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儘管航運業效率提高,二氧化碳排放仍將上升

2021-02-15 信德海事

研究表明,儘管航運業效率提高,二氧化碳排放仍將上升

信德海事網 蘇婉

海洋溫室氣體排放約佔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3%,近年來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總部位於瑞典的Marine Benchmark公司在一項新的研究中表示,儘管在過去十年中,航運業已經採取了大部分提升效率的措施,以有效降低碳足跡,但航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將繼續上升。

基於AIS、船舶規格數據和船舶訂單的二氧化碳排放分析,結果顯示,進入全球船隊的生態船新造比例預計將降至歷史最低水平;而作為過渡性燃料的液化天然氣,其使用量仍然較少。

全球海運二氧化碳排放量

儘管自2008年以來,航運業的碳強度(單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了30%以上,這一變化是由幾個積極因素推動的,包括較慢的航行速度;新造船的生態設計;液化天然氣作為燃料的使用;船舶大型化發展帶來的規模經濟,這些積極因素降低了航運業的碳排放強度。

但結果顯示,在2011年至2019年期間,航運業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年均2.1%的速度上升,達到年均約800噸的水平(主發動機和輔助發動機的燃料消耗,不含鍋爐)

過去十年國際海運二氧化碳排放量急劇增長,總增長量約為18%,使IMO更難實現其2050年國際航運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8年減少一半的目標。它還可能促使出臺更嚴格的區域排放法規,尤其是在歐洲,從而建立一個更為複雜的監管框架。

同時,全球排放量仍由 "三大 "船型主導,它們合計佔國際排放量的82%。2011年至2019年,油輪、散貨船和貨櫃船的排放量平均每年分別增長了3%、2%和0%。在同一時期,這些行業的運力都增長了4%。

新冠疫情的影響

目前的新冠疫情給海運部門的需求增加了許多不確定性,全球經濟增長在2020年急劇下降,減少了海運貿易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以下圖表,直接反映航運活動,說明了1月和2月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對於2019年有所增加,隨後隨著大流行帶來的碳排放下降。

新冠疫情對整個航運業的影響並不相同,郵輪、客運渡輪和貨櫃受到的影響波動非常大,其他部門的排放受到的影響較小。

技術提升和監管迫在眉睫

Marine Benchmark數字分析主管Alastair Stevenson表示,目前在現代船舶方面的投資不足,加上潛在的經濟反彈,意味著未來幾年的拆船活動將會減少。

Alastair Stevenson解釋:「我們將會看到越來越多老舊的船舶在水上行駛,而提高船舶運行效率所帶來的邊際收益的影響已經顯現出來。為了在不影響全球貿易的情況下降低絕對排放量,我們需要可擴展的低碳燃料以及可以運行這些燃料的新船舶和發動機。然而,許多航運投資者都在坐等技術突破和監管確定性。其影響是,航運業無法在2030年前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絕對減少。」

【投稿】、【提供線索】、【轉載請後臺留言或電郵投稿,主題格式為【投稿】+文章標題,發送至media@xindemarine.com郵箱。

相關焦點

  • 氮化鈷催化劑可大幅提高二氧化碳加氫反應效率
    中青在線訊(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王磊) 近日,中國科技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和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曾傑教授課題組對鈷基催化劑在二氧化碳加氫反應中的活性物相研究取得重要進展。他們將氮原子引入到鈷催化劑中,構築出氮化鈷催化劑,並通過原位機理研究發現,鈷氮氫是該催化過程中真正的活性物相,是它大幅提高了催化效率。
  • 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研究:中國第一,佔全球41%
    全球平均氣溫繼續上升,只有採取嚴厲措施,才有可能將漲幅限制在1.5度。到205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不再增加。根據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研究人員Davis的新計算,不能再運行任何排放二氧化碳生產運營,包含新建燃煤電廠。
  • 二氧化碳排放增加,對全球經濟有什麼影響?
    9月23日,《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的一篇論文從勞動力損失的角度,探討了長年累月的二氧化碳排放對全球經濟的影響。論文指出,由於二氧化碳排放造成全球氣溫升高,農業、採礦業、建築業等對於氣溫敏感的經濟部門將因此受害,且每增加1萬億噸二氧化碳排放,全球每年因勞動生產率下降造成的損失佔全球 GDP 的2%,其中東南亞、非洲中北部和南美北部將成為受影響最嚴重的地區 [4]。
  • 新冠疫情蔓延後,全世界的空氣汙染物和溫室氣體排放迅速下降
    初步研究結果表明,與去年相比,大氣中主要來自汽車的一氧化碳減少了近50%,溫室氣體如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大幅下降。然而,也有警告稱,在新冠肺炎大流行過後,空氣品質的警戒級別可能迅速上升。  隨著全球經濟活動因新冠病毒大流行而迅速減少,與能源和交通有關的各種氣體的排放也隨之減少,這並不令人驚訝。科學家表示,到今年5月,由於樹葉的分解,二氧化碳排放量將達到峰值,屆時記錄的水平可能是十多年前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水平。
  • 動態|我國明確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
    在中國提交的自主貢獻中,確定到2030年左右中國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另外,爭取2030年的碳強度在2005年基礎上降低60~65%,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比重達到20%左右。解振華表示,要實現這個峰值目標,主要通過節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 精讀分析 | 大好事:二氧化碳排放量已逐步穩定
    (Para.2)↓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導致發電過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下降。(Para.3)↓對能源相關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進行歷史回溯和原因分析。能源有關的排放量,包括發電、供暖和運輸產生的排放,佔全球工業二氧化碳汙染的70%以上。這次停頓似乎是由於煤炭使用量下降導致的,特別是在富裕國家,同時歸功於可再生能源使用量的增加。stall:n. 暫緩,擱置renewable:adj.
  • 空氣汙染降低發電效率?又添一罪!
    根據杜克大學的最新研究,中國中部、東部地區,在每月清洗一次光伏組件的情況下,顆粒物會引起光伏組件發電效率降低17%—25%;若清洗間隔為2個月,光伏組件的發電效率則將降低至25%—35%。根據目前中國的光伏發電能力估算,顆粒物可能造成約11GW的發電能力損失 !
  • 最新研究表明:減排將加劇水短缺和水熱汙染
    2016年3月4日,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發表題為《2 °C氣候政策對能源部門水利用的影響》(Energy sector water use implications of a 2 °C climate policy)的文章指出,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努力
  • 【數據】全球航空運輸二氧化碳排放量有多大?
    根據Carbon Brief的估計,2018年全球各國的國內和國際航班的二氧化碳排放約8.95億噸(MtCO2),佔全球能源相關二氧化碳排放量的
  • 科慕:製冷系統的性能和能源效率可能比製冷劑本身的GWP值更重要!
    這項新研究是由約克郡的諮詢公司Wave Refrigeration公司代表製冷劑製造商科慕公司進行的,它比較了兩個不同店鋪中七種不同的替代製冷技術在歐洲中、高等環境條件下的製冷情況。科慕認為,研究結果表明,僅僅根據製冷劑的GWP來選擇未來的製冷劑技術,並不能很好地反映製冷系統產生的氣候變化排放總量。
  • 研究表明:富裕城市對溫室氣體排放負主要責任 | 慢速英語
    全球的各個富裕城市要為溫室氣體排放負主要責任,一項新研究這樣指出。在消耗類數據而非製造業數據的基礎上測量溫室氣體排放量時,可以發現,排放溫室氣體最多的地方主要是北美和歐洲的城市。該研究發現,這些城市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要比當前估測的高60%。
  • 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增加,不但會毀掉北極熊的家園,還會讓上億人營養不良
    美國研究人員2日在《環境與健康展望》期刊線上版發表論文稱,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升高,會降低主要農作物的營養價值。
  • 2016年二氧化碳濃度可能打破300萬年來最高記錄
    三百萬年來的第一次,大氣層呈現的二氧化碳濃度將衝破一整年象徵性的百萬分之四百。根據Met辦公室所發表的一項新研究,看起來好像它正要在我們這一輩子都保持這個濃度。這篇發表於自然氣候變遷期刊的論文,使用從夏威夷Mauna Loa天文臺所收集的數據,這些數據維持二氧化碳濃度的基準。雖然大氣層二氧化碳的濃度通常會隨著季節波動,當植物開始成長時,二氧化碳濃度在夏天減少之前的冬天會增加。
  • 早點 | BBC:新冠疫情未能阻止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上升
    世界氣象組織(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稱,全球各國對新冠肺炎疫情危機的應對措施對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持續上升的影響甚微。Climate change: Covid pandemichas little impact on rise in CO2 新冠疫情未能阻止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上升One
  • 外媒:每年4萬噸四氯化碳排放,中國佔了一半
    不過最近,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的研究人員發表的一份報告表明,中國東部正在大量排放一種能對地球臭氧層造成極大破壞的物質——四氯化碳。四氯化碳,是一種有機化合物,常溫下是無色有毒的液體,易揮發,在溫度達到500℃的條件下可以與水發生化學反應,產生二氧化碳和高毒的光氣(碳醯氯,遇水強腐蝕)、氯氣和氯化氫氣體,更嚴重的是它會加快臭氧的分解,對大氣臭氧層破壞力特別強。
  • 二氧化碳排放的新規定
    與其他的工業領域一樣,也有大量的解決方案和技術可以應對二氧化碳排放的挑戰。例如基於GPS的數位化車隊管理就是通過改變車隊的行車路線、簡化管理流程並減少停車停運時間來節約成本費用是一種比較簡單、切實可行的應對二氧化碳排放的挑戰的有效方法。因為這一方案中的GPS數據為車輛駕駛人員提供了詳細的駕駛指南。
  • 【研究報告】202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7% — 「全球碳計劃」報告認為主因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人們乘汽車和飛機旅行減少
    國際非政府組織「全球碳計劃」12月11日發布報告說,初步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範圍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了7%。
  • 航運業採取新措施保護海洋環境丨航運界
    BIMCO秘書長David Loosley表示:「這一標準將有助於保護港口環境。不僅如此,該標準還將為參與到水下清理過程中的每一個相關機構提高最低清理標準數個等級,從而確保實現船舶清潔和符合安全操作準則為最終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