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介於克羅埃西亞和塞爾維亞兩共和國之間。1945年,南斯拉夫各族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成立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1963年改稱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波赫成為南斯拉夫聯邦的一個共和國。
首都塞拉耶佛。波士尼亞與黑塞哥維納在南斯拉夫時期便是聯邦內較貧窮的地區之一,獨立後又發生了內戰,經濟受到嚴重損害。波赫經濟正在漸漸復甦,同時還要進行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型。
該國在行政及管理上被分成三個實體,其一為波赫聯邦(又稱穆克聯邦),另一為塞族共和國,再次為布爾奇科特區。
波赫境內多河流,主要有奈雷特瓦河、博斯納河、德裡納河、烏納河和伐爾巴斯河。北部為溫和的大陸性氣候,南部為地中海型氣候。
旅遊內戰前旅館服務業比較興旺,旅遊業設施較齊全,有浴場、汽車宿營地、溫泉和療養勝地等。主要旅遊區是亞得裡亞海海濱區、塞拉耶佛附近的冬季體育中心和塞拉耶佛普林西普橋。
交通運輸以公路和鐵路為主。公路長22 000千米,鐵路長1 000多千米。有4個國際機場。
人民生活1992年爆發戰爭後,人民生活水平急劇下降,食品和醫藥用品極端匱乏。國際社會向波赫提供大量人道主義援助。1995年代頓波赫和平協議籤署後,人民生活逐步有所改善。2009年,波赫人均淨月工資752可兌換馬克,約合561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