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說廈門話
作者 / 邊音
原載於《廈門日報》城市副刊
先生是廈門人,我是外來媳婦。剛結婚的那些年,先生在我所居住的城市江西南昌服兵役,後來先生轉業,我們一家三口回到廈門安家。
剛到廈門時,我們和婆婆一塊住,最煩惱的是,語言不通。婆婆沒讀過書,不太會說普通話,跟我說話總是三句廈門話夾帶少許普通話,我聽著就像「外語」,特別是一大家子泡茶聊天時,我一句話也插不上,像個局外人。大姑見狀對我說:「你要學說廈門話,每天跟老媽學說幾句,慢慢就會了。」先生也鼓勵我:「有環境,學一學,很快就會說廈門話了。」我使勁點點頭,信心滿滿地表示要學會說廈門話。
打那以後,我開始跟著婆婆學廈門話。為了加強記憶,我還用漢字標註廈門話常用語的讀音,記在本子上。晚上先生回來,我得意地跟他說:「我說幾句廈門話給你聽。」我照著本子用普通話念給先生聽,他聽得一頭霧水,拿過本子一看,忍不住笑出聲來,只見上面記著:「隨便」念「芹菜」,「吃飯」念「架蹦」……他告訴我:「你不能用生硬的普通話來念,要懂得『變調』。」接著,先生教我念了幾遍,我記住了前面的幾句,又忘了後面的,感覺舌頭都「打卷」了,還是說不好,「哎,廈門話太難學了!」我一下子就洩氣了。
有一天中午,婆婆正在炒菜,要我去買一瓶醬油(廈門話「豆油」),我自認為聽懂了,買了一瓶大豆食用油回來,婆婆急得嘰裡呱啦數落了我一番。鬧了這次烏龍後,我跟先生說:「學說廈門話之前,我還是先學會聽廈門話吧。以後你都跟我說廈門話,不明白的,我問你。」先生自然滿口答應。
經過一段時間的「聽力訓練」,我能聽懂廈門話一些簡單的日常用語了。那天,婆婆帶我去菜市場買菜,她問攤販空心菜怎麼賣,賣菜的剛說出口,我搶先回答:「一塊五一斤。」婆婆開心地誇我:「說對了!」跟著婆婆在菜市場逛了一圈,我好像充當了一回「翻譯」。回到家,婆婆喜滋滋地對先生說:「你老婆好厲害喲!聽得懂廈門話了。」先生調侃:「以後我們不能當面說你壞話了。」
網絡圖片
沒過多久,我們搬出去住了。家裡少了說廈門話的婆婆,先生也失去了教我的耐心,我自己也懶得學了。雖然我沒學會廈門話,但在婆婆家住的那段日子,始終溫暖著我的心!