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鬥衛星能幹啥?新疆牧民說可以在家放駱駝

2021-02-24 宜智聯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縣給1000多峰駱駝戴上北鬥衛星導航項圈,牧民可以在家裡「放牧」駱駝。

 

    這個冬天,巴都瑪拉再不用冒著刺骨的寒風,在戈壁灘上時刻跟在駱駝屁股後面了。利用北鬥衛星,他現在每天足不出戶,就能清楚掌握自家駱駝在戈壁灘上的情況。

 

    巴都瑪拉是新疆博湖縣駱駝養殖合作社的牧民,他負責管理300多峰駱駝。由於駱駝喜歡在戈壁灘上自由放養,往年,牧民要麼跟駱駝一起住進戈壁灘裡,要麼隔三岔五就要經歷一次尋找駱駝的「艱難」任務。

 

    新疆博湖縣駱駝養殖合作社牧民 巴都瑪拉

 

    駱駝一走了以後,就一兩天時間到(放牧的草場),到了之後沒有吃的,沒有喝的,摩託車也壞在戈壁灘上,辛苦得很。

 

    從三年前開始,巴都瑪拉逐步把北鬥衛星導航項圈戴到駱駝脖子上,通過衛星定位,用手機就可以遠程實時掌握駝群的位置和移動速度。

 

    新疆博湖縣駱駝養殖合作社牧民 巴都瑪拉

 

    我們駱駝也不用放了,不看,我們在房子通過衛星在手機上一看,哪個駱駝吃草,哪個駱駝喝水的呢,我們直接在房子坐上這樣子看。

 

    如今當地已經有1000多峰駱駝使用上了北鬥衛星服務。從戈壁灘上「解放」出來的巴都瑪拉還盤算著,把北鬥衛星導航項圈中的計步器和體溫監測等功能利用起來,這樣可以確保每峰駱駝每天都能健健康康的。

相關焦點

  • 賽駱駝,綠洲上「萬牲之王」的競技
    一聲號令,十幾峰體型龐大魁梧的駱駝奮蹄而起,在相互碰撞、追趕中發出嘶叫的聲音中,在周圍觀眾的吶喊聲中,爭先恐後地跑向終點。
  • 寒冬賽駱駝
    1月5日,牧民們在參加10公裡駱駝速度賽比賽。當日,內蒙古烏珠穆沁駱駝文化節在西烏珠穆沁旗烏蘭哈拉嘎蘇木新高勒嘎查舉行。來自草原各地的牧民帶著200多峰駱駝在嚴寒中進行駱駝選美、10公裡駱駝速度賽、馴駱駝等比賽活動和民俗風情表演,展示內蒙古草原上獨特的駱駝文化。新華社記者任軍川攝
  • 兵器好產品丨眾裡「千尋」,有內涵有顏值的北鬥魔盒來了!
    有位蜀黍當場說,這考拉盒子太可愛了,多少錢?給我來一個!的確,北鬥魔盒是地地道道的中國研發、中國製造,核心理念就是將我國自行研製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推向民用。考拉君英文Koala和RTK(實時動態控制系統,特指釐米級精度的定位方法)有重合字母,因此就成為魔盒的國際形象代言人了。北鬥魔盒不僅有顏值,內涵更加強大。它將專業級的高精度衛星定位應用推向尋常百姓家。
  • 北鬥衛星3萬多公裡高空送祝福,海澱首屆網絡春晚陪網友過年
    國家級文藝院團再現經典,北鬥衛星從3萬多公裡高空送祝福,非遺、舞獅、民族樂器等傳統藝術齊上陣,全區群眾網上大聯歡……2月10日下午,海澱區首屆網絡春晚熱鬧上線
  • 【專吃內臟】新疆裕民牧民轉場遇狼群襲擊 死傷64隻羊
    徒步趕羊的新疆塔城裕民縣哈拉布拉鄉牧民魏春波完全沒有意識到,一群狼正在慢慢接近羊群,一場慘劇就將在切克溝轉場上演:36隻羊在極短時間內命喪狼口,還有28隻羊收到不同程度的傷害。11月2日19時,踏著5釐米左右厚的雪,39歲的魏春波趕著400隻羊,從加勒帕克塔勒轉場到裕民縣哈拉布拉鄉。像往年一樣,他再走兩個小時的路程,就可以到目的地了。
  • 日本媒體驚嘆:在全球165個國家,中國北鬥導航精度已超過美國GPS
    而有關網際網路,在前半個世紀可以說是一直是美國在佔據這主導地位,但是這一現狀隨著我國的崛起已經開始發生了改變。據《環球時報》11月26日報導,日本《日經亞洲評論》最近表示文章稱,在全球165個國家,中國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都使美國的全球定位系統(GPS)黯然失色。
  • 要聞|中國氣象局與韓國氣象廳開展北鬥系統氣象應用合作
    中方介紹了北鬥地基增強系統及其在氣象領域中的應用成果,雙方就GNSS數據處理質控技術、數值預報模式應用、氣象數據共享進行了深入交流。目前,韓國氣象廳實時獲取韓國117個臺站的GPS數據,這些臺站分屬韓國氣象局、建設交通部、海洋水產部等機構管理,數據每小時以RINEX2.11的格式傳輸到韓國國家氣象衛星中心進行數據,其水汽BUFR格式的產品實時提供給韓國氣象局進行數值預報應用。
  • 中國衛星移動通信智慧型手機亮相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1月6日報導稱,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開發的新款智慧型手機預計兩三個月後上市,即將打入由英國國際移動衛星公司主導的全球市場。▲總部位於倫敦的國際移動衛星公司有衛星專家認為,新推出的智慧型手機是「太空絲綢之路」這一長期戰略的產物。
  • 網友們:千萬不要瘋狂去尋找北鬥導航APP,你可能下載的是假的
    最近有很多網友都在提問說怎麼切換至北鬥,北鬥導航怎麼下載等等這些問題!在這裡我想說,我想起來了農夫山泉的一句廣告語「我們不生產水,我們是大自然的搬運工」,北鬥定位的使用一定是需要內部硬體支持的,所以這個目前國內的很多手機都支持了,而北鬥本身自身並不去做什麼地圖之類的APP軟體的,所以這個大家一定要謹記
  • 味道新疆: 新疆雪蓮
    新疆雪蓮,別名雪荷花.主要生長於天山南北坡.阿爾泰山及崑崙山雪線附近的高旱冰磧地帶的懸崖峭壁之上。     雪蓮是新疆的著名特產.早在清代,趙學敏著的;本草綱目拾遺;藝術中就有"大寒之地積雪,春夏不散,雪間有草,類荷花獨莖,婷婷雪間可愛"和"其地有天山,冬夏積雪,雪中有蓮,以天山峰頂者為第一"的記載.關於雪蓮的形態和生境,賈樹模一九三六年在;新疆雜記;中就有這樣的描述:" 雪蓮為菊科草本.生雪山深處,產拜城.哈密山中."
  • 甘肅安南壩野駱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成功救助國家二級野生保護動物盤羊
    10月25日,甘肅安南壩野駱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接到牧民反映,在保護區安南壩河上泉眼附近發現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盤羊兩隻,其中一隻脖頸被鐵絲網勒斷已經死亡,另外一隻被鐵絲網困住受傷嚴重,接到反映後,保護區管理局立即派距離最近的安南壩保護站工作人員前往實施救護
  • 動物園:駱駝情緒穩定…
    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動作那叫一個敏捷……據現場遊客說,5月30日上午10點多,有一名大媽在薅駱駝毛。當時,有遊客在給駱駝餵食胡蘿蔔等食物,因此駱駝站到了圍欄邊。大媽不像精神不正常的樣子,每次薅完還會快速地往後閃,估計是怕把駱駝弄疼了,被它咬傷或者踢傷。整個過程中,大媽沒有說話,因而他也沒有搞清楚大媽是哪裡人,以及薅駱駝毛的動機是啥。
  • 一老漢騎著駱駝走在沙漠裡,突然獸性大發,想要強了駱駝……
    小明:我從小便的姿勢可以判斷是男生還是女生。老師:就你能,那你再用「小便」造個句子。小明:我一看老師胸部的大小便知道您是什麼罩杯。老師:你給我滾出去。▼額▼一老漢騎著駱駝走在沙漠裡,突然獸性大發,想要強了駱駝,無奈駱駝拼命反抗,老漢只好作罷,又走了一會,老漢發現一美女躺在沙漠裡,奄奄一息,老漢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救了美女,美女看著老漢,望了望無邊的沙漠,嘆了口氣
  • 全球航班將建衛星跟蹤機制 ,好處是啥?
    近日,國際電信聯盟在日內瓦舉行的世界無線電通信大會上取得一項共識,將分配一個特定的無線電頻譜用於太空飛行器發射信號給衛星。這一共識與馬航MH370事故引發的有關全球航班跟蹤的大討論有關,也意味著今後全球的航空空管將更早地實現更新,藉助衛星實時跟蹤航班位置。    空管現狀是什麼?  目前多依靠雷達和無線電,  衛星鮮少介入跟蹤  世界無線電通信大會公布,就民航航班跟蹤所需無線電頻譜劃分事宜達成一致意見。
  • 駱駝:沒多少了,你還薅!
    小周說,5月30日上午10點多,他和女友正在大連森林動物園遊玩,走到散養區時,發現有一名大媽在薅駱駝毛。小周說大媽不像精神不正常的樣子,每次薅完還會快速地往後閃,估計是怕把駱駝弄疼了,被它咬傷或者踢傷。
  • 真相披露:北鬥神拳源於崇明?崇明健次郎?錯啦!
    對,只是看起來…在正片開始之前先講2個基礎知識點:《北鬥之拳》的故事發生在199x年核戰爭之後,主人公叫ケンシロウ(為了便於區分,下文中均寫作健次郎),是北鬥神拳第64代繼承者。《蒼天之拳》的故事發生在1953年左右,主人公叫霞拳志郎,是北鬥神拳第62代繼承者。
  • 哈哈哈,人無聊時啥事都能幹出來?可還是輸給了一隻貓…
    真的是什麼都能幹得出來!比如今天要說的這幫人……首先登場的這一位手上也是有功夫的針線活兒幹得不賴都能給地球打補丁了↓↓@阿拉丁神燈:老師,你是可以的,學校給你安排的工作還不夠呀。要說最無聊的人估計是這夥計了↓↓來源:@人未盡網友評論:@李怕怕:太難了,誰能再教我一下?
  • 賽駱駝你見過嗎?ᠡᠵᠡᠨ᠎ᠡ ᠬᠣᠰᠢᠭᠤᠨ ᠤ᠋ 6000 ᠲᠡᠮᠡᠭᠡᠨ ᠰᠣᠶᠤᠯ ᠤ᠋ᠨ ᠨᠠᠢᠷ
    2019年內蒙古阿拉善盟額濟納旗駱駝文化那達慕於11月27日開幕,駱駝文化那達慕有來自阿拉伯、巴基斯坦、蒙古、越南等國家及內蒙古、
  • 探訪黃河岸邊駱駝騎士
    一陣狂風掠過大堤,樹葉譁譁落下,村口有幾頭駱駝正彎下腰,搖著腦袋吃著草料,頸下的駝鈴發出叮噹叮噹的響聲。「起來、跪下……駱駝性情溫順通人性,經過簡單的訓練,就可以牽著它到各地去供人合影。」正在訓練駱駝的村民張家福說,眼下已經立冬,秋收早已結束,小麥已經種完,隨後將是農閒時節,牽著駱駝出門掙錢的日子到了。
  • 探訪中國最西的村莊:新疆烏恰縣吉根鄉斯姆哈納村
    斯姆哈納位於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烏恰縣吉根鄉,都說中國版圖是只向東方啼鳴的公雞,那麼新疆是雞尾的話,這斯姆哈納就是雞尾上的翹得最後的那根羽毛。地處中吉兩國邊界附近的斯姆哈納村,是一個典型的以放牧為生的柯爾克孜族村莊,在帕米爾高原這個海拔2900米左右村莊裡,人均草場不足一畝的現實把牧民們的生活限制在了貧困線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