會減少。
Alastair Stevenson解釋:「我們將會看到越來越多老舊的船舶在水上行駛,而提高船舶運行效率所帶來的邊際收益的影響已經顯現出來。為了在不影響全球貿易的情況下降低絕對排放量,我們需要可擴展的低碳燃料以及可以運行這些燃料的新船舶和發動機。然而,許多航運投資者都在坐等技術突破和監管確定性。其影響是,航運業無法在2030年前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絕對減少。」
【投稿】、【提供線索】、【轉載】請後臺留言或電郵投稿,主題格式為【投稿】+文章標題,發送至media@xindemarine.com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