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分正反和上下 口罩的正面為非清膚面 佩戴莫弄錯

2021-02-09 荊門通

長時間的疫情防控背景下,佩戴口罩出行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但小編發現日常生活中,依然有人分不清口罩的正反面。

醫用外科口罩採用三層布料的設計,其中正面為防水層,中間為過濾層,反面為吸水層。如果將口罩戴反的話,口罩很容易被弄溼從而失去過濾功能。

該如何辨別口罩正反面呢?

口罩的正面為非清膚面,面向外界。反面為清膚面,面向佩戴者。

確定口罩的正反面之前,需要先確定口罩的上下。

口罩上面有鼻梁條,作用是卡住鼻梁,防止戴上口罩後留有間隙,所以有鼻梁條的一側為口罩的上面。

確定好口罩上下後,再觀察口罩的顏色。

若佩戴的口罩不是白色,比如藍色醫用外科口罩,那麼區分口罩的正反就很簡單了,看顏色即可。藍色(深色)為口罩的正面,面向外界;淺色為反面,面向佩戴者自己。

那,如果手頭拿的是白色的醫用外科口罩,又該如何區分口罩的正反面呢?

那就綜合看印花、材質、口罩褶方向來判斷口罩正反面。

口罩的印花或logo一般印在口罩的正面。

另外口罩正面可看出明顯的格子,材質較為硬朗,更厚實耐用,可防液體噴濺。反面的材質較為光滑柔軟。

如果通過印花及口罩材質還是不能明確口罩正反面,那最好再通過口罩褶方向來判定。

找到口罩鼻梁條後,觀察口罩有幾道褶。

如果是三道褶,那麼褶方向向下的一側為口罩的正面。

如果有四道褶,靠近鼻梁條的二道褶向上,遠離鼻梁條的二道褶向下的一面為口罩的正面。

相關焦點

  • N95、N90、KN95、外科口罩…口罩型號傻傻分不清?看完這篇就懂了
    這裡幫你收集了,口罩型號的含義,對您一定有幫助:一、什麼是醫用外科口罩?醫用外科口罩為醫護人員工作時所佩戴的口罩。主要用於醫療門診、實驗室、手術室等高要求的醫療環境,安全係數相對較高,對於細菌、病毒的抵抗能力較強。醫用外科口罩也可用於預防流感、呼吸系統疾病的傳播。
  • 口罩的正反面使用技巧 | 你不知道的內外 (內附視頻教程哦!)
    說起口罩,各個論壇、貼吧,微博、微信都一大堆關於口罩的選擇、佩戴、處理方式的推送。
  • 一次性口罩的正確戴法,很多人都戴錯了,趕緊學起來
    用口罩仔細遮蓋口鼻並系牢,儘可能減少面部與口罩之間的空隙;2. 在使用時,避免觸摸口罩——在觸摸用過的口罩後,例如,要取下口罩時,用肥皂水或酒精潔手液洗手;3. 在口罩受潮或沾染溼氣後,換上新的清潔並乾燥的口罩;4. 不要重複使用一次性口罩,一次性口罩在每次使用後應丟棄並在取下後立即處置。以下為具體操作步驟。
  • 口罩指南:你知道口罩該如何選擇,如何正確佩戴嗎?
    做好個人衛生和防護近期少去人口密集的場所出門或者見人一定要戴好口罩回家一定勤洗手,多消毒下面教你挑選口罩!從防護能力上比較:KN95口罩>醫用外科口罩>普通口罩佩戴舒適程度上比較:普通口罩≈醫用外科口罩>KN95口罩普通口罩包括了非醫用口罩以及一次性醫用口罩。
  • 非醫用口罩消費提示
    非醫用口罩,也可稱為個人防護口罩,一般是指在日常空氣汙染環境下
  • 口罩有時效 佩戴有講究
    隨著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許多市民已經養成了日常佩戴口罩的良好習慣。但是,是不是只要戴了口罩,就萬無一失呢?1月18日下午,記者來到市人民醫院,向專家了解如何科學使用口罩。
  • 病毒來襲,」防護口罩」買哪種?「口罩」用英語怎麼說?N95口罩的N是啥意思?
    95型口罩,是NIOSH(National Institute for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美國國家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認證的9種防顆粒物口罩中的一種。「N」表示不耐油(not resistant to oil),適合非油性顆粒物,無使用時間的限制。
  • 科普|醫用口罩、N95、KN95口罩的區別和使用
    部分物資需符合或高於以下標準:1、醫用防護口罩:符合中國GB 19083-2010;2、N95口罩:美國NIOSH認證,非油性顆粒物過濾效率≥95%;3、歐洲N95口罩:歐洲FFP2標準;4、KN95口罩:符合中國GB 2626強制性標準,非油性顆粒物過濾效率≥95%。
  • 韓國KF94口罩和國內口罩選擇的知識點
    KF94顆粒物過濾指標為平均0.4微米的顆粒94%以上,KF99顆粒物過濾指標為平均0.4微米的顆粒99%以上,鍾南山院士在採訪中表示:預防時不一定非要戴N95口罩,一般外科口罩也可以阻擋大部分粘在飛沫上的病毒進入呼吸道。在挑選口罩的時候,除了以上2種口罩,還會看到一些標為普通醫用口罩、醫用防護口罩字樣的口罩,這些都要怎麼區分呢?
  • 韓國KF94口罩和國內的口罩有什麼區別?如何選擇合適的口罩?
    KF94顆粒物過濾指標為平均0.4微米的顆粒94%以上,KF99顆粒物過濾指標為平均0.4微米的顆粒99%以上,鍾南山院士在採訪中表示:預防時不一定非要戴N95口罩,一般外科口罩也可以阻擋大部分粘在飛沫上的病毒進入呼吸道。在挑選口罩的時候,除了以上2種口罩,還會看到一些標為普通醫用口罩、醫用防護口罩字樣的口罩,這些都要怎麼區分呢?
  • 口罩戴法「五花八門」,你戴對口罩了麼?
    口罩拉至下巴處,傳染風險會增加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環境衛生科主任熊麗林表示,將口罩移到下巴處,這樣做看似方便,但傳染風險會增加:「我們的口罩拉到我們頸部的時候,會汙染到口罩內壁。甚至我們進食的時候會習慣這樣拉至下巴處,可能會汙染到食物、手,等等。」
  • 防霧霾口罩的誤區 3M防顆粒物口罩9501V和9001V的區別
    3M9501和9001這兩款防塵口罩都是屬於工業用防塵口罩,使用的都是進口高效靜電濾材,佩戴方式都是耳帶式。下面我們再比較一下不同點。  3M9501防塵口罩是符合中國的GB2626-2006標準KN95級別。KN95級別的含義:防塵口罩對非油性顆粒物(固體和非油性液體顆粒物及微生物,如煤塵、水泥塵、酸霧、油漆霧等等)的過濾效率達到95%以上。雖然3M9501防塵口罩與9001防塵口罩佩戴方式相同,但3M9501防塵口罩的耳帶設計是可調節拉繩。可調節拉繩能有效減少拉繩對耳朵的壓力。
  • 三種口罩防疫效果對比,要求佩戴不織布口罩逐漸成為日本防疫重點
    專家也在節目中聊起了不戴口罩、不織布口罩、海綿口罩和布口罩的防疫效果。而海綿口罩和布口罩都阻擋不了飛沫。網友們也紛紛表示,公司和學校開始要求只能佩戴不織布口罩。美容院內,如果前來的客人佩戴了海棉口罩,前臺小姐會要求這位客人換戴不織布口罩。
  • 羅德島累計確診711人,州長鼓勵公共場合佩戴口罩
    為深切悼念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中犧牲的烈士和逝世同胞,響應祖國號召的全國悼念活動,本公眾號今日將Logo和封面圖以及下文配圖更改為灰色
  • 人臉口罩:戴口罩也能夠解鎖手機
    從一開始的非N95不戴,到後來的醫用外科口罩、普通醫用口罩紛紛脫銷,如今多數人家裡不囤上幾十個口罩都不敢出門。但很多口罩佩戴者都會面臨一個問題,戴口罩影響智慧型手機上人臉識別功能的使用。人臉識別功能的核心技術是通過掃描用戶面部的細微細節,包括眼睛、鼻子、嘴巴的大小和形狀等,以驗證用戶身份。
  • 開學如何為孩子選購「兒童口罩」?專家:這種口罩慎買
    東華大學紡織學院教授靳向煜說,佩戴口罩就好比是給自己的呼吸系統設置了一道「過濾屏障」,這道屏障既要阻隔顆粒物、飛沫等,又要保證呼吸順暢。在口罩團體標準中,明確規定了成人口罩的通氣阻力必須小於等於49帕,兒童用口罩通氣阻力必須小於等於30帕。一些家長為了疫情防護,給孩子選擇N95口罩,靳向煜認為,對於日常防護這是完全沒有必要的。
  • 新增3967例,荷蘭政府官宣佩戴口罩細則,德國幾乎將整個荷蘭定為危險地區
    據荷蘭媒體報導,政府在此前發布在公共室內空間佩戴口罩的緊急建議,昨天衛生部門進一步發布口罩措施的細節。口罩緊急建議適用於13歲以上的所有人,在可供公共進入的室內區域佩戴口罩,包括:1,商店、超市、博物館、市政廳、車站、機場、停車場和加油站;2,餐館、咖啡館、劇院和音樂廳;3,服務提供商和客服中心;建議佩戴非醫療口罩,醫療口罩僅供醫療用途使用;民眾進入公共室內空間必須自己提前準備好口罩,並且與他人距離至少保持1.5米。
  • 應對變異,德奧強制佩戴FFP2口罩,違者犯法
    德國總理默克爾2021年2月20日宣布,所有15歲以上的乘客進入公共運輸工具時,包括火車,市郊火車,公共汽車,地下火車,電車和計程車及在火車站和車站時,必須更高規格FFP2級別口罩(或N95等同級別防護力口罩)。
  • 這種情形可以不用戴口罩
    科學戴口罩,對於新冠肺炎、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具有預防作用,既保護自己,又有益於公眾健康。目前,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形勢下,為引導公眾科學戴口罩,有效防控疫情,保護公眾健康,特提出以下指引。    防護建議:在中、低風險地區,日常應隨身備用口罩(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在人員聚集或與其他人近距離接觸(小於等於1米)時戴口罩。在高風險地區,工作人員戴醫用外科口罩或符合KN95/N95及以上級別的防護口罩;其他人員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疑似病例、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密切接觸者;入境人員(從入境開始到隔離結束)。
  • 請願書|解禁之前請讓澳洲民眾佩戴口罩!
    請願書全文:(此為中英對照版,原文為英文)社交距離是控制任何傳染病的基本策略。在許多國家,戴口罩也是一項強制性的政策。Social distancing is an essential strategy for the control of any infectious disea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